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rything you care about in one place

Follow feeds: blogs, news, RSS and more. An effortless way to read and digest content of your choice.

Get Feeder

williamlong.info

月光博客

Get the latest updates from 月光博客 directly as they happen.

Follow now 878 followers

Latest posts

Last updated 11 days ago

《白鹿原》:乱世浮沉中的人性剖析

about 1 month ago

很早以前就看过陈忠实的《白鹿原》了,当时没读太明白,只记得书很厚、人物很多、情节沉重。这次偶然在B站刷到有声书,就在打游戏的间隙又听了一遍,没想到,这本书在多年后重新进入我的生活,反而像打开了一扇更深的窗——风沙扑面,却真实得让人有点喘不过气来。 这部小说像一把锄头,一锄一锄刨开中国百年土地下埋着的东西,有家族的血,有时代的骨头,也有那些看上去不起眼的小人物的命运——它们一点也不小,一点也不轻。 白嘉轩 白嘉轩这个人,真的是整本书的“定海神针”。他是那种典型的中国乡村父权式“族长”,讲宗法、讲礼教、讲面子。他最有代表性的一句话是:“凡是怕人知道的事,就不该做;该做的事,不怕人知道,知道的人越多越好。” 这句话其实很有意思,放在西方哲学里,就是康德讲的“可公示性原则”:一个行为如果你不能在众人面前理直气壮地说出来,它大概率是不道德的。 白嘉轩虽未读过康德的书,却在实践中活出了康德的精神。他是一个坚定的传统秩序守护者,同时也是传统在时代变革中逐渐式微的见证者和牺牲者。 白灵 白灵是白嘉轩的女儿,也是书里我最喜欢、也最心疼的角色。她是那种带着理想主义光环的觉醒女性,敢撕婚约、敢离家求学、敢投身革命,每一步都踩在那个时代的雷点上。 但她死得太荒唐了——不是死在敌人手上,是死在“自己人”手里,被活埋——那种荒诞感像是一记闷棍,让人不忍细想。她的死就像是那个时代对理想主义者的冷笑:你们太干净了,所以活不下来。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白灵的命运便映照了这段话背后的残酷现实,革命虽伟大,却并不温情,甚至往往最先吞噬的,是那些最纯粹的理想主义者。 白孝文 白孝文是白嘉轩的长子,原本是宗族接班人的头号候选人,前期软弱、荒淫、沉迷于享乐,人生一度跌入谷底,后来他投奔保安团,迅速升任营长,经历一系列波折之后,他变得精明狠辣,逐渐成为一个权力场中的机会主义者。...

乌托邦的捷径:让AI治理“失败国家”

about 1 month ago

当今这个世界有不少“失败国家”:动不动政变、财政崩溃、医疗瘫痪、司法摆烂、年轻人没工作、老百姓没安全感。你说这些国家缺资源吗?也不是。非洲很多国家地大物博,拉美有石油矿产,甚至有些国家气候还不错,旅游资源也丰厚。但他们的问题不在资源,而在“人治”——制度腐烂、执行力低下、官僚体系靠裙带关系维持运转。更别说一些极不靠谱的失败国家,动不动就瞎折腾,把国家折腾得连起码的基础秩序都没有。 与其让这种制度在泥潭里不断内卷,不如干脆尝试一种全新的方式——让AI来治理。 我知道你可能会觉得“这也太反乌托邦了”“AI统治听起来就像赛博监狱”。但我们先别急着情绪化,稍微理性一点看看可能性。 什么是“失败国家”? “失败国家”这个词听上去很不礼貌,却有现实意义。联合国与多家国际智库通常会把“无法为国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主权结构名存实亡”、“政府腐败与暴力横行”作为失败国家的基本指标。比如,南苏丹、索马里、阿富汗、海地,这些国家并不缺资源——南苏丹的石油储量惊人,海地有金矿与铝矿,阿富汗的稀土储量世界第一。问题不是物,而是人。或者说,是制度的失败、治理的失败。 具体点说,他们的问题集中在三点: 1、行政系统臃肿低效; 2、立法机制形同虚设; 3、司法体系被权贵或军阀控制。 而这些,恰恰是AI擅长处理的事情。 AI作为“国家大脑”的可能性 让AI全面接管行政、立法、司法听上去像科幻小说。但从技术架构角度分析,它不仅合理,而且现实中已有部分雏形。...

