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rything you care about in one place

Follow feeds: blogs, news, RSS and more. An effortless way to read and digest content of your choice.

Get Feeder

0xsoros.substack.com

0xSoros’s Newsletter

Get the latest updates from 0xSoros’s Newsletter directly as they happen.

Follow now 349 followers

Latest posts

Last updated about 1 year ago

24年投资计划简要

about 1 year ago

关于本轮资产配置单片链:SOLThanks for reading 0xSoros’s Newsletter! Subscribe for free to receive new posts...

24年1月行情回顾

about 1 year ago

花了688刀加入了陈剑的收费群。陈剑是推特很火的投研分析师,据他称自己是从纯投研转向了由投研驱动的二级炒币。众所周知,在币圈做纯投研发不了大财,对金钱有欲望的投研者最终必然选择单飞。靠着扎实的研究能力以及压中了几个火热代币积累了一批忠实粉丝。一个感慨是本轮市场散户的进化之快,或许是已经筛选过一遍的原因,群里玩家对市场的分析透彻直接。他们对市场的理解,不亚于多数眼高手低、定位尴尬的VC。具体来说,VC们投一级赚不到钱,也不会做二级。开始慢慢转型从半一级到二级。面子和里子,总的选一个。Thanks for reading 0xSoros’s Newsletter! Subscribe for free to receive new posts...

2023 Crypto 展望之 L2

about 2 years ago

以太坊上海升级后,各LSD协议开启提款通道。同一时间香港Web3会议如火如荼。这一次大盘打破开会必跌的魔咒,以太坊也没有如分析师所言的有大量潜在抛压而下跌。分析和实践作为两码事我们得分清。哪怕先前洋洋洒洒的分析了一大篇以太坊会因为开启质押提款面临价格下挫,而你实际做多以太坊赚钱了,逻辑上也是说得通的。Thanks for reading 0xSoros’s Newsletter! Subscribe for free to receive new posts...

2023 Crypto 小展望

about 2 years ago

行业的信息流通程度和初入行业时已天差地别。中国大陆对加密货币的政策封杀,间接打通了推特作为币圈核心社交渠道。以往微博、微信、电报/推特各为封闭的不同圈层。推特大一统之。信息的流通变得畅通无阻、迅速有效。国内外信息的红利差消失。币圈信息买办的生意变得难做。媒体类仍然是机械化的搬运与翻译内容。推特让信息流通的同时。观点变得廉价。鲜有真知灼见。哪怕有,信息的分辨也变得艰难。既得利益者逐渐隐退和消失,哪怕发声也有所保留。很多选择退居幕后操盘。同时代一起奋斗的从业者们,在一轮牛市后对自身有了新的目标和定位。在币圈的竞技状态很自然从一线跌至二三线。进取心不复从前。你方唱罢我登场。你所能见的全部是新人。公链/L2/ZK的三大格局与方向的把握不要出错。市场的信息流通速率也体现在对龙头项目的合理估值上。只有在大盘下跌的趋势下,龙头项目才能有估值错配的机会。这样抄底的机会不常有。APT/SUI/OP/ARB/Zksync/Startnet 五年时间,给到千亿估值不算过分。毕竟前有SOL在最高时打出了千亿美金。这些基础建设的估值又都是在可预测范围内的。好的标的不多,心甘情愿长拿的标的少之又少。大多数人又不愿意拿。因为价太贵,涨太慢。对于大方向和基础建设,做好配置就可以,再辅以择时和仓位的调整。然而诸如DeFi的行业革命性创新和应用仍未出现,相比上述的基础建设,这些未知事物完全不可预测,同时也是巨额利润的来源。两者结合,攻守兼备。币圈的发展的确有些慢。当Chatgpt大大提升了人类的工作效率并有可能带来新的技术革命时,币圈的人还在为自己开了一个撸毛工作室而沾沾自喜,或是为了几百美金的空投而争论的面红耳赤。不管怎样,我们需要乐观。市场结构已然发生巨变,今后的市场就是要让大多数人时刻难受。不要期望能抄到大底。不要期望无论是短期或是长期的操作能顺心顺意。迷茫会是常态。看不懂市场情理之中。目前仍然倾向于是场内的博弈。没有看到新资金流入行业的迹象。大家不相信银行,更不相信加密货币。不过市场并没有因为此而丧失活力,热点不断,新的基础建设接连不断的上线。以及本轮熊市Degen玩家的热情操作,是不同于以往熊市的。市场结构的变化和宏观经济对行业影响的加深,让大盘的K线无法和以往几轮周期照葫芦画瓢了。明白自己的位置很重要。你在这个行业,是想靠资源赚钱,还是靠炒币赚钱。你的核心能力在哪里。想在台前还是幕后。了解你的欲望。你究竟想要多少。关于赚钱,你是否会在意道德。明白你的天花板。如今韭菜的底牌还剩多少。个人以为,是在具备一定知识和素养的前提下,有适时义无反顾的梭哈的勇气。没有知识,只会梭哈,那是鲁莽。又有知识,又会梭哈,是种智慧。而知识需要学习与日常的积累。以及你要深刻明白作为散户你在勇气之外没有任何有优势的地方。

