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rything you care about in one place

Follow feeds: blogs, news, RSS and more. An effortless way to read and digest content of your choice.

Get Feeder

yinji.org

印记

Get the latest updates from 印记 directly as they happen.

Follow now 29 followers

Latest posts

Last updated 12 days ago

武汉游记

12 days ago

3月18日晚上,从南昌西站出发,两个小时左右的车程,到达武汉站。 这是一次较为仓促的旅行,但也是期待已久,也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旅行,去湖南、江西之外的省份。也正因为第一次,我对于如何游玩、如何规划一无所知,全靠小红书上的各种分享,同时我也不知道如何订酒店,是订离高铁站近的,还是离市区近的,在女朋友和同学的建议下,选择了楚河汉街附近的一个酒店,离市区近,附近也是地铁站。 第一天晚上,到酒店已经接近11点,和在武汉读研的初中同学碰面,一起吃了点烧烤,就回酒店休息了。第二天早上起得比较早,特意打车去了附近的粮道街,尝试了当地特色——热干面,之前在大学食堂吃过一次,我以为难吃是食堂的原因,没想到当地的味道也没什么区别,实在接受不了碱水面的味道,太腻了。 接着打车前往昙华林,早上八九点钟的样子,人不多,陆陆续续有游客在附近拍照,一个年轻的文化街区,我也是边走边拍。 第一次看到电影里经常出现的7-11便利店,进去买了一瓶怡宝。 路边的花。 走到尽头,昙华林的网红墙,再往前走就是地铁站。 前一天候补到了湖北省博物馆的门票,从昙华林出来之后就乘地铁去省博物馆,很多地铁站都非常有特色,比如省博湖北日报站,其中就有博物馆的风格装饰。 同学上午有事情,所以我一个人除了逛,就是拿着手里的尼康不停地拍。 在近当代展馆里,有一个关于新冠疫情的展览,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头皮发麻,关于那几年的回忆瞬间涌上心头。 在梁庄王展馆前看到有人在拍照,我也随手给人家拍了一张。 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越王勾践剑,专门设了一个馆进行展览,排队的人很多,分批次进入,我大概等了有二十多分钟,挤进去拍了一张照片就出来了。...

未曾踏足的小径

16 days ago

今年除了入坑摄影圈,在此之前还入坑了骑行圈,虽然最初目的是将其作为上班的通勤工具,但在下班之余 RC100 便是放松自我的奇妙之物。 下班稍早,天气正好,骑车前往公司附近的艾溪湖湿地公园,这里是众多跑步、骑行、摄影爱好者的聚集地,今天不是休息日,只有少数下班来此散步的人。穿的裤子比较宽大,为了防止裤脚卡到自行车,特意买了两条束脚绑带将裤脚固定住,这样骑行起来就方便许多,没有追求速度,我喜欢的是一边骑行一边欣赏两边的风景,观察路上的人。 来过艾溪湖很多次,每次都有不同的目的,比如公司组织徒步,和女朋友散步,带着相机来记录风景,再或者像今天这样下班之后骑一会儿车,原本以为一样的风景来几次之后会变得乏味和无聊,但今天骑行时误入一条未曾踏足的小径,欣赏到从没见过的风景,对我来说也是一次有趣的体验。 它始于一个分岔路口,一直往前延伸,便到了艾溪湖大桥底下,骑过去时看到许多在这里拍照的女生,因为在这个角度下和艾溪湖大桥拍照,正好可以将桥拱作为兔子耳朵,显得十分可爱,这里也成了一个著名的打卡点,匆匆骑过,在巨大的桥墩下面,十分开阔和安静,也是一处值得拍照的好地方,因为骑着车便没有停下来,继续往前,湖面上架起延绵不绝的木桥,与远处的夕阳交相辉映,很遗憾,又没有拍下来。 从那条小径出来之后就是公路,沿着路往住的地方继续骑行,路上仍然在回忆刚刚看到的景色,如果当时没有选择右边的小径,还会不会有让人眼前一亮的风景呢,会不会后悔没有选择另一条呢。突然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是选择,早上出门便开始选择,坐地铁还是骑自行车,选择前者可以在通往地铁站的途中看路边的风景和人,随时用手机记录,选择后者,虽然也能随时停车欣赏,但显然没有那么方便,不管选择哪一种,都会有所遗憾。 今天骑车,可能遗憾没有带相机,遗憾没有带着相机沿着湖边慢慢走,不管是湖边野餐的女生,还是湖边钓鱼的男生,亦或是路上散步的老人、小孩,都可以慢慢记录下来,骑着车便只能短暂停留,拿出手机简单地拍几张,再心满意足地离开。处处充满选择,时时都有遗憾,但正如雷军所说“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更美丽的风景永远在下次。 用发朋友圈的话结束今天的内容,上班哪有骑车好玩。 《未曾踏足的小径》最先出现在印记。