苹果AI的“路径错误”:为什么它在大模型时代掉队了?

about 2 months ago

如果你是一位iPhone用户,过去两年你可能经常在新闻里看到AI的爆炸性进展:ChatGPT天天在刷屏,谷歌的Gemini更新比安卓还勤快,微软的Copilot直接长在Office里了,Meta更是开放Llama搞“全民炼模型”。 但打开你的iPhone、Mac、iPad,Apple在哪儿呢? 这不是错觉——苹果确实在AI的大模型时代里掉队了。Siri在2024年才开始“换脑袋”,所谓的“Apple Intelligence”也基本只是系统功能的一次AI润色,看不到任何“突破性”产品或模型架构。 问题不是苹果没钱、没人、没芯片,而是它自己把自己困在了一个无法兼容AI生态的笼子里。 苹果不是技术力差,而是“道路选错了” 这事得讲清楚:苹果的工程实力毋庸置疑,M系列芯片、计算摄影、端侧推理,都是业界领先。Apple Intelligence在端侧处理效率、隐私保护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但AI,不是一个“封闭系统优化”可以搞定的东西。 今天的生成式AI,核心在于三点: 1. 数据量:需要大规模、真实世界、多模态的数据进行训练;...

《暗黑破坏神3》第35赛季开荒指南

about 2 months ago

《暗黑破坏神III》第35赛季“永恒之战”将于2025年6月6日正式开启,庇护之地再次迎来了新的挑战。本赛季不仅引入了全新的连杀奖励机制,还带来了丰富的赛季旅程奖励和国服专属福利。以下我们将详细介绍一下,在暗黑破坏神3第35赛季更高效完成开荒的详细教程和详细解析,助你在新赛季中快人一步。  第35赛季的开荒相比之前的赛季更简单一些。主要原因在于赛季增益“混沌魔域”可以在前期提供大量伤害并协助击杀怪物。前期触发这个增益非常简单,只需要找到怪物密集的地图,击杀一定数量的怪物后,就可以依靠这个增益自己滚雪球。玩家在击杀敌人时会逐步叠加该增益,每层提供0.05%的移动速度和0.1%的伤害加成,最多可叠加至1000层,分别获得50%的移动速度和100%的伤害提升。 此外,达到特定的连杀数量还会触发强大的场景效果: 15连杀:爆炸小鸡自动追踪并摧毁目标 30连杀:大范围冰霜新星冻结敌人 50连杀:尸体从天而降 100连杀:释放五道巨大能量旋风 150连杀:敌人脚下出现黑暗之泉 200连杀:天降宝箱 300连杀:烈焰之环席卷战场 400连杀:流星火雨从天而降 500连杀:天使降临战场为你而战...