上海来客

about 2 years ago

出租车停在京都的马路边。司机身着黑色西装,向我挥手致意。我赶忙把手从风衣袋子里抽出来回应司机。日本是一个重视规矩的国家。大家太讲究规则了,反而让人有些窒息。像此刻我站在红绿灯前,大手一挥,略微焦躁的等车,甚至是有些“迷惑”众人的行为。望着街上步履稍带点匆忙的行人,你会觉得有一点点不合时宜。你希望一切赶快过去。走在日本的街道上,感觉像是一潭死水。青春与活力已被埋葬。一切都起不了波澜。我见到的出租车司机,大多是60岁以上的老人。笔挺的西装掩盖不了肉体的苍老。斑白的两鬓、满脸的皱褶,和所剩无几的头发,都在诉说着衰老的事实。武士道的盔甲下,是一具具白色的骷髅在强忍倦意,支撑着所剩无几的体面。我的行李重。自从我看到一位司机爷爷在提了我的行李后满脸通红,我就有些后怕,万一脑溢血晕过去怎么办。这之后车到目的地了我自觉把行李从后备箱提出来。当司机爷爷得知我来自中国上海后,我们开始上海话夹杂着普通话闲聊。我还是说着怪怪的洋泾浜。在异乡听到家乡方言是一种宽慰,像是在冰天雪地里有人递过来一杯滚烫的热水。亲切感从皮肤和血液里溢出来。老爷爷说他以前住在万航渡路,静安寺附近。我说那咱们真巧,之前有一段时间我也住在那儿。不远的岚山环绕着我们,透过车窗我望着山峦叠翠,脑海里想起有个旅游博主介绍静安寺的说辞:在上海最繁华的商圈坐落着一座寺庙。庙里的僧人忍受着喧嚣与寂寞参透佛法。如同青花瓷歌词里描绘的意境:繁华声遁入空门折煞了世人。久光百货门前的那根金色狮柱在我面前浮现。九十年代初兴起过一股出国打工潮。那时电视台正在热播姜文王姬的《北京人在纽约》,他的朋友们看完后热血沸腾,毅然出国决心干一番事业。老爷爷亦是浩壮队伍里的一员。那个时间点中国的劳动力便宜,在一段时间里没有跟上国际标准,出国打工确实是门好生意。几年的时间,大家手里都能攒上个小五万十万的钱。那会万元户在中国已经算有钱人。我们聊到痰盂罐。从前人们住在老公房里。厨房间是几家人共用的。屎尿屁要用痰盂罐。每天早上,出门打开地上的阴井盖,把屎和尿倒进去。在国外打工了三四年后,老爷爷在日本组建了家庭,就这么在日本扎下了,一扎就是三十多年。“我的好多朋友后来都发达了。”他的一些朋友,则在当时选择了回国。回国后,一家老小挤在一间老破小里,日常生活的矛盾少不了,再加上到了该结婚的年纪。种种原因促使了他的朋友们买了商品房。适逢迎来国内房屋商品化改革。中国房价十年来的一路飙升自此开始。“所以你的朋友们当时买房子,也不是眼光有多好,只是到了不买不行只能咬紧牙关买了的地步。”我想起前辈和我调侃过:当一个人在你面前夸夸其谈他投资的成功是因为自身超前的认知时,你可以一律视之为骗子。“买了第一套房子后,价格很快涨了三五倍。尝到甜头了,把房子抵押给银行,贷款出来继续买第二套第三套房子。”那时还没有房屋限购政策。买房子的好时光。如果有上帝视角的话,这样的对话铁定是发生在两个亚洲人之间的,确切的说是中国人。我们讲究成家,立业与功成名就。中国全面进入改革开放之际,日本开始失落的十年。亚洲四小龙衰退的同时,是新兴大国崛起的伊始。经历了三十多年奇迹般的高速发展。然而近十年,所有的一切又已物是人非。我没有问打工的细节。甜蜜蜜这些电影里有,在肯德基里做收银员,在中国餐馆的后厨里刷盘子。在各个地方打零工。以及在昏暗的宿舍里两个远在他乡的年轻人相互取暖的情节。今天正好是中国农历新年,抖音这些短视频平台放着甜蜜蜜里的新年祝福片段:新年进步,恭喜发财,一帆风顺,身体健康,事事如意,龙马精神,如意吉祥,大吉大利,友谊万岁。黎明和张曼玉俊俏的容颜令人心醉。他们最美好的年月停格在影像中。“过年不回家,你家里人不会讲你吗。” 我和老爷爷说我是出来避避风头的,国内的疫情管控实在令人无法忍受。这海外一漂,也漂泊了将近三个月了。而我的记忆仍旧停留在上海的11月末。除此之外我没有再说什么。关于旧时光的碎片,模糊的游走在一些轻描淡写的话里。我明白老爷爷只是想把这些事和一个陌生人说一说。只是说一说罢了。关于选择,关于命运。些许失意,但此时早已看淡。我想此刻我们之间相互是有默契的。老爷爷60几岁的老人了,头发全部没了,带着一副金丝边眼睛,不过他的身上有一股儒雅之风。整个人的气质有些像演济公的游本昌老师。金阁寺到了。老爷爷把车停下。入乡随俗,我们相互道别。我谢谢老爷爷送我到这儿,老爷爷祝我在京都玩的开心。我们互道珍重。北岛出走海外的时间点和老爷爷远走他乡在外打工的时间差不多。我们在车上聊起八零年代年轻人的精神生活。我们谈起诗人。老爷爷问我喜欢北岛的哪首诗。我说我最喜欢他的《波兰来客》。不过那不是一首诗歌,而是北岛写的一篇怀念昔日友人的文章。里面有一段伤感的话: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碎的声音。