从做家务开始说起

29 days ago

每当深夜来临,我总会做一些爱做的事情——做家务。 电脑连接蓝牙音响,打开 Spotify,随机播放一首歌曲,开始做家务,整理物品。 平常工作日,下班回到家已是六七点钟,忙碌了一天,回来只想坐在电脑面前冲一会浪,或者躺下休息,至于打扫卫生做家务,那都是周五晚上或者周六白天的事情。但是这周是小周,周六下班回来看着自己乱糟糟的房间,忍不住想动手了,于是按照上面的步骤开始今晚的整理。 以前读书的时候,每个人轮流打扫教室的卫生,内心极度不情愿,因为教室不大,桌椅一放更显的狭小,水泥地面上灰尘难以察觉,但是每周一次的大扫除倒是很乐意,往往这个时候最后一节课都是用来打扫卫生,教室里的桌椅会搬到走廊上,接近半小时甚至一小时的时间都在扫地、拖地、擦桌子等等,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参与进来,这周轮到第一组和第二组,下周轮到第三组和第四组,没有轮到我们的时候,时间都是属于自己,自由支配,便跑到楼下操场上和同学一块玩。 如今工作之后,在自己租下来的小房间里,每一次做家务都是为了自己,没有以往的不情愿,反倒是更加享受这个过程。人们常说,这是一个十分治愈的过程,也是一个十分有成就感的过程。可能和我个人性格有关,我并不是一个十分自律的人,直到桌面凌乱不堪,衣架堆满衣服,才会意识到整理的必要。但就是这样一种无序到有序的过程,让人十分享受和自在。 我有一个囤积的癖好,囤积两种东西,一个是袋子,另一个是箱子。 网购衣服,会留下装衣服的袋子,尤其是带顺滑拉扣的袋子,心里想着以后可以装些其他东西,亦或是以后搬家装小物件会用得上;超市???物,不管大号还是小号购物袋,都喜欢存着,垃圾袋用完了便拿出囤积的购物袋套上;越来越多的面包店使用十分精致的纸袋,即使我想不到以后能用来装什么,依然将其完完整整地保存,因为它太好看了,舍不得扔掉,也有可能是我认为20元的面包,有10元是体现在纸袋上……实际场景不止这些,于是柜子里的袋子越来越多。 继续说箱子,其中也包括盒子。从去年1月租房到现在,陆陆续续也买了一些小家电,比如电风扇、小电锅、台灯等等,往往会留下较大的纸箱子,一是方便以后搬家,继续装原来的物品,二是用来装其他的杂物,这些我倒是觉得没什么,但对于一些数码产品的纸盒子,我居然也喜欢囤着。iPhone、Apple Watch,这两个电子产品的包装盒依然留着,并没有什么用处,去年10月从网上买的华强北耳机,前不久才扔掉它的包装盒。这或许是源于小时候的习惯,家里人购买了新的手机,也会十分妥当地保管好包装盒,在使用智能机之前,手机包装盒里似乎都有一份纸质的保修卡,以及相关的使用说明书,也正是这个原因,才让包装盒被精心存放。 今天整理物品,将前段时间囤积的快递盒打包在一块,以及之前存下来的又小、质量又差的袋子全都扔了,原本被塞满的橱柜,简单整理收拾一番,多出了一倍的收纳空间;正值换季,将冬天的衣服折叠好放在角落的衣柜里,靠外的衣柜则填满了春夏季节的衣物。如果不整理,我估计不会发现房间里堆了这么多排不上用场的东西,只会一味的继续存、继续堆。 除此之外,洗了两件白色衬衫。如果不是公司规定,无论如何也不会买白色衬衫,更不会天天穿,容易脏容易黄,参考在家的经验,用白猫洗衣粉混合热水浸泡一会,再手动搓两下,袖口、颈边的污渍也能很容易清理,洗完之后看着挂在走廊的衬衫,心想,这应该是我上班以来洗得最干净的衬衫。...

年轻人的第一台 eSIM 手机

about 1 month ago

手里有一台闲置的旧手机——荣耀30 Pro,2020年购买,目前插了一张 Skinny 卡,平时用来打打游戏。据了解,国内手机几乎是不支持 eSIM 功能,只有少数的 iPad 或者 Apple Watch 支持该功能,想要使用也比较麻烦。 体验...