HBO电视剧《最后生还者》第二季影评

2 months ago

看完了HBO的《最后生还者》第二季的第六集,剧情终于又回顾了第一季结尾的那个令人窒息的道德困境,终于又来了,如果说第一季结尾乔尔血洗医院的行为已经让观众吵翻了天,那么第二季简直是把伦理学教材撕碎了扔进末日废墟里,还踩了几脚。 记得第一季结尾那个令人窒息的时刻吗?火萤组织准备用艾莉的大脑做实验寻找疫苗,实验的过程将杀死艾莉,而乔尔选择大开杀戒救出艾莉,乔尔的行为到底是不是自私让人争论不休,而我,完全理解乔尔的每一个选择。 火萤的行为简直可以写入医学伦理学反面教材。他们对待艾莉的方式,就像对待一个装着解药的容器,而非一个有思想有感情的人。这让我想起康德那句著名的话:"人应该作为目的本身而存在,而不仅仅是手段",火萤恰恰把艾莉当成了手段——一个可能拯救人类的手段。他们甚至懒得询问这个15岁女孩的意愿,就直接准备开颅手术。这种"杀死一个人,拯救千万人"的极端功利主义逻辑,在哲学课本上恐怕都难以自圆其说。 道德的底线是对人的尊重,火萤通过手术杀死艾莉的行为,艾莉完全不知情,也没有做出选择,糊里糊涂就被麻醉上了手术室,火萤如果事先争取艾莉的意见,艾莉同意牺牲自己的生命,那么火萤再做手术,至少符合程序上的合法性。但从剧情上看,即使艾莉不同意手术,火萤也会强行做手术。 强迫一个人牺牲自己来拯救其他人,即不道德,也不合法。火萤的行为符合"牺牲少数拯救多数"的功利主义逻辑,但忽视了个体权利的绝对性。 乔尔不能帮助艾莉做选择,选择她是否牺牲,乔尔去拯救艾莉,维护了艾莉做为一个人最基本的个体权利:生命权,这才是符合最基本的伦理学的道德标准,乔尔将艾莉视为女儿,保护家人的义务由于针对陌生人的义务,乔尔得知火萤计划立即对艾莉进行致命手术(未经其知情同意),且时间紧迫,火萤士兵也试图阻止乔尔,并直接开枪攻击,乔尔随时存在生命危险,因此,在拯救艾莉过程中乔尔杀死全副武装的火萤士兵,是完全必要的,在手术室里,主治医生手持手术刀(可算为致命武器)进行阻挡,乔尔杀死医生算是超微超出了一点必要限度。 险情源于火萤的决定(未经同意进行手术),而非乔尔的过错,乔尔的行大部分为符合紧急避险的规则。 不过,乔尔最后杀死马琳的行为存在较大争议,主要动机是为了确保火萤不会追杀,属于乔尔人性的黑暗面,但鉴于马琳是制造险情的元凶,因此简单判断对错也是非常困难的。 第二季最精彩的地方在于它没有简单地评判对错。艾比的故事线让???众被迫站在"另一边"思考:如果你的父亲是被乔尔杀死的医生,你会怎么做?这种视角转换简直是对观众道德观的一次"压力测试"。尼采说"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你",这部剧完美诠释了这句话——我们越是深入每个角色的动机,就越难做出简单的道德判断。 特别打动我的是艾莉和乔尔之间逐渐修复的关系。那些安静的瞬间——一起弹吉他、看长颈鹿、讲蹩脚笑话——比任何枪战戏都更有力量。在这个道德模糊的世界里,他们之间的爱是少数几件确定无疑的美好事物。这让我想起自己和子女的关系:青春期时我们吵得天翻地覆,但子女大学毕业了,我们反而能像朋友一样相处。人类关系的韧性,或许才是对抗这个荒谬世界的最佳武器。 《最后生还者》第二季最伟大的地方在于,它拒绝给出简单答案。在这个后末日世界里,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生存和所爱之人战斗,每个人的选择都有其合理性,但又都沾满鲜血。萨特说"他人即地狱",但这部剧告诉我们:没有他人,我们也终将成为自己的地狱。当乔尔抱着受伤的艾莉穿过医院走廊时,他选择了一个具体的人而非抽象的人类——而这,或许就是混乱世界中我们能做的最人性的选择。