逆袭的公链Polygon

over 2 years ago

Polygon的TVL从2021年6月份DeFi第二波热潮的顶峰10B跌至目前1B。居于第五。前四为ETH/TRON/BSC/ARB(本来是第四,22年Arbitrum逆势增长超越Polygon刚不久)AAVE TVL占据25%。DeFi核心基建(DEX/稳定币/收益聚合等)占70%TVL。AAVE是MATIC流动性挖矿吃到最大红利的项目。团队共拿出2%的代币作为奖励AAVE吃到了一半。3个月(2021/4-2021/10)TVL增长10倍。地址数量增长5倍。然而用户留存是个问题。流动性挖矿吸引的用户不可持续。热钱永远会追求更高的收益。在流动性挖矿结束后,用户和日活显著降低。因此在22年4月份开启的第二波流动性挖矿活动中团队开始追求KPI绩效和用户留存。效果却是平平。总体来说用户没有粘性。相比Optimism的7天和Arbitrum的两周Polygon的提款速度最快只需要三个小时。这也导致资本外流Polygon也是最快。因为Polygon的提款的机会成本最低用户犹豫纠结的最少。Polygon资金外流的同时Optimism和Arbitrum的资金在流入。缺乏创新型应用是一个问题。不过往好的方面想,稳定和合法的金融基建为未来创新型应用铺平了道路。对于公链来说,突围的重点就是需要有创新型的原生项目。加密市场NFT的整体交易量在2022年1月达到顶峰,但是Polygon上每周NFT的用户量一直破新高。从10月份的10K到12月份的120K。主要是和Web2大厂和知名品牌的合作。21年6月Opensea部署到Polygon上。Polygon的优势是以太坊兼容和更低廉的费用。作为在NFT领域的竞争对手,Solana缺点在于基建是用Rust写的故而迁移有摩擦。而BSC更加偏向于Binance原生项目,大多来自Launchpad和Binance NFT。Polygon将自己营销成“为大IP和Web2大厂进军Web3打造的一站式NFT平台“。以下是以时间线列出的大厂合作品牌:Prada〉Adidas〉Adobe Behance〉Reddit〉Disney〉Mercedes Benz〉Coca Cola》Robinhood 〉meta 〉StarbucksPolygon当之无愧成为营销人员为寻求年轻市场的Web3用户的首选平台。这在帮助Polygon获取非加密原生的用户有很大帮助。第一波Gamefi热潮从2020年6月到2021年7月(这个时间段在DeFi被细分为DeFi第一波热潮和第二波热潮,因为GameFi第二波热潮是在2021年6月份之后,因此这个时间段没有做细分)。Polygon上GameFi的增长主要是以太坊的流量分流。这一年内游戏协议增长了50%。第二波Gamefi热潮是21年6月团队宣布Polygon Studio后,游戏协议的数量超过EOS和TRON位列第三排在ETH和BNB之后。Animoca旗下子品牌和Polygon达成合作、Sandbox也迁移到Polygon。这一阶段游戏主要是P2E或者Gamefied DeFi(披着游戏外壳的DeFi)第三波Gamefi热潮是Terra和Solana的崩溃,同一期间Youtube前游戏部主管加入。Polygon积极发起数百万美金的Terra收留基金,大方的收留Terra和Solana上的GameFi遗孤项目,单单Terra上就有50多个项目迁移至Polygon。最后说说ZK。ZK Rollup被Vitalik称为终局项目。而Polygon通过收购三种不同的ZK技术方案(分别是Polygon zkEVM/Polygon...