摄影随想

about 1 month ago

我以为买了相机,揣着它在大街上,就会敢于举起并开始拍照。在没有相机之前,出于某种羞耻感,不敢或者是不敢光明正大地用兜里的手机拍下眼前的人或物,除非旁边没有别人。 或许是受某些新闻的影响,潜意识里举起手机拍照和“偷拍“划上了等号,而相机才是光明正大之物,可以随时随地拿出咔嚓两下。 再仔细想想,这应该不是主要原因,我拍人很少,尤其是对一个 i 人来说,敢于拍人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因此拍景和物更多,但为什么还是不敢呢?源于内心的自卑和不自信,很多时候过于在意别人的眼光,看到我认为值得拍照记录的内容,当我拿出手机一本正经按下快门时,总会担心旁边是否有人指指点点和各种议论,“这有什么好拍的“。我想,这才是主要的、根本的原因。 最近睡前在 b 站看到不少关于摄影的视频,有一个类别我很喜欢——街拍,寻一个天气不错的日子,带上手机或相机,随处走走,边走边拍。在户外,一种随机的环境下存在着不确定性,光线、角度、人物都不确定,拍出来的照片也是独一无二,我理解为这是一种机遇,确切来说是缘分。或许是这个原因,我不喜欢的一类摄影是写真,穿着特定的服装、做着特定的妆造、摆着特定的姿态,这一切都是被安排、布置,像一男一女被安排相亲、订婚、领证,缺少缘分。上述观点为个人看法,仅限于在写真馆或摄影棚,在户外给女生拍照不在讨论范围内。 我很喜欢 iPhone 的实况功能,在拍照的同时能够记录按下快门前后的几秒瞬间,今天翻开相册,找到春节期间和朋友一起玩的照片,播放实况能听到朋友的笑声,一直觉得摄影的意义是记录瞬间,记录一切不确定、随机的瞬间,边走边拍能遇见许???随机的人,发生随机的事,眼前的建筑和光线会组成随机的构图,按下快门的时候,随机的瞬间变成永恒,许多年以后当我们再翻开曾经的相册,便能回忆起当初。 今天是...

博客的七年之痒

about 2 months ago

最初不知道七年之痒是什么意思,问了 Perplexity 之后懂了,指的是婚姻进入第七年时,夫妻对平淡规律的生活感到无聊乏味,可能产生外遇等危机的现象。 写博客到第 7 年,似乎也出现了类似的现象。比如对写作没有以往那么浓厚的兴趣,对于主题、插件等功能的折腾缺乏精力,博客成了一个偶尔想起,偶尔看看的东西。但我以为,这恰恰是非常正常且合理的变化。 当你对一个人的新鲜感渐渐消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ta 已经成了你生活中的一部分,习惯了 ta 的存在,即使没有再多的新鲜感。于博客而言,也是如此,从一开始的热情、好奇、兴奋,到现在的归于平常、淡然,博客已然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会在我们读完一本书、看完一部电影、经历一场事、遇见或认识一个人之后,在博客中记录下来。 过去的一年是我走出大学,参加工作的第一年,由于自己的工作有较为固定的忙闲时间段,以至于博客的更新呈现出不太规律的规律,即便是提前拟好了几个想写的话题,但总会因为各种缘由搁置,写博客毕竟是一种兴趣,只在自己有想法的时候写。今年年初和陈仓颉达成了一个赌约,以...

今日摄影-20250302

2 months ago

上午在东湖区逛了半天,天气太热,太阳很烈,虽然是走走拍拍,但没有拍到比较满意的内容。 在八一公园的一座桥上偶然看到湖面的几只塑料鸭子,湖面很干净,便赶紧拍了下来,旁边还有小孩子和她妈妈在数有几只。 下午准备去艾溪湖和鱼尾洲逛逛,看看能不能有更满意的瞬间。 后期使用醒图进行简单的调色,没有技巧,全是感觉。 原图: 后期: 等有空我也学习一下竹炉山房,在图片上显示 Exif 信息。 《今日摄影-20250302》最先出现在印记。

Nikon Z5 开箱体验

2 months ago

上周日还在研究消费决策模型,研究如何克制消费欲望,三天之后下单了 Nikon Z5,只能说国补太香,含 24-50mm 镜头,国补之后的价格为 5949.15 元,而且可以 6 期免息。 由于仅限上海地区,便委托我的一个在上海读大学的学弟代收,再转寄到南昌,辗转之下终于拿到手,今天开箱。 购买之前也做了不少的研究,佳能、索尼、富士这些品牌也都看过,但似乎尼康性价比较高,而且 Nikon...