播客自动化更新分发教程

3 months ago

摘要:自动更新和多平台同步播客的方法:找到一些特定材料,分批导入notebooklm,输入提示词,生成音频文件。在喜马拉雅(国内)或spotify(国外)上创建播客,将音频文件上传,并生成RSS Feed。在iTunes、Youtube、网易云音乐等平台创建播客,选择使用RSS,并将其导入。之后,只需要更新喜马拉雅或spotify,即可同步将播客发布到多个平台。 今天我将介绍一下怎么用 AI + 自动化工具,实现播客内容的“一次制作、多平台分发”。 播客是啥?现在谁还在听? 播客(英文:Podcast)是指的是通过数字广播技术制作的,在互联网上传播的音频内容。简单来说,播客就是“可以订阅的音频节目”,你可以把它理解成“音频版的专栏文章”或者“随时能听的电台节目”。它不像直播那样需要你盯着屏幕,也不像视频那样吃流量,适合开车、做饭、散步的时候听。 在内容泛滥的今天,播客反而成了注意力稀缺下的“净土”——节奏慢、干货多、听众粘性强。 目前主流播客平台包括: 国内平台: 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小宇宙...

《围城》人物分析:知识分子的时代困局

3 months ago

很早以前就看过钱钟书的小说《围城》,最近看到B站和喜马拉雅都有《围城》的有声书,于是在上网和打游戏的时候,把《围城》有声书又听了一遍,对小说里的人物颇有一些感想,感觉这部小说最妙的不是情节,而是人物,这里便把小说《围城》里的主要人物进行一些深入的分析。 方鸿渐 方鸿渐是《围城》的主角,也可以说是知识分子困境的缩影。他是从江浙一带的传统旧乡绅家庭出来的知识分子,父亲方遯翁是前清举人、当地乡绅,也算是当地富家大户,他在北京大学里从社会学转哲学(赵辛楣评价:“学哲学跟什么都不学全没两样”),最后学中国文学毕业。之后他留学欧洲,在各国混了几年,没有学位,为应付资助人周厚卿,购买了美国克莱登大学的假博士文凭。 回国后随波逐流,和苏文纨不明不白地纠缠,爱上了唐晓芙,因苏文纨的挑拨而分手,与赵辛楣、孙柔嘉、李梅亭、顾尔谦同赴三闾大学任教,在高松年的安排下成为论理学的副教授,在大学经历各种纷扰被迫离开,最终与孙柔嘉结婚,婚后生活充满争吵和疲惫。 方鸿渐有点小聪明,眼高手低,耍嘴皮子的功夫了得,但缺乏主见,社交和业务能力低下,面对问题时显得被动和犹豫,被赵辛楣评价为“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他不谙世事,对于人情世故不很精通,用高松年的话来说,是个“不善办交涉的人”。 方鸿渐虽然随波逐流,但努力保持本心,在人际交往中有时显得善良(如给阿刘小费),也表现出一定的敏感和脆弱,对感情和婚姻有理想化的追求,但现实中屡屡碰壁。回国船上与鲍小姐的短暂露水鸳鸯;与苏文纨的暧昧纠葛;对唐晓芙的真挚感情最终失败;最后与孙柔嘉结婚,婚后脾气变得暴躁,婚姻关系中充满摩擦和争吵。他的经历(留学、回国、失恋、失业、赴内地任教、结婚)构成了小说的“围城”主题的体现。 赵辛楣 赵辛楣曾留学美国,出身世家,出身好(父亲与苏文纨父亲是同僚),他为人风趣、健谈,尤其擅长用外语演讲,口才好,他对人情世故有深刻的理解,能用幽默的方式化解尴尬或评论他人,外表世故,内心醇厚,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精英。 赵辛楣自小偷偷喜欢苏文纨,长年追求苏文纨却未果,恋爱失意后成为方鸿渐的至交好友,帮助方鸿渐在三闾大学谋得职位,与方鸿渐等人一同前往三闾大学,在三闾大学任政治系主任,经历了和汪太太的纠葛,不得不离开三闾大学前往重庆。 赵辛楣比方鸿渐更成熟、干练且实际,是个实干家。他擅长处理各种事务,如旅途中的???程、车票、借款等问题,被高松年视为“红人”,在学校同事中受拜访多。他与方鸿渐的友谊是小说中一条重要的关系线,他常在关键时刻帮助或影响方鸿渐,他能看透方鸿渐的颓丧和在情感上的不足。 苏文纨 苏文纨,妥妥的“白富美知识分子”,法国里昂大学文学博士,出身官宦名门,父亲是政务院参事苏鸿业。她外貌出众,被描述为美人,...