《优秀的壳资源链Solana》

over 2 years ago

FTX崩溃后,Solana的TVL骤减67%,遭受重创。墙倒众人推。“Sam Coin、Sam Chain”完蛋了是许多人的直觉。不过Messari最近的一篇报告表明Solana的情况没有外界想象的糟糕。即便是在Sam失势后,Solana仍然具有重要的壳资源价值。脱离Sam的Solana反倒给了自己一次凤凰涅槃的机会。从协议层面的进展,有由Jump推出的Firedancer轻客户端。公链的轻客户端越多,网络宕机的整体性风险也就越小。包括最近A16Z自己开发的以太坊轻客户端Helios是同样的道理。也有Jito-solana这样结合流动性质押和MEV价值索取的应用。MEV Bot在每条公链成为标配。而以太坊上的FlashBot近期也公布了计划,有计划成为一条MEV Chain。类似于Dydx从以太坊生态的应用迁移到Cosmos做独立链。说到DyDx去Cosmos上做应用链,我会觉得诸如此类的迁移更多是“叙事先行”。打铁还需自身硬。本质上还是得看自己能否被市场接受。一个本来能力就不行的项目,迁移到哪条链都是无济于事。当然不否认公链自身的用户属性和时机对项目崛起的重要性。像Axie就经历了EOS到ETH漫长的跨越周期的迁移探索。以及GMX从BSC迁移至Arbitrum后成为Arb最核心的项目。无论是整体链,还是应用链。无论是L1还是L2。ZK也好,Optimistic也好。以及以上的所有排列组合。一切都是技术革新上的探索 哲学层面的探讨。最终还要落实到创新性项目诞生并且被市场接受。实际上每一条链,每一条L2,每一条Rollup能诞生一个爆款应用并且围绕它产生生态,已是成功。这也符合马太聚集效应的理论。A16Z的基础堆栈和应用迭代理论是神作。像其他优化节点和数据效率的一些进展,QUIC/QOS/Local Fee Market等等因过于技术不赘述。作为PoS网络,去中心化的问题逃不过。尽管有2000多个节点,130多个数据中心,35个区域,网络仍然集中在少数节点/数据中心/区域中。PoS网络都逃不过这个问题,以太坊几万个节点也无可避免。追溯到五年前,十年前,PoW网络也是集中的。既然世界上的财富本就是集中的,我倒是更愿意接受PoW转PoS是为了减少环境污染的说辞。Solana上的所有游戏,典型像Aurory/Star Atalas等等,在21/22年曾经轰轰烈烈,至今未上线主网,大概率是难产了。Eclipse and Nitro是两个有趣的项目,他们在尝试把Solana的虚拟机SVM迁移到Celestia和Cosmos这类的Rollup链上。Solana曾经让大家一度相信是一条专注于专业Trading的链,因此在订单本Dex/专业衍生品领域会有大突破。Drift,/Zeta Markets/Friktion/PsyOptions这些衍生品项目,也都是不温不火。在Serum崩溃之后,出现了几个社区主导的Sreum...

