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rything you care about in one place

Follow feeds: blogs, news, RSS and more. An effortless way to read and digest content of your choice.

Get Feeder

wechat2rss.xlab.app

吴鲁加

Get the latest updates from 吴鲁加 directly as they happen.

Follow now 13 followers

Latest posts

Last updated 10 days ago

李继刚老师之前在即刻发了一条“知识星球是时间的朋友”

10 days ago

李继刚老师之前在即刻发了一条“知识星球是时间的朋友”,并告诉我他的感受: - 知识星球的结构,就是沉淀,越陈越香。 - 现在有了 AI,配合积累的文字,有机会发挥。 他把写过的 Prompt 都沉淀到一个星球里了。 知识星球后续会更快地实验知识库的能力,争取让沉淀出效果。

十年十二问:2025

13 days ago

原创 wulujia 2025-06-24 20:20 宁夏 每十年做个回顾,还挺好的,今年第一次 前段时间看到一份“每年问自己的四十个问题”和“每十年问自己的四十个问题”,觉得蛮好,但有点多,有些问题我没啥兴趣。所以精简了一个版本,自问自答一下,每年和每十年做个回顾,还挺好的。1. 如果只剩最后 6 个月生命,你会去做什么?- 多给家人高质量的陪伴。- 规划好时间,留个作品。-...

关于 AI,一些可能的“非共识”

18 days ago

2025-06-19 23:19 广东 关于 AI,一些可能的“非共识” 飞机上想到,随手记下。 - 不要忽视第二语言的学习(比如英语)。很多朋友认为,有了 AI 翻译,英语学习的性价比很低了,大量使用 AI 辅助阅读、辅助沟通就可以。我的观点是,在一定程度上,换一种语言,也能换一种思维模式,这是巨大的内在优势。...

来点变化

20 days ago

原创 wulujia 2025-06-17 16:12 新加坡 你移开毛虫一次,它重做一次,移开十次,它重做十次,这是它生命密码给它的规律 模糊地记得小时候看卫斯理的小说,提到过一个故事:有个杀手给科学家看了录像,是科学家一段时间的生活规律,跟土蜂一样,科学家崩溃自杀了。搜了原文,内容是:> 白克又道:“凶手取出了一只土蜂来,放在一张白纸上,这种土蜂,是掘土的圆花蜂,和所有的昆虫类似,它们的行动,是有规律的,从幼虫到成虫,它们将来一生的行动,几乎早已经成了一种本能,在它们的染色体内,有着密码,那情形,就像是电脑几万件零件之中,每一个零件都有固定的作用,在一定的情形之下,受着操纵,依照密码所定下的规律,永不会改变。”> 我用心听着,白克这一番话很是费解,不过我还是可以听得懂,只不过暂时,我还不明白他为甚么要说这番话而已。> 白克继续道:“这种土蜂,在产卵之前,会在地上挖一个洞,然后找一条毛虫,找到毛虫之后,它会进洞巡视一番,再出洞来,将毛虫捉进去,最后,头向内,尾向外,将毛虫拖进洞去。如果在它进洞巡视的时候,将它放在洞口的毛虫移开,你猜会怎么样?”> 我呆了一呆:“它会去找毛虫!”> 白克“桀桀”地笑了起来:“不是,它不管毛虫是不是在那里,一样会将拖毛虫的动作做一遍,你移开毛虫一次,它重做一次,移开十次,它重做十次,这是它生命密码给它的规律!”>...

如果你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筷子的人

22 days ago

原创 wulujia 2025-06-15 13:58 新加坡 中午一小家人在家吃饭,我突然好奇:第一个使用筷子的人是谁?筷子的入门门槛这么高,他是怎么推广起来的? 中午一小家人在家吃饭,我突然好奇:第一个使用筷子的人是谁?筷子的入门门槛这么高,他是怎么推广起来的?想了许久后,我找 AI 请教了一些问题,比如:- 假设你是这个世界上第一个使用筷子——也就是两根细棍子,来吃饭的人,你尝试之后也觉得它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会非常方便,但是入门门槛又很高,你应该如何推广它最有效?- 筷子的入门门槛如此之高,而古代的通信方式又极其不发达,为什么它能在中国甚至东亚国家逐步流行起来?- 能否推演出“第一个发明筷子的人”是如何推广、传播这个发明的?-...

