Everything you care about in one place

Follow feeds: blogs, news, RSS and more. An effortless way to read and digest content of your choice.

Get Feeder

feedburner.com

无网不剩

Get the latest updates from 无网不剩 directly as they happen.

Follow now 69 followers

Latest posts

Last updated 2 days ago

构建自己的反思系统

2 days ago

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我们都听过这句话,可能还会有小小的触动,但之后该刷手机还是刷手机,该工作还是工作。 但如果你真的把它当回事,这可能会是你为自己做的,回报率(ROI)最高的投资之一。 开会 把自己的人生旅程想象成一个项目,这个项目的合伙人,是你自己——-过去的你、现在的你,以及未来的你。 而反思,就是你们每周一次的董事会议。你们坐下来,诚实地对话,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让这个项目变得更好。 这是你与未来自己的合作。你现在的每一个决定,都是在为未来的自己铺路,或者挖坑。 遗忘和混乱 如果不主动管理自己的生活会怎样? 帕金森定律说:工作会自动膨胀,直至填满所有可用时间。生命也是如此。琐事、噪音、他人的议程……如果你不主动捍卫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就会被它们吞噬殆尽。 遗忘和混乱是人生的默认设置。一个反思系统,就是对抗这种熵增的工具。 不要等到撞上南墙(比如经历人生重大变故),或者在泥潭里动弹不得时,才想起需要一张地图。这张地图,现在就可以开始画。...

避风塘 V2

25 days ago

关于避风塘这个网站的由来,可以见我之前的一篇文章,这次升级让它变得更丰富了些。 添加了音乐模块 这些音乐列表跟这个博客用的是同一套,也是这么多年自己积累下来的歌单,所以非常个人。「钢琴」和「爵士」比较适合作为工作时的背景音乐。 添加了 YouTube 模块 这些 YouTube 的 Channels 和 Playlists...