你也想起舞吗

over 2 years ago

这张过山车图片,很好的描绘了这轮牛市。无论是最初的DeFi、紧接着的公链和NFT,最终都难逃重力区的牵引。而BTC和ETH则是重力区的核心。所有的炒作,都是一场幻梦。梦醒之后,还是要回归以太坊。个人而言,在顺着DeFi的头班车爬上了坡顶后,在下坡和下坡后的平路里便没有太多作为。战斗意志的下降以及精神上的松懈,就像一根紧绷的皮筋咔擦断裂后无法复原,这些是难逃其咎的因素,之前也讨论过数次。有时会觉得是不是对自己过于苛责了。关于投资,我们需要有的心理建设是,它一定不会让你有百分之百的诚心如意。它更像是诸多缺憾里偶尔夹杂的一次小惊喜,正是那次小确幸,让你获得了成就。回到最初的起点,为什么会抓住YFI。经过这两年的平静期和币圈间隔年,我反倒觉得,类似YFI的机会不会是区块链行业的常态机会。YFI的辉煌是理想主义遇上了时代机遇。我们往往会愿意把带有如下特征的项目称之为理想主义:新生事物,开天辟地。匿名/半匿名创始人,增添一份神秘。个人单兵作战型的创始人,独挑大梁,一个打十个,满足了大家英雄主义的幻想。代币经济的分发要公平,公平,还是他妈的公平。公平是这个行业玩家的精神敏感点。所有人都想先上车,后买票。而公平分发的方式,是最大程度让手无寸铁资源的散户,尽可能多先上车的方式。创始人最好性格鲜明,激进一点是加分项,敢于在社交平台上发声。有牵动情绪的能力更是锦上添花,发表一些看似激动人心实则民粹糟粕的观点。市场需要的是情绪。新生事物的混沌期,我们通常把以上叫做理想主义。可所谓的理想主义究竟是什么,也没人能说得清。它更多是一种无法言说和道明的情绪的统一表达。实际上并非所有人对理想主义很感冒。抓住YFI的玩家,并非认知有多么的高,倒不如说是YFI所表达的情绪,恰好符合了他们的审美和价值观。那时候觉得YFI很鬼扯和可笑的人也比比皆是。那么是他们认知低人一等吗,或者是他们庸俗不堪、格局太小吗。也没有。仅仅是没有符合他们的观念而已。赛道的爆发,从市场层面,是情绪和资金的共振。从个人层面,是共识和道德观的同频。而想要获取财富,则是以上两个维度的贴合。当你感知到了市场情绪,资金也准备充分,可是你的观念在抵触的话,你也很难抓住这次机会。往深刻了说,你是什么类型的人,本身已经决定了你在区块链行业能赚取财富的上限。因而我们应该探讨的是个人的内心。去看清自己。这也就是常说的,每个人只能赚自己那部分的钱,或者说是认知的变现。说多了也显得俗套了。如果仅仅聊到此,那也有点俗气。随着市场的成熟,监管的介入,大资金的博弈,不免令我产生隐忧,在未来,机会会愈发的背离你的道德观。市场共识和道德观的优先级孰先孰后,我们应该有所妥协,有所选择。如果你想赚钱的话。同时任何一种观念都有局限性,审美亦是一种极其私人的偏好。倘若你的理念一尘不变,说不定很快就落后时代,成为教条与束缚。只是类似YFI那样特点的机会,在今后可能是越来越少了。因此对那类追求理想主义品质的玩家来说,会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无论我们持有哪一种道德观,从概率的角度,符合我们观念的机会终归是极少数。那么剩下的机会呢。就不抓住了吗。是否要把道德观先放在一边,仅仅是去顺势而为做交易。以及如果今后的机会都不符合你的观念,那么是不是就一点不赚钱了。这现实吗。以上我探讨的是当你获得投资的及格成绩后,你是否能突破自我的极限,打破自己的道德观,交易占据上风,无视自身道德,增色你的投资成就,让它更加闪耀。为什么要这样。硬要说的话。无非是多赚点钱咯。大多数人手无寸铁。没资源。没关系。不会搞圈子。不会偷。不会骗。大多数人要脸。大多数人心不够狠、存善念。这样很难赚钱。比吃屎还难。唯有借助市场、借助情绪,尽可能多赚钱。如饥似渴的赚钱。这是我近两年来的反思。在获得及格成绩后,我没有继续如饥似渴的赚钱。因为我高估了自己的能力,错估了自己是谁。实际上我手无寸铁。又有道德洁癖。因此只能借助市场起舞。疯狂的起舞。否则根本是毫无办法可言。

Decentralize Infra?