写一次,用十次:我找到了内容创作的终极解法

24 days ago

原创 wulujia 2025-06-13 16:25 新加坡 这次 Slax Note 更新的一次输入,多次复用的功能,我用了几天,喜欢。推荐。 这次 Slax Note...

写???次,用十次:我找到了内容创作的终极解法

24 days ago

原创 wulujia 2025-06-13 16:25 新加坡 这次 Slax Note 更新的一次输入,多次复用的功能,我用了几天,喜欢。推荐。 这次 Slax Note...

知识星球值得加入吗?与你敬重的创作者和同路人深度连接

29 days ago

原创 wulujia 2025-06-08 22:43 新加坡 前些天在微信里,看完一篇提到知识星球的文章后,后面有个问答链接:知识星球值得加入吗?我可以说说我的观点。 前些天在微信里,看完一篇提到知识星球的文章后,后面有个问答链接:知识星球值得加入吗?我可以说说我的观点。关于知识星球值不值的争论,常常聚焦在星球里的内容是不是值这个价。这反而忽略了核心——知识星球并非内容商店,而是一个高质量的连接器。知识星球内容之外的真正价值,是让你能够深度连接两类人:你所敬重的创作者,以及与你同频共振的付费同行者。抛开粗暴的性价比计算,加入优质的知识星球,其实是加入一个高复利的成长圈子。首先是连接你所敬重的创作者???选择知识星球首先要考虑的,是选择你发自内心认可的创作者。你的付费,不仅是购买服务,更是一张信任票,让你从普通关注者,变为创作者愿意投入心力维护、沟通的圈内人。在星球这个半私密的场域里,有机会有更深度的互动——你的提问能被认真对待,甚至获得长期陪跑式的指导。有机会获得更真实的观察视角:你能看到创作者未经精心修饰的思考过程、探索中的项目,这是观察榜样如何思考与行动的绝佳机会。夸张点说,这也是一种双向奔赴:你支持了创作者的自由创作,而他为你打开了一扇近距离学习的窗口。其次,是连接高价值的同行者。付费是最高效的过滤器。它为你筛选出一群背景相似、目标同向的同路人。你们大概率有共同语言,都尊重知识的价值,愿意为成长付诸行动。在这样的社群里,讨论氛围更专注务实。你周围聚集的是一群做事的人,成员间的经验分享与思想碰撞,本身就是一种鲜活的、持续更新的教程,其价值不亚于星主本人的输出。在这里,你更容易找到合作伙伴与良师益友——我见过不少人在知识星球里找到了创业合伙人。所以,知识星球是否值得?答案取决于你的目标。若只为获取信息,选择很多。但若渴望与榜样同行,与优秀者为伍,那么一个精选的知识星球,无疑是性价比极高的投资。加入前,请先问自己:这位星主值得我追随吗?我想和他的关注者们成为同行者吗?当你带着“连接”的心态做出选择,你会发现,这笔年费,当然值得。最后补一句:连接需要行动——买了不等于学了。---我让 AI 帮我用鲁迅的文风改写一稿,如下:# 知识星球值得么?近来常见人议论,说有个叫“知识星球”的物事,要花钱进去。进去了,便有先生传道,有同道为伍。于是一些人便争执起来:值得么?怕是新的骗局罢?我看,这争论大抵是错看了病症。都以为是在买卖那几句“知识”,其实,恐怕是在寻个码头,拜个山头。这“星球”的价值,不在知识,而在乎能“连接”于人。一是连接那个开圈子的先生,二是连接一众也纳了费的同道。若不计较那几块银钱,倒像是在为自己寻一剂解药,投一个靠山。先说拜先生。你纳了费,便不算门外的闲人,算是入了圈子,能凑到先生跟前,听他讲些体己话。这自然是好的。你不单能听他成篇的大道理,更能窥见他未成形的、散乱的念头。看一个榜样,看他怎样思索,怎样行事,这比死读几本书,怕是要鲜活得多。你用银钱,换来一个近距离的“看”,他得了你的供奉,也乐得让你“看”。这哪里是买卖,分明是新时代的师徒名分罢了。再说是结交同道。钱是个好东西,至少能筛掉些专爱起哄的、只看不练的看客。剩下一伙人,至少心诚,都掏了钱,说话也便恳切些,都想着要做些事。如此一来,议事的气氛便也严肃了。我确也听闻,真有人在这圈子里寻到了同志,一道去做事业,竟也做成了。这倒也不奇。所以,这东西到底有用没用?若只为几句现成的知识,那大可不必。但若想寻个引路人,找几个同行者,抄近道看看别人的活法,那这笔投资,倒也不能说是全然的浪费。只是在加入前,须得问自己一句:这位先生,真值得我追随么?这群同道,真能与我为伍么?倘若看清了,想明白了,那这笔年费,大约是值得的。末了,我还得补一句:神佛不渡无缘之人,知识不进懒惰之脑。倘若自己不走,便是被圣人牵着,也挪不动半步。---然后让 AI 帮我用阿城的文风改写一稿,如下:#...