天生有罪

3 months ago

看到有不少人推荐这本书,就把它放到了待看列表里,最后是哭着看完的。 这本书的书名并没有夸大其词,作者 特雷弗·诺亚 的出身在当时就是一种罪:在种族隔离时期的南非,他的白人父亲(瑞士-德国裔)和黑人母亲(科萨族)之间的结合是违法的。特雷弗因此被归类为“有色人种”,在一个严格实行种族隔离的社会中,他不属于任何一个阵营。 这本书的核心是诺亚与他母亲帕特里夏的深厚关系(看的过程中我总是会想到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她是一位极具韧性、虔诚且思想独立的女性,用智慧、幽默和坚定的爱武装特雷弗,教他如何利用语言和思想去打破种族和社会的壁垒。因为他的特殊身份,加上淘气的天性,结合南非当时的社会环境,让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总是在滑稽可笑和惊心动魄之间切换:被母亲从行驶的汽车中扔出以躲避危险;在不同社区间利用语言优势游刃有余;从经营盗版CD生意,到与家暴的继父斗争等等。 他能够相对平和地度过童年和青少年,并以健康的身心进入成年,在事业上取得成功,他的妈妈功不可没。她在一个传统的黑人家庭长大,却从小就展现出非凡的独立和反叛精神。她拒绝被传统的性别角色和社会期望所束缚,坚持学习打字,成为了一名秘书——这在当时对于黑人女性而言是极不寻常的。正是这种精神,让她敢于与一个白人男子建立关系并生下孩子。她也深知,要让儿子在这样一个扭曲的社会中生存下去,必须赋予他最强大的武器——知识和语言。她坚持让特雷弗学习英语作为母语,因为她认为英语是通向更广阔世界、获取知识和财富的钥匙。同时,她也确保他学习南非的多种语言,如科萨语、祖鲁语和南非荷兰语。她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教育特雷弗。她带他去白人社区、黑人社区和有色人种社区,让他亲身体验不同世界的规则。她用幽默化解生活的苦难,用坚定的信仰作为精神支柱。 母亲的远见很快得到了验证。在一个由种族决定一切的国度里,语言成为了特雷弗的“变色龙”皮肤。他发现,只要他能说对方的语言,就能在瞬间打破隔阂,获得认同。当一群祖鲁族男孩准备抢劫他时,他用流利的祖鲁语与他们交谈,对方立刻将他视为“自己人”,从而化解了危机。这个经历让他深刻理解到:“语言,比肤色更能定义你的归属。” 他凭借这项技能,在不同种族群体之间游走,既不完全属于任何一方,又能与各方建立联系。 身为局外人,你可以缩进壳里,默默无闻,让别人看不到你,或者你可以走上另一条路。你通过敞开自己的方式,从而保护自己。你不用因为自己是谁而希望被某个小团体接纳,你只要愿意分享自己的一小部分就可以了。对我来说,那部分就是幽默。我了解到,即使我不属于任何一个小群体,但我可以融入所有正在开怀大笑的小团体里面。我会突然出现,分发零食,讲几个笑话。我可以取悦他们,参与他们的一小部分对话,了解一点儿他们的圈子,然后转身离开。我从来不会在哪个圈子里停留过久。我并不受欢迎,但我也不会被排斥。我可以在任何地方,和任何人打交道,与此同时,我又完全是孤单一人。 但随着继父亚伯的到来,特雷弗的家庭生活开始笼罩在恐惧的阴影之下。亚伯不仅对帕特里夏进行身体和情感上的虐待,也与日渐成长的特雷弗关系紧张。亚伯代表了南非社会中大男子主义和父权文化的毒瘤。他无法容忍帕特里夏的独立和坚强,试图用暴力来维护自己的“权威”。特雷弗亲眼目睹了母亲所承受的痛苦,这让他对暴力和家庭关系有了早熟而深刻的认识。他与亚伯之间的冲突不断升级,最终导致他决定搬出去独立生活。 看到这里时,我其实也有跟特雷弗一样的疑惑,为什么不离开?答案其实很简单:离开之后,去哪儿? 从外人的角度指责这个女人,说“你走不就行了”,实在太容易。我的家庭并不是唯—一个发生过家暴的家庭。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周围经常有这样的事。在索韦托的街道上,在电视里,电影里,我看到过无数次家暴。如果这是社会范例,那一个女人能去哪儿?当警察都不肯帮她的时候,当她自己的家人都不肯帮她的时候,她能去哪儿?离开那个打他的男人,找到第二个男人很可能还是会打她,而且比第一个更凶的时候,她能去哪儿呢?当一个女人带着三个孩子,而周围的社会会给没有丈夫的女人打上贱民的标签时,她能去哪儿呢?当所有人都会觉得她是个荡妇,她能去哪儿呢?她能怎么做呢?...

35mm Coffee - 一个创意工作者的线上社区

3 months ago

家附近有一个叫 35mm 的咖啡馆,以前经常去,某天心血来潮就想,会不会 35mm.coffee 正好是个可以注册的名呢?就上 Cloudflare 上看了下,果然可以,于是就注册了。即然注册了,就想着拿来做点什么,一开始把使用地限制在了 35MM 咖啡馆,也就是只有在那里才能使用,后来又将它改造成了只有晚上才能访问的网站,之后去掉了时间限制,改成可以随时访问的小 Twitter,还是不满意,总觉得少了一个明确的主题。 我是一个创作者,平时喜欢做点小东西,也会接触很多创作相关的内容,但总有种孤独感。回想起一开始入行的时候,学的是 ActionScript,那时经常逛一个论坛,氛围挺好的,自己写了一个什么小程序,或者学到了什么都会在那里分享,也从那里学到了不少,在交流过程中也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避风塘

3 months ago

大概 4 年前,我注册了一个域名 before.town,因为脑海中忽然闪过「避风塘」,好像正好可以对应英文的 before town,而 town 又可以作为域名的后缀,就搜了一下,果然可以注册,就毫不犹豫地下手了,这一放就是 4 年。 生活中,总是会有一些瞬间,让我们忍不住拿起手机记录下来,但其实也没有太 Special,这些照片你想与别人分享,但好像又不够精致到值得发个朋友圈或...