over 2 years ago

Tornado Cash被监管,创始人Github账户、项目代码库、网站域名、USDC合约、RPC服务(原本由Alchemy和Infura提供)全面封禁。本文是对A&T Capital昨晚Twitter Space关于这一事件讨论的部分总结(民道老师部分)和思考。应该从立法监管层面正面迎击,而不是仅仅从Crypto层面Decentralize Infra. 行业内某一细分领域被监管动辄声称要对之去中心化,更像是一种略显老套的叙事手段。不分青红皂白,对传统领域的事物按上一个去中心化的名号,是整个行业的思维惯性。比如BTC早期是去中心化的数字黄金而ETH则是去中心化的全球计算机。早期叙事都是粗糙的,重大的是探索意义,回过头看它们,很多早已面目全非。明道老师正面迎击的思路是高屋建瓴的,而Crypto玩家去中心化的思路有些许的固步自封。Crypto原生玩家使用Tornado Cash这类的应用更多是出于隐私需求,而非洗币。譬如谨慎老练的鲸鱼每个月会通过Tornado Cash定期更换钱包地址,VB也多次公开夸赞并经常使用它进行转账。为什么要使用Tornado Cash转账?Crypto创世期倡导的精神便有让转账具备隐私性。在BTC的隐私性欠缺、不尽人意的情况下才有了Monero、Zcash等隐私币的尝试。换言之Crypto诸多使用场景是出于隐私而非非法行为。退一步说,项目方/黑客和交易所勾结,在黑箱内进行操作,交易所才是名副其实洗币最好的场所。把一个洗币使用场景很小的去中心化应用封杀,交易所数年来作恶多端却一直安然无恙,或许是这个行业的永恒诅咒。木秀于林,风必摧之。Tornado Cash的龙头效应强大,多链上有诸多Tornado Cash拷贝版本,但出于安全因素考量用户只会选择以太坊上的Tornado Cash。正统性强大。而伴随着黑客每次盗币都会使用它洗币,为其反复免费的打广告,让监管层觉得这个应用的存在就是为了作恶。封杀也是情理之中。Zcash和Monero从主流交易所下架也是监管层面的因素。不过监管层也没先明白,实际上监管多链洗钱,封禁Tornado...

20/21年Crypto交易复盘

almost 3 years ago

回望20/21年的牛市,看BTC以年为单位的周线。在21年1月突破30000刀后,四个月后达到高点60000刀(2021年4月),接下去的三月回撤到30000刀(2021年7月),随后开启第二轮牛市,长达四个月,冲顶69000刀(2021年11月),再用四个月的时间,回撤到30000刀(2022年3月),一个月的小反弹,紧接着三个月的阴跌,突破至新低20000刀(2022年6月)。Thanks for reading 0xSoros’s Newsletter! Subscribe for free to receive new posts...

