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rything you care about in one place

Follow feeds: blogs, news, RSS and more. An effortless way to read and digest content of your choice.

Get Feeder

pinchlime.com

Pin 起來!

Get the latest updates from Pin 起來! directly as they happen.

Follow now 19 followers

Latest posts

Last updated 5 days ago

Perplexity Pro 與 ChatGPT o3 哪個搜尋表現更好?

5 days ago

我前天在 Twitter 和 Threads 上面都發了一篇一樣的文,詢問大家對 Perplexity 的看法。我尤其想知道有在訂閱 Perplexity Pro 的人是怎麼想的、以及是怎麼用 Perplexity Pro...

那些不讓人膩的東西

11 days ago

我發現最近我在社群上會自動略過那些 ChatGPT 生成的兩格或四格漫畫、過於強調淺景深的 AI 人像、或者是看起來豐富繽紛的 AI 情境圖,為什麼呢? 是因為那容易生成而讓人感到廉價?還是因為那仿真而不夠真而觸發某種生理上的不適?還是因為什麼原因?是因為缺乏細節嗎?那如果是請 AI 產生充滿細節的圖像,可以改善這個問題嗎?是因為那「非人造」的感覺嗎?這好像也不是關鍵差異。 我發現好像是細節不夠多、風格不夠討喜,因為我剛剛為了驗證這個想法,試著請 ChatGPT...

Threads 即將推出「讓用戶整體體驗變好」的廣告?

17 days ago

昨晚看到 Instagram 總監 Adam Mosseri 宣布 Threads 即將推出廣告,他短短的 po 文寫著: Ads are...

與 AI 一起寫作的界線:表達慾

18 days ago

昨天在網站裡寫了一篇「我目前會用 AI 做的事,與不會用 AI 做的事」,我蠻喜歡這篇文,寫的時候就有種目錄感、序章感,覺得之後應該會仔細地更新與編修它的內容。 今天下午在工作時,有一件事是要寫一段文字。我想了一下就直接把某些原始內容丟給設定好 prompt 的 ChatGPT o3,讓他依照我想要的格式產出文字給我,我再簡單微調後就完成了這段文字。 做完這件事後,我突然想到,昨天我不是才說我目前不會用 AI...

我目前會用 AI 做的事,與不會用 AI 做的事

19 days ago

這篇文章會持續更新,紀錄我現在會用 AI 做的事以及不會用 AI 做的事。我預期隨著 AI 功能愈來愈強,會用 AI 做的事也會愈來愈多。但我也認為,即使 AI 變得再強,有些事我還是不會用 AI...

光敏性噴嚏反射、與 AI 一起寫作、秀珍菇

about 1 month ago

今天早上天氣很不錯,有太陽。出門買早餐時一抬頭看到陽光就打了一個噴嚏,這大概是我人生不知道第幾百次還幾千次這樣了,只要一出門看到太陽,就會打噴嚏,有時還會連打兩個三個。 我知道這是一種遺傳來的「症狀」,因為我爸也有,但我不清楚這個症狀到底叫什麼、原因是什麼、有沒有什麼更糟糕的壞處(我猜應該沒有,所以我才會都不知道)。但在那個需要等 65 秒紅綠燈的路口,無聊的我拿出手機搜尋「看到太陽打噴嚏」,得到了「光敏性噴嚏反射」這個詞,發現有這個狀況的人佔比還不少。 就在搜尋到查看內容之間的這幾秒內我想到,假設我搜尋了看到某些介紹,我真的可以信任這個內容嗎?會不會這其實是 AI 掰出來的介紹然後被人放到內容網站裡?應該還不會吧,但現在不會,會不會再過個五年十年就更需要擔心這樣的問題?在面對我純然無知的領域時,何時可以相信,何時該保持懷疑?是不是因為這個「光敏性噴嚏反射」看起來有模有樣我就相信?假設搜尋出來的結果叫做「太陽噴嚏狂暴症」,我會不會就覺得是有人在惡搞?那是不是只要符合「有模有樣」的形式就會通過我的審查? 是的話就沒救了,因為 AI 最擅長產出有模有樣的文字。 還沒有想完這個問題我就進入了便利商店,注意力被三明治吸引走,就不繼續想了。 中午吃飯前打開手機,看到曼尼在分享一篇讀者來信,這個讀者回饋說他新寄出的一篇長文《分析川普的解放日談判策略》看起來不自在,有...