Vibe Coding 一段时间后的感受

4 months ago

TL;DR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选对工具至关重要,目前 Claude Code (CC) 在代码理解和生成质量上相比 Cursor 表现更优。 人机协同新范式:Vibe Coding 能极大提升开发效率,但需要掌握新的协作技巧,否则可能事倍功半。 能力圈的重塑:AI...

做了一个小游戏:笔画猜成语

4 months ago

前几天在看跑男,有一个游戏环节是这样的:嘉宾通过努力得到一个笔画,目标文字中如果包含该笔画就会出现。感觉挺有意思的,对它稍加改造,于是就有了这个小游戏:笔画猜成语 游戏机制是这样的: 初始显示 20% 的笔画作为提示 每隔一分钟会多 10% 的笔画,最多显示 50% 的笔画 总共有 5...

科萨人和祖鲁人

4 months ago

昨晚在看特雷弗·诺亚的《天生有罪》,开篇的一段话是这样的: 其中最明显的裂隙存在于南非两大主要的部落之间,祖鲁和科萨。祖鲁人是公认的战士。他们很骄傲,会拼尽全力去战斗。殖民者的军队入侵时,祖鲁人拿着长矛与盾牌就冲上了战场,和对面拿着枪支弹药的敌人血拼。上千名祖鲁人死在了战场上,但是他们从未停止过战斗。和祖鲁人截然不同的是,科萨人一直以头脑灵活而自豪。我的母亲是科萨人。纳尔逊·曼德拉也是科萨人。科萨人也与白人进行了漫长的战争,但是在对手武器装备遥遥领先的情况下,科萨人感受到了武力战争的徒劳,于是一些科萨首领采取了一种更机智的手段。‘不论我们喜不喜欢,这些白人都已经在这儿了,’他们说,‘我们来看看他们都有什么长处是我们可以用得上的。与其抵抗他们的语言,不如我们来学学英语。这样我们就能明白他们在说什么,然后迫使他们与我们谈判。’ 我忽然想到,这段历史的镜像,还挺像我们与「智能手机」的关系。智能手机,就像当年那些无法阻挡的「白人」一样,携带着压倒性的技术优势,闯入了我们的生活。它强大、迷人,以「便利」和「连接」为名,迅速重塑了世界的样貌。 起初,我们都曾为之兴奋和着迷。它打破了信息壁垒,延展了我们的感官,赋予了我们前所未有的可能性。但慢慢的,我们也感受到了「被殖民」的代价:注意力被无情收割,时间被碎片化,深度思考的能力逐渐退化,真实的人际关系被虚拟互动所稀释。 我们开始焦虑、疲惫,发现自己非但没有成为生活的主人,反而沦为了算法的奴隶。 面对这种困境,我不自觉地成为了「祖鲁人」:感受到了威胁,于是选择了直接对抗。这种对抗体现在行为上,是尝试各种「数字极简主义」,卸载App,甚至想换回功能机;体现在心态上,则是对智能手机持一种否定和批判的态度,视其为洪水猛兽,认为它是一切问题的根源。这种「战斗」的姿态虽然悲壮,但收效甚微,因为它违背了我们生活于世的现实。更重要的是,这种全然的抵抗,也让我关闭了探索其正面潜能的大门,比如,我因此失去了在它上面开发App、创造价值的兴趣。 科萨人的智慧给了我新的启示。当物理上的抗争显得徒劳,他们没有选择玉石俱焚,而是转向了一种更高级的策略:理解、学习、为我所用,最终与之「谈判」。 现在,我想成为一名数字时代的「科萨人」。这意味着我需要从根本上转变我的 Mindset: 接受现实,放弃幻想: 首先,坦然承认智能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社会和生活的基础设施,它不会消失,只会在形态和功能上不断进化。指望通过彻底的「断舍离」来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学习它的语言」:...