周报 #12 – 那些不成文的内容

3 months ago

不成文的内容,别误以为成人内容。 上一期周报停留在 2024 年 6 月,是什么原因让我在今天重启呢,是责任感,是我和陈仓颉的赌约,他说他草稿箱里已经有 4 篇,我一个字都没有,当然主要原因是标题中的“不成文的内容”。 过去写周报,是将其作为回顾一周的方式和载体,也有可能是过去数周甚至数月……最近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想法,偶尔会有灵光乍现的时候,脑海中冒出各种思考和想法,但很难扩展成长篇大论,用周报的方式记录下来,就是那些不成文的内容。 克制消费欲望 最近欲望很强烈,尤其是对数码电子产品。 春节期间和同学在电竞酒店一起玩...

元宵节的深度求索

3 months ago

年前年后,有两个话题不断占据热搜,一个是哪吒,另一个是 DeepSeek,直到今天元宵节,哪吒仍在冲击 100 亿,DeepSeek 时不时服务器繁忙,让你稍后再试。 2022 年 12 月初,第一次了解到 ChatGPT 并花了 1.5...

地下车库的便利店

4 months ago

陈仓颉写了一篇文章《便利店》,我在底下评论,公司地下车库也有一家便利店,但为什么要开在地下车库,我也不知道。 门面不大,两排货架,两台放饮料和牛奶的冷柜,一台放冰淇淋的冰箱,以及一个收银台和收银台旁边的关东煮机器。隔壁是快递驿站,原本两个房间之间有一堵墙,后来打通了,便利店的空间也随之变大,容得下更多的人坐下来吃东西。 刚入职那会,不知道地下车库有个收快递的地方,每次网购都是填租房地址,恰好碰上频繁加班那几天,几乎都要晚上 9 点多回家,这个时候附近的快递点已经关门,一连三四天没时间拿,只好厚着脸皮打电话给快递点的工作人员,麻烦送到我家门口。后来听同事说地下车库有快递点,收货地址直接填公司,也是这个时候发现里面有一家便利店。 便利店以“便利”二字为特点,能买到各种急需的东西,也能填饱肚子,有男同事来买烟、买饮料,有女同事来买冰淇淋和关东煮,我经常来吃饭。虽然一楼有公司的食堂,便利店旁边也有一个面积不大的小食堂,但总会碰上不想吃饭的时候,可能心情差,可能食堂饭菜不合胃口,也可能是排队的人太多,在实施分流吃饭前,排队要 10 分钟以上。我经常光顾他家的南昌拌粉,一碗粉再加一根肠,嗦粉吃肠,很有滋味,已经无数次在内心说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南昌拌粉;也偶尔吃泡面,比如非常受欢迎的“粉面菜蛋”,有粉有面有蛋有肠,货架上剩最少的就是它。倘若一桶泡面或一碗拌粉不够吃,那就再拿几串关东煮,各种吃的全部下肚,最后饱饱地上楼回工位睡午觉。有一回印象深刻,头一天加班太晚,睡眠时???太少,第二天上班十分疲惫,趁着中午吃饭的间隙去便利店买了一瓶东鹏特饮,勉强支撑了下午的工作。吃久了食堂的饭菜,偶尔来便利店换换口味,是一种别有风味的加餐,有一回正在吃泡面和关东煮,拍照分享给朋友说,昨天发工资了,今天吃顿好的。 因为旁边是食堂,每次来到便利店就仿佛回到高中时代,不想去学校食堂吃饭,便来旁边的小卖部,也是买一桶泡面,一瓶可乐,或者再来点其他的零食,午饭或晚饭就这样搞定了。偶然看到同事在便利店吃东西,不约而同地会心一笑,都能理解,食堂人太多,饭菜太难吃。晚上的食堂 6 点半开餐,忙的时候根本没有时间下楼去吃饭,只想着早点干完手里的活早点下班,但是也不能饿着肚子,领导就去便利店买点吃的,因为时间太晚,便利店没剩下多少,经常是有什么就买什么,有多少就买多少,一个茶叶蛋或者一根肠,也还是挺满足的。 便利店虽然好,但也不敢轻易去,前段时间新出的规定,工作期间不能去便利店买东西,被抓到要罚款,但是如果点外卖买咖啡,却不会被禁止,那就多喝咖啡,干杯。...

一个普通人的 EDC

4 months ago

第一次接触 EDC 这个概念是在罗磊的博客,一个视频介绍他从 9 元到 900 元的常备物品,才了解到 EDC 全称为 Every Day Carry。读书的时候,每天身上就是一部手机、一个耳机,一本书、一支笔,根本谈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