四月复盘:请给DeFi老狗们一点时间

about 3 years ago

折腾了一个多月,回首发现,主线行情不过两个:APE和GMT。先复盘一下自己的仓位。LUNA的仓位成本线附近,Astro倒是翻了倍。LUNA生态总体介入太晚,连汤都没有喝到。DFK出了大乌龙,团队成员在项目冷启动时印假币,地址都是假的。原以为Avalacnhe上Subnet是新的开始,没想到是出货的机会。我已经视DFK仓位归零,不过还好当初买的场外筹码,成本2刀,归零也在承受范围内,浮盈做了一波过山车。愿赌服输。同时GameFi集体熄火,相关代币一地鸡毛。AXS不知不觉从150刀跌到了50刀,宠物更是跌了几十倍。加之近期6亿美元的黑客盗窃事件,小毛哥等NFT圈的领袖人物对此的看法是AXS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这相当于给AXS判了死刑。你方唱罢我登场。Move To Earn崛起。GMT仅二级一个月40倍收益。热钱还是集中在出圈的项目上。也出现了一些跑鞋的仿盘,Coingecko也开立了Move To Earn的专栏。不知道会不会像当年GameFi一样开启一波仿盘的行情。GMT让人重新思考的一点是,国产项目的偏见需要被打破。更准确说是华人团队。之所以有这样的偏见,是因为在过去七八年的行业发展中,有太多割韭菜的项目是中国团队。但GMT恰恰就是两名华人创业者发起的项目。其中一位还是我19年就认识的朋友,就这么和财富擦肩而过了。对于Web3项目,中国创业者恰恰是最有优势的。无论是在产品的开发迭代进度,还是社区活动、市场营销,项目冷启动,创始人的勤奋程度。中国项目为什么不能成功?如果继续保持这种偏见,我想我们会错过更多机会。Crypto Native的那一套东西,经过币圈十年发展,套路已经完全摸清。而对于NFT/GameFi/Web3,很多人还未看懂。看不明白的地方便有利润可图。同时传统的币,上市估值过高,潜在的抛压,扎堆的私募,这些是代币价格迟迟起不来的原因。而NFT基本上剔除了私募的一环,和DeFi刚刚兴起时一样,属于Fair To Launch。管你散户还是鲸鱼,大家都得公平竞争,在二级市场买入。或许我们可以说,当一样事物由婴儿期发展到成熟期,必然会从公平发型阶段过渡到传统多轮次私募投资。再说句不合时宜的话,今后的Move To Earn会是现在GameFi一地鸡毛的结局吗。NFT原生玩家和DeFi老玩家对NFT的判断还是存在着分歧。拿BAYC来讲,NFT玩家会觉得猴地只是刚刚开始,这是Yuga Labs在NFT领域做到老大地位后在细分领域的又一次尝试。同时BAYC生态估值的提高进一步打开NFT的上涨空间。而DeFi老玩家更多认为猴地是BAYC生态崩盘的起点。能够感知到DeFi的这一代玩家在很吃力的跟随NFT时代的步伐,并且对很多事物的判断有一定的偏差。对DeFi的路径依赖导致他们会偏向于买币,而对NFT/图片本能的抗拒。心中的声音是:真不舍得把以太坊和美金花在这些图片上啊。而NFT玩家则是把ETH当作欢乐豆来玩。包括行业里的一些依靠DeFi起家的知名KOL,他们的分析文章中,鲜少提及NFT领域。NFT本身就是他们的薄弱项,在这块他们很少染指。问过一些人,对此他们的回答是:因为知之甚少,所以不知道说什么,也不敢乱说。只能说时代真的变了。一代新人换旧人。很多NFT的玩家看不起DeFi玩家,能够理解。看着当年赚的盆满钵满的那波人,如今很难赚到钱,而自己又处于浪潮之巅,难免会有些骄傲。不过我想说,很多DeFi玩家在努力跟上,只是有点慢,认知的转变往往需要1-2年的时间。多给他们一些时间。大家手里没钱吗。不是的。经过一轮牛市,大家多少都赚到了一定数量的钱。只是市场缺乏合适的标的。大家出手都非常谨慎。DeFi已经完全没有利润可图。引用陆老师的话,Uniswap会继续侵蚀DEX的市场份额,但这并不代表UNI代币会涨价。散户、鲸鱼、机构、从业者,所有人都看懂了DeFi。DeFi已经完全沦为挖矿和低风险低收益理财的工具了。尽管对于Web3我没有一个明确定义,不过Twitter是我心目中很Web3的产品。在Twitter上能听到各种声音。百家争鸣,有教无类。马斯克收购推特一事意义重大。今后会把刚多的仓位和注意力放在NFT和Web3,摆脱买币的路径依赖,只要能赚钱,买币还是买图并没有区别。很多玩家会觉得最近一两年的几波大行情都没有抓到而感到懊丧,作为过来人,我觉得大可不必。毕竟当时我们也是亏了三四年才有朝一日抓住翻盘的机会。