LimTube

4 months ago

萌生出做这个 App 的念头源于一个非常朴素的需求:我想在干活时,放一些舒服的背景音乐。这个需求有很多现成的解决方案,但没有太满意的。我希望它是 一个 Mac App。 有丰富的曲库可选(因为很容易听腻)。 界面简洁,功能够用,审美在线。 论曲库的话,YouTube 是最全的,Lofi、钢琴曲、Jazz 等等,只要愿意花点时间,总能找到满意的,听腻了的话,也很容易找到新的。但我不想打开 YouTube,一个是不够方便,另外就是干扰因素太多,还容易被推荐视频吸引而掉进兔子洞。...

Email

4 months ago

前几天浏览Sivers博客的 Now 页面时,发现这位我长期关注的博主因为被上海吸引而开始学习中文。作为读者,我试着发了封邮件:先是表达欣赏,继而提议成为他的中文学习伙伴。没想到很快就收到回信——他详细说明了学习进度,还分享了自己的中文名字。随后的邮件往来中,我们交换了更多个人信息。 这个简单的举动,让我与千里之外的人建立了真实连接。在社交网络触手可及的时代,这看似平常,但电子邮件带来的体验还是不太一样:没有信息洪流,没有算法干预,没有无止境的推送诱惑。就像在数字丛林中意外发现的一条幽静小径,这条由最原始通信协议铺就的道路上,文字在发件箱与收件箱间静静流淌,每个字节都承载着明确意图。 当光标在邮件正文框规律闪烁时,你能清晰听见自己的思考节奏——宛如钢笔在信纸上沙沙作响的往昔。这种交流自带庄严的仪式感:点击发送后,你不会焦虑地刷新收件箱,而是像投递老式邮筒般,任由时间在对话间自然发酵。 电子邮件则像 一壶需要静待滴滤的手冲咖啡,虽然节奏迥异,却各自诠释着数字时代的沟通美学。。当世界将人际关系简化为「点赞」,「转发」的标准化货币时,一封邮件的抵达,依然如同中世纪商船运来的香料,让收件人嗅到遥远大陆的真实气息。 如果你也向往这种纯粹的文字交流,欢迎来信。每封邮件我都会认真阅读和回复。我的邮箱地址是: hi@limboy.me

冷水澡

4 months ago

断断续续从不同渠道听说过洗冷水澡,以及带来的好处,并没太在意:热水澡那么舒服,为什么要折磨自己呢。直到有一次心血来潮试了一下:打开冷水,不给自己思考时间,迎上去。头 1 分钟会有点挑战,3 分钟后,基本就适应了。后来又发现一个小技巧,可以帮助克服最开始的不适应:洗头。一方面可以避免冷水全部浇在身上,另一方面也可以分散注意力,等头洗完后,身体也差不多适应了。 我自己洗完冷水澡的感受是头脑更清醒了,身体会微微发热还蛮舒服的(更具体的洗冷水澡的好处,可以问下大语言模型)。如果把冷水澡比做「难而正确的事情」,热水澡比做「容易但无长期收益的事情」,生活中的很多选择都如同在冷热水之间徘徊。热水澡是即刻的温柔乡,让人沉溺于熟悉的舒适区;而冷水澡则是清醒剂,用短暂的刺痛换来长久的活力。 想画画?拿起笔,先画个 5 分钟,画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这 5 分钟你在画画。 工作内容让你焦虑?啥都别想,先做个 5...

关于 AI 辅助编程的一些实践和思考

4 months ago

前些日子尝试借助 Cursor(主要是 claude-sonnet-4) 写一个五子棋 Web App,想着这是一个挺成熟的项目,应该不太需要干预,直接 Vibe Coding(依靠 LLM 生成代码) 应该就能搞定。一开始挺顺利的,界面经过几轮 Prom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