一个产品迭代过程实录

about 1 month ago

原创 wulujia 2025-06-04 22:14 新加坡 一个小产品(敲敲打卡),里面的一个小功能(朋友)从问题的提出,到产品上线的,可能枯燥无味,但我们乐在其中的全过程。 敲敲打卡刚刚上架的 1.4.0,上线了“朋友”功能,迭代过程我觉得很值得记录。20250422,T 看到问题:看到朋友一直在用,有愉悦感,但更有意外和遗憾:为什么之前一直没能看见,不能给他们点个赞,送个祝福?T 说:累计排行榜的一个小小魅力和缺口。// 在习惯排行榜里,我很意外的发现,春节假期贴朋友圈,引来了大学室友和他太太打卡,他们坚持的天数比我这个版主还多。这个 Case...

看得见,才做得到

about 1 month ago

原创 wulujia 2025-06-03 08:15 新加坡 看得见,才做得到。有朋友问我,日常有那么多琐碎的事情要做,我怎样保持工作和生活平衡,怎么在工作之余还能有自己的时间学习、阅读、锻炼。 看得见,才做得到。有朋友问我,日常有那么多琐碎的事情要做,我怎样保持工作和生活平衡,怎么在工作之余还能有自己的时间学习、阅读、锻炼。一个方法是做减法:减少一些社交、减少一些觉得无趣的事,就能多腾出些时间。另一个方法是把重要的事摆在随处可见的地方。举例来说:我把 OKR 放在我每天记事的文本文件顶部,因为每天起床、睡前都会看这个文件,所以每天都看得见(内容不公开,我就折叠了)。我把知识星球的价值观(黑客精神、自驱当责、创作者第一、保持简单)放在手机的锁屏界面上。TealSeed 团队今年想达到的目标,贴在办公室大家都能看见的白板上。我自己想养成的习惯,用敲敲打卡每天记录(我还特地实验了一下,卸载了 4 天,结果好几件事都“眼不见心不烦”地不做了)。颜值就是生产力,推荐一下好看的敲敲打卡...

产品牌桌

about 2 months ago

原创 wulujia 2025-05-21 15:32 新加坡 我理解的产品牌桌:产品经理带着观点,说服老板下注,让老板赌你这个解法对。 我们的产品牌桌文档上,同事写了四句说明:1. 什么是 Shaping:一种塑造产品的方法论,详见:https://basecamp.com/shapeup2. 什么是提案(Pitch):一句话简述 —— Pitch...

我近期在产品上的折腾

about 2 months ago

原创 wulujia 2025-05-20 13:54 新加坡 跟朋友们报告近期我在产品上的折腾。 跟朋友们报告近期我在产品上的折腾。##知识星球知识星球是我们团队的根基,有长期的、大的发展潜力。但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并不敢大张旗鼓地往大里做。有很多星主和用户信任我们,需要保护好产品的安全,也保护好社区的调性和氛围。AI 来了,我们可以用 AI,应该上 AI,但不能带来不可控的安全风险,也不能导致社区里人味、烟火气降低甚至消失。在知识星球这个产品中,我尽量后退半步,让更多有创造力的同事浮出来。当然脑子里没停下琢磨——知识星球还占公司和团队 70% 以上的精力和资源。知识星球还是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