NotebookLM音频概览支持中文

3 months ago

4月30日消息,谷歌宣布其基于人工智能的笔记和研究助手工具 NotebookLM 的“音频概览(Audio Overviews)”功能新增 76 种语言支持。该功能于去年推出,旨在通过人工智能虚拟主持人根据用户上传到 NotebookLM 的文档(如课程阅读材料或法律摘要)生成播客,帮助用户以另一种方式理解和消化文档中的信息。 谷歌表示,此前“音频概览”功能仅支持用户账户所设置的首选语言。如今,公司新增了“输出语言”选项,用户可以自由选择生成“音频概览”的语言。谷歌强调,用户可以随时更改语言设置,这样就能根据需要轻松创建多语言内容或学习材料。 谷歌在一篇博客文章中举例说明了这一功能的实用性:“例如,一位准备关于亚马逊雨林课程的教师可以与学生共享多种语言的资源,比如葡萄牙语纪录片、西班牙语研究报告和英语学习报告。学生们可以将这些资料上传到 NotebookLM,并在他们偏好的语言中生成关键要点的音频概览。” 新增支持的语言包括南非荷兰语、阿拉伯语、阿塞拜疆语、保加利亚语、孟加拉语、加泰罗尼亚语、捷克语、丹麦语、德语、希腊语、西班牙语(欧洲、拉丁美洲、墨西哥)、爱沙尼亚语、巴斯克语、波斯语、芬兰语、菲律宾语、法语(欧洲)、法语(加拿大)、加利西亚语、古吉拉特语、印地语、克罗地亚语、海地克里奥尔语、匈牙利语、亚美尼亚语、印尼语、冰岛语、意大利语、希伯来语、日语、爪哇语、格鲁吉亚语、卡纳达语、韩语、孔卡尼语、拉丁语、立陶宛语、拉脱维亚语、迈蒂利语、马其顿语、马拉雅拉姆语、马拉地语、马来语、缅甸语、尼泊尔语、荷兰语、挪威语(新挪威语)、挪威语(书面挪威语)、奥里亚语、旁遮普语、波兰语、普什图语、葡萄牙语(巴西、葡萄牙)、罗马尼亚语、俄语、信德语、僧伽罗语、斯洛伐克语、斯洛文尼亚语、阿尔巴尼亚语、塞尔维亚语(西里尔字母)、瑞典语、斯瓦希里语、泰米尔语、泰卢固语、泰语、土耳其语、乌克兰语、乌尔都语、越南语、中文(简体)和中文(繁体)。...

《暗黑破坏神3》国服回归

4 months ago

在关服两年之后,4月16日《暗黑破坏神3》国服正式宣布重启,开启不删档技术测试。官方表示,所有玩家的账号停服前数据均被完整保留,玩家可以在测试期间体验第34赛季内容。该赛季中,玩家可以体验国服错过的28与29赛季中首次出现过的内容,包括仪式坛、仇敌幻象等。 据介绍,本次测试不设预下载,游戏客户端可以在4月16日开服后由战网客户端直接下载。 官方表示,所有玩家的账号停服前数据均被完整保留,之前有账号的老玩家可以直接玩,无需重新购买,玩家数据将会全部保留。针对没有账号的玩家,游戏本体免费赠送,能玩暗黑三本体1-4章全部剧情。 测试期间,部分商业化内容将会暂时关闭。 此外,在本次测试期间登录游戏的所有玩家,均可免费获取仙塞熊、伽基女士的飞翼(奖励会在游戏正式上线后发放)。 据悉,2023年1月23日,暴雪游戏因协议问题在中国大陆暂停服务、关闭服务器。2024年4月,暴雪、网易宣布复合,暴雪国服游戏于2024年夏陆续回归中国大陆市场。 目前回归国服的游戏有《炉石传说》《魔兽世界》《守望先锋》《暗黑破坏神3》。