封锁我一生

about 3 years ago

小区草地里的草淹没了脚跟,晚风微凉,Shadow像一位暗夜使者在草堆里疯了似的跑。一个多月过去,青草已经长发及腰地弯了下来。尽管小区是防范区,也只有零星行人在散步。今晚是第一次在小区遛狗。很奇怪,也许是在家里封闭久了,明明在小区里闲逛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现在却觉得有些偷鸡摸狗,甚至像犯了罪,生怕迎面撞上穿着防护服的大白。就算真的碰到了,眼神也不敢直视,而实际他们只是穿着大白服的楼道清洁工。浦西正式封锁的前一晚,朋友和我说要不要去小区下面捡一袋梧桐叶,在家里铺陈开来,模拟狗狗大小便的地方。当时是凌晨12点,我钻进了被窝里,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去捡,怕冷。每天凌晨6点,我还是带Shadow去遛,和平时遛狗不同的是,速战速决完屎尿屁后,匆匆带他回家。出楼道门的时候,担心被保安发现,一直带着心惊和胆颤。就好像我闯入了一片原始丛林,随时随地会出现一头猛兽向我扑来狠狠撕咬我。回过神再回味我有这样的想法,又让自己哭笑不得。假使先把你所拥有的全部剥夺,再给予你百分之一的施舍,大概率我们会感恩戴德。可明明那原本就是我们拥有的。封锁期间我开始爬楼梯。从一楼到十三楼,上下来回,爬半个多小时。爬到两三回时,身体开始发热流汗。爬累了,我停在楼道上,透过窗子向外眺望,对面的楼里有中年男子倚靠着阳台栏杆抽着寂寞的烟,也有母亲带着自己的小孩在放风,母亲在晒衣服,小孩坐在矮脚凳上兀自发呆。在这些时刻,我会感到生活其实就是一堆屎尿屁,什么宝马雕车、环肥燕瘦,都不及盯着手机App团购吃的实在。长期处于密闭空间里,会让人产生自我怀疑,难道人生就只是为了吃喝拉撒吗。不免心生抑郁。想起《毒枭》里的一个情节,巴勃罗埃斯科瓦尔主动和哥伦比亚政府讲和,自己住进自己造的大监狱(实则为一座梦幻庄园),作为条件哥伦比亚将不再以毒枭罪名通缉巴勃罗。而警方只能驻守在庄园外三千米开外的地方。在大别墅监狱呆了一段时间后,巴勃罗情绪变得异常暴躁,而且有了疑心病,因为一些小事和团队二把手起了争执,用棍棒活活把二把手打死。这也是巴勃罗职业生涯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再大的监狱也不等同于自由,终归是笼中之鸟罢了。而封闭在家中的我们,也渐渐意识到自由行动的可贵。我们正在经历史上前所未有严厉的信息审查,当王思聪说出“出门做核酸是奴性,拒绝代表着血性”的话时,就注定了他的微博被永久封停的结局。行业里的一位朋友也遭遇了类似的情形,只因在朋友圈传播了一个疑似稍带侮辱性质的视频。我们笑称他享受了和王思聪的同等待遇。如果做不到勇敢发声,那么也至少请不要说风凉话。一句不负责任的无端指责,可能会导致一个人选择结束生命。在疫情期间,这样的事确实发生了。以往我们都是如此遵循着这一理念,至少发出的声音是能被听见的。可现在却被满地的404所取代。我开始想念安福路的话剧艺术中心,我担忧起上海今后还会不会有话剧这项艺术门类。我恐惧起2020年是否是我此生看的话剧最多的一个年份。有时会有一种时间割裂感,比如自己仍停留在跨年的档口,而此刻我却驻足在新年过掉四个月的时间线上。疫情的原因,2022年伊始,话剧不断的推迟和停演,以至于新年至今尚未看过一部话剧。我希望是自己多虑了。封锁的前两天,我在黄浦滨江骑车溜达。这一次,当我骑到南码头后没有立刻掉头,而是继续向前骑出去了一些。前方没有骑行道,我推着车走了一段路。银灰色的外滩古典建筑群映入我的眼帘。马路上空空荡荡的,那片盛开的红色郁金香显得格外耀眼。我想继续往前骑行,被前方的保安拦了下来,前方禁止通行,他让我折返回去。我看到了马路对面的罗斯福公馆。想起三年前的那晚,我和杨老师两人从W酒店走到外滩,穿过外白渡桥,眼前是一片金碧辉煌的建筑群。真想不到外滩的景色那么美。那天链闻在罗斯福公馆举办晚宴。全上海的从业者都去了那儿。觥筹交错之际,谁又能想到去年链闻决定匆匆解散了呢。昨日世界,往事如烟。悲欣交集,彷佛过了一百年。听闻了太多人间惨剧。大多都是老年人的次生死亡:有些是不堪精神屈辱,有些是不忍病痛折磨,有些是被活活拖死。也有些年轻人本身就有抑郁倾向。疫情里老弱病残是最弱势的群体。我们也只能默默祈祷自己家的老人不要生病,一切安好。可是这些事情随时会发生到自己身上不是吗。只是概率问题而已。我只是觉得自己幸运:我还能在楼道外遛狗,迄今为止家里面的人没有阳性,小区里的物业比较负责,大家自发的进行团购,物资也较为充足。小区亦没有发生自杀事件。就像那句烂俗的话说的那样,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当郊区的一些小区在为吃不饱饭发愁时,市中心的一些小区正在为团购可乐还是甜品而纠结。当一些小区的人们在为争夺食物互相伤害时,还有一些豪宅小区们在炫耀起自己的团购实力。世界是层次不齐的。思绪回过来。我爬到了楼顶,浑身是汗。我在想,假如就这么一直封锁下去呢。封锁我的一生。我该怎么办。我还剩下些什么。在这封闭的时间和空间内,能拥有的东西少得可怜。荣华啊富贵啊,都没有什么用了。此时此刻,大家都是一样的。可怜,渺小,无力。我想起Shadow站在草堆里的情景:微风拂面,狗子的左前爪抬起,机警的观察四周。天刚刚暗下来,长长的草像杨柳那样在风中飘散。从来没有料想小区里的草地会长得这么长。我俯身听着狗子均匀而有力的呼吸。耳机里放着绝命毒师里的插曲《Waiting Around To Die》:“有时候我不知道这条无情的路将我引向何方有时候我不知道原因所以我猜我将继续碰运气大口喝酒 大手赌运不过 这总比等死好过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