35 歲

about 1 month ago

今天是 35 歲生日,想趁這機會來記錄一下這幾年的自己。 30 到 35 歲的這五年經歷了好多事,在疫情中寫完拖了幾年的碩論順利畢業,認識老婆、交往並結婚,並且在幾次轉換跑道後,找到非常熱愛的工作與公司,讓「擅長」與「喜歡」的交集愈來愈大。 除了這些看起來比較屬於人生主軸的事情外,這幾年還堆疊了很多小但重要的事。例如重拾攝影興趣,例如有了自己的網站並且能持續產出內容,例如開始重視身體的信號與生活的品質,還有許多其他。 我一直都很喜歡看別人分享那種「我 x 歲為止的人生學到的 y...

我目前有在訂閱的產品與服務(2025 April)

about 1 month ago

距離上次分享有在訂閱的產品已經過了半年,感覺每半年更新一次還不錯。 以下是我目前還有在訂閱的產品與服務。這次相較前次更新,主要加入的就是 ChatGPT 跟 Claude 的訂閱,我覺得現在他們能給我的幫助非常物有所值,所以就持續訂閱了。 退訂的 Typefully 跟 Kagi 則單純是因為太少用到,想說還是退訂好了。 美元計價的訂閱...

「知道一件事情沒有捷徑」帶來的安全感

about 1 month ago

最近 ChatGPT 4o 的製圖能力大躍進,我把幾張跟老婆、貓咪或爸媽的生活照丟進去請它變換風格,效果都非常好,人物的神韻與畫面中的細節都很好,但看了幾張後還是會有種「好像還有哪邊可以更好」的感覺,可能是某個臉孔的線條細節之類的,但我又說不上來到底是什麼地方可以更好,或者說,我也說不上來我想像中的更好到底是怎樣。 當我意識到這件事時,我突然想到,在讓 ChatGPT 或 Claude 生成文字時,我好像不太會有這樣的感覺。我幾乎總是可以感覺到他給我的文字好不好、如果好是好在哪、如果不好又是為什麼。假設內容不夠好,我也常常能夠自己想出更好的,或者知道怎樣問問題得到更好的內容。 但生成圖片時,我完全不具備這樣的能力,我幾乎沒辦法再給他下一步的指引,我甚至會覺得,我給的指引可能反而會讓結果更糟。我想應該是因為我很不熟悉用文字描述畫面,我既不熟悉相關的語句結構,也不熟悉那些足以表現那些關鍵微小細節的詞彙。 但假設我真的努力讀了很多、學了很多、吞了很多這類如何描述畫面的知識,這也不代表我真的知道該怎樣指揮 AI...

我想要確保有訂閱的人都是真的想要收信的人

about 1 month ago

歡迎回到 A Letter from PJ ,這是從 HEY World 轉回 Buttondown 發信後寄出的第一封信,如果你錯過了前情提要,歡迎參考上一封信:寫的東西與自己的距離。 這封信要繼續分享另一件關於寫信的事,可能也與你有關。...

不說其實

about 1 month ago

近幾年我有意識地在控制自己不要說出「其實」這兩個字,或者說,必須嚴格限定,只能用來「講自己的不足」。 舉例來說: 其實我覺得這件事沒有很重要 X 我發現,其實我不太擅長寫作 O 前者稍微有種隱含的糾正感與說教感,好像預設別人比較不懂、別人是錯的,即使真的是如此,在聽的人耳中也容易感到不開心。 後者比較接近是某種自我覺察,當然有時候也是想藉由這種方式塑造出某種形象(可能是反差感),但因為不是預設對方不懂,那種給我的不適感就比較沒那麼強。 除了其實以外,另一個有類似效果的是「事實上」或者「實際上」,由這些字起手的句子聽起來都很像開戰的號角,很像是預設別人只有觀點沒有事實、或者別人的事實是錯誤的。即使別人真的是錯誤的,看到這種句子也容易先開啟防衛模式而不是溝通模式。 那麼,如果真的要講一個自己很有信心是正確的,並且大多數人(或者對話者)認為是錯誤的事,該怎麼講呢? 我想了一下,只要把其實刪掉,其他內容都不用調整也沒關係。我想了幾個我曾經差點忍不住想說其實的情境,把其實省略掉都不會影響實際的內容與說話的情緒或態度。 例如這句的其實,刪掉也沒差:...

寫的東西與自己的距離

about 2 months ago

在討論今天的主題前,想分享一下,在寄出這封信之後,我決定重回之前寄信的服務 Buttondown ,而不再用目前的 HEY world 寄信,這代表寄件人會從 mimir@hey.com 轉為 pj@pinchlime.com,請你再稍微留意一下相關的變化。 如果你有收到這封信,代表你已經是訂閱者,你不用做任何事,就會繼續收到信。如果你是從其他地方看到這篇文或這封信,歡迎你透過這個連結訂閱。 如果是從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