《暗黑破坏神3》国服赛季开荒指南

4 months ago

日前,《暗黑破坏神3》的国服已经正式回归,新老玩家可以进入《暗黑破坏神3》的新赛季,这里给出一个赛季初期的开荒指南,供各位新老玩家参考。 赛季有特殊奖励和全新玩法,一般都是打赛季模式,赛季初期,先建立一个赛季角色,赛季角色可以选择喜欢的职业,刷的比较爽的职业有猎魔人和野蛮人。 建立角色后,打挑战秘境模式,获得一个挑战秘境宝箱,里面有大量金币和材料,可以先将铁匠宝石附魔升满级。 进入游戏后,找佣兵,把佣兵的武器拿到自己身上用,因为佣兵武器比自身武器攻击高,拿了佣兵武器后,伤害会提升不少。另外2个佣兵的白色武器分解掉,得到万用材料用于解锁仪式祭坛的BUFF。分解的操作很简单,只需要在铁匠铺里,物品栏中分解点击不需要的装备即可。 之后访问仪式祭坛,解锁2个重要的BUFF,一个是连杀持续时间和奖励翻倍,一个是移除所有装备等级要求,这两个BUFF对开荒帮助极大,先解锁第一个BUFF。第一个BUFF可以大幅提高打怪时能获得的经验值,连杀越多,奖励越丰富。这个BUFF会在屏幕出现一个计数器,显示当前连杀数量,保持连杀不中断很重要,尽量不要让计数器归零,连杀数字越高,获得的经验值越高。 仪式祭坛在第一章的城镇里很好找,就在传送点附近。 之后从初始任务里去找卡奈魔盒,卡奈魔盒是游戏里的关键道具,有多种不同的功能(例如提取装备的特效和传奇能力,以及重铸游戏装备属性、在游戏中更换套装等等),初始任务里,NPC会告知线索,之后前往赛斯切隆遗迹,找到长老神殿,因为卡奈魔盒就在长老神殿里面,点击即可获得卡奈魔盒。 通过卡奈魔盒,可以提取游戏中装备特效和传奇能力,包括重铸一件传奇物品,一旦卡奈魔方的传奇能力被提取出来,就可以为游戏中的角色进行配置,不需要额外装备该物品。 获得卡奈魔盒后,用挑战秘境宝箱里的材料升级一个70级武器,提取其BUFF,再做绿色贤者套装。 之后升级到18级后,解锁仪式祭坛第2个BUFF,可以提前拿起70级武器,第2个BUFF需要无暇宝石,18级以后,可以去击杀骷髅王、佐敦库勒的悬赏任务来获得宝箱,有悬赏任务就打,没有的话就刷新地图。 70级武器威力超大,可以轻松击杀低级怪物,18级拿上70级武器之后,就可以去刷怪升级了,难度可以选择苦痛2或更高,建议刷怪地点是先民神殿,先民神殿怪物密度高,地图结构简单不容易迷路。由于装备等级的碾压,升级速度快到飞起。手持70级武器在这里横扫非常爽快,一刀一个小怪,几刀解决精英,升级速度飞快,记得全程保持连杀不断,这样经验值翻倍效果拉满。神殿里还可能掉落一些有用的低级传奇装备,运气好的话能捡到不少好东西。 70级是等级上限,达到70级后游戏才算真正开始。这时候需要刷巅峰等级来提升角色属性,巅峰等级没有上限,可以无限提升,每提升一级巅峰等级,角色主属性增加5点,巅峰等级提升速度随等级增长而变慢,需要大量经验值。...

电影《好东西》影评

4 months ago

电影《好东西》以女性主义视角讲述了一个关于女性成长的故事,单亲妈妈王铁梅带着女儿王茉莉搬到新家后,结识了担任乐队主唱的邻居小叶,女儿茉莉在学校作文写得好经常受到语文老师的表扬,铁梅鼓励女儿跟乐队鼓手老师小马学习打鼓,引起前夫的嫉妒和不满,邻居小叶则和“炮友”胡医生产生了一段情感纠葛,做为调查记者的王铁梅,也在转型为公众号编辑后遇到事业上的瓶颈,影片以三位女性角色的生活图景为切入口,展现这几个女性在事业、生活、友情、爱情中的挣扎与成长,编织了一幅关于道德选择与自我觉醒的复杂画卷。 义务论的信仰与道德实践 王铁梅的价值观根植于康德式的义务论哲学和女性主义相结合,行动的价值在于其是否符合道德律令,她拒绝将他人(包括男性)工具化,不仅呼应康德“人是目的,不是手段”的绝对律令,更暗合罗斯提出的“显见义务”理论。 比如王铁梅教育女儿写作文要“诚实”,这种对真实性的坚持,正是康德所谓“道德法则的普遍性”在个体层面的投射,她的“诚实”并非出于外界规训,而是源于内心对道德准则的理性认同,体现了康德强调的“意志自律”。 在职场上,她坚持揭露真相的新闻理想,即便面临舆论攻击(如被质疑“不是好妈妈”),仍以责任而非利益驱动选择。 这种“义务论”的坚定性,使王铁梅成为银幕上罕见的、真正“知行合一”的女性形象,她的信仰不是口号,而是渗透于生活细节的实践哲学。 性欲叙事中的道德张力 影片中,王铁梅在讨论性需求时,曾调侃“偶尔也需要用男人解决生理问题”,这一台词引发“将男性工具化”的质疑,然而,这一情节恰恰成为义务论信仰的试金石: 女性践行显见义务的过程,本质是在父权道德体系中重建价值坐标,当她坦言“我也需要性”时,实际上在挑战“圣女-荡妇”二分法——父权制既要求女性纯洁,又将她们的性欲望妖魔化,女性不再是满足男性的工具,女性可以像男性一样平等地追求性和爱情,将性和生育的绑定解除,重构性爱的自由意义。 实际上,王铁梅后续也明确否认“将男性工具化”的意图,并强调“关系需双方自愿”。这一反转揭示导演的意图——揭露性别权力反转的荒诞性,而非倡导工具化逻辑。男性在历史上长期将女性物化,而女性一旦以同样方式表达欲望,便触发道德争议,这种双重标准恰是性别不平等的缩影。 理想化叙事的两面性 影???的乌托邦色彩是一把双刃剑:...

《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正式发布实施

4 months ago

2024年8月30日,国务院第40次常务会议通过了《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并于当日正式公布,该条例于202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无论是从法律层面还是技术层面,这部条例的发布都将对网络数据安全产生深远影响,值得各方密切关注和深入研究。 关于《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中跨境数据监管的细节,有律师基于该条例及相关法规进行解读,重点分析与翻墙工具(VPN等)相关的规定及跨境数据流动的监管要求: 1、提供、出售翻墙程序违法: 《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第41条明确禁止绕过国家数据跨境安全网关进行国际联网。提供或出售VPN等翻墙工具,实质上为用户提供了绕过监管的途径,违反《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第6条。 2、提供技术支持帮助他人翻墙违法 协助他人搭建或使用翻墙工具(如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器支持)可能被视为帮助绕过国家网络监管,违反《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或《网络安全法》。若涉及规模较大或营利行为,可能按《刑法》第285条处理。 3、个人使用翻墙工具的合法??? 目前,《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及相关法规未明确将个人使用翻墙工具(未提供给他人、无其他违法行为)定义为违法。单纯使用VPN访问境外网络(如浏览学术网站、社交媒体)通常不触及行政或刑事责任。 附录:《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全文 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 第一章 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