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feeds: blogs, news, RSS and more. An effortless way to read and digest content of your choice.
Get Feederleovan.me
Get the latest updates from 中文博客 on Leo Van | 范叶亮 directly as they happen.
Follow now 31 followers
Last updated 8 months ago
8 months ago
最近在没有快进的情况下看完了一部剧《凡人歌》,你说由多好看吗,也不是,只是共鸣多些,剧中的种种都好似在“点”我。这一度让我陷入了第二次职业焦虑,但比第一次职业焦虑(大概 5 年前)会显得没那么严重,没那么慌张。 悲观与乐观 我是一个做事比较喜欢先考虑最坏情况的人,或者说是一个对风险敏感的保守型人,我理解这算是一种悲观。但我也乐观,因为我认为只要努力总还是能够进步的,不是对自己的能力由多自信,只是感觉在合适的地方总会有一席用武之地。说好听了这可能是乐观,说不好听了这可能是自我感觉良好,甚至有种逆风而上的狂妄自大。不过实话实说狂妄应该不至于,年纪大了,各种情绪都会收敛很多,会觉得容忍比自由更重要。为什么聊到悲观和乐观,因为看下来这可能是引起我第二次职业焦虑的根因:对宏观(不够悲观)和微观(过于乐观)的认知偏差。 大学学了七年的管理,两门经济学基础课宏观经济学考的算是所有科目中最烂的,微观经济学到着实不赖。宏观经济学确实会比微观经济学难一些,毕竟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老在调控这儿调控那儿的 。后疫情时代已经有三年左右,经济确实恢复的不理想,这点大家都有目共睹。但可能我仍是一叶障目,背后到底有多少问题可能也只是片面了解。看了付鹏在凤凰湾区财经论坛上的演讲,让我这个没啥宏观认知的人也能清晰地直面市场现状。 还有就是近期在招人,骚扰了很多有段时间(短则个把月,长则一两年)没太联系的前同事。聊下来,感觉能维持现状就算不错的了,还有些是在走下坡路。或许在当前的职位供需下,对大部分人来说可能最好的就是保持不变,对于发生变化的也只有降低个人预期才不至于出现空档。 剧中与剧外 写本文前也简单看了看豆瓣上的剧评,里面有不少提到这里面哪一个都不算是“凡人”。没有错,但剧的背景在北京,再加上编剧可能也会有一些夸张的描述,所以同更多人理解的“凡人”有很大差距,但对于我们这些在一线城市打拼的人来看,距离就没有那么远了。至少就我而言,剧中每个人的好我可能粘不上,但每个人的烦我却都似曾相识。 那伟从买了 50...
12 months ago
在 Linux 中调用一个脚本有多种方式,例如 fork,exec 和 source。其中 fork 为 Linux 系统调用,exec 和 source...
12 months ago
输入输出文件描述符 在 Linux 启动后,init 进程会创建 3 个特殊的文件描述符分配给输入输出。 文件描述符 英文描述 中文描述 0 stdin...
about 1 year ago
随着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的复杂度越来越高,除了训练阶段需要大量算力外,模型推理阶段也较多的资源。在深度学习落地应用中,受部署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在边缘计算场景中,有限的计算资源成为了复杂模型的应用壁垒。 复杂模型的部署问题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如下图所示: 速度:实时响应效率的要求,过长的响应耗时会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存储:有限的内存空间要求,无法加载超大模型的权重从而无法使用模型。 能耗:移动场景的续航要求,大量的浮点计算导致移动设备耗电过快。 针对上述三类问题,可以从模型压缩和推理加速两个角度出发,在保持一定模型精度的情况下,让模型速度更快、体积更小、能耗更低。 模型压缩 常用的模型压缩方法有如下几种类型: 剪裁 剪裁(Pruning)的核心思想是在尽量保持模型精度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减少网络的参数量,例如减少网络中连接或神经元的数量,如下图所示: 剪裁最常用的步骤如下: 训练:在整个剪裁过程中,该步骤主要为预训练过程,同时为后续的剪裁工作做准备。...
about 2 years ago
CSS 中的布局 display 和定位 position 可以说是两个最基本的属性,其控制着元素在网页中的显示方式。之前对布局和定位可谓是一知半解,最终奏不奏效全凭一顿乱试😂,想了想还是应该细致地了解下,后面虽不妄想写起代码来事半功倍,但至少不会再暴力遍历破解了。 盒模型 在介绍布局和定位之前,首先回顾一下 CSS 的盒模型。CSS 盒模型从外到内由外边距 margin、边框...
about 2 years ago
文本是「当我谈」系列的第一篇博客,后续「当我谈」系列会从程序员的视角一起科普认知未曾触及的其他领域。 色彩空间 色彩空间是对色彩的组织方式,借助色彩空间和针对物理设备的测试,可以得到色彩的固定模拟和数字表示。色彩模型是一种抽象数学模型,通过一组数字来描述颜色。由于“色彩空间”有着固定的色彩模型和映射函数组合,非正式场合下,这一词汇也被用来指代色彩模型。 RGB 红绿蓝(RGB)色彩模型,是一种加法混色模型,将红(Red)、绿(Green)、蓝(Blue)三原色的色光以不同的比例相加,以合成产生各种色彩光。三原色的原理不是出于物理原因,而是由于生理原因造成的。 RGB 色彩模型可以映射到一个立方体上,如下图所示: 红绿蓝的三原色光显示技术广泛用于电视和计算机的显示器,利用红、绿、蓝三原色作为子像素组成的真色彩像素,透过眼睛及大脑的模糊化,“人类看到”不存在于显示器上的感知色彩。 CMYK 印刷四分色模式(CMYK)是彩色印刷中采用的一种减法混色模型,利用色料的三原色混色原理,加上黑色油墨,共计四种颜色混合叠加,形成所谓的“全彩印刷”。四种标准颜色分别是: Cyan:青色或“水蓝” Magenta:洋红色或“紫色”...
about 2 years ago
本文主要面向希望在游戏空闲时段将显卡用于科学事业的朋友们😎。 本文以 Windows 11 22H2 版本为例,不确保在其他版本系统下完全适用。 终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开发离不开那个黑框框,所以我们需要把这个黑框框变得更好看更好用些。Windows 终端是一个新的支持 PowerShell 和 WSL...
about 2 years ago
文学编程 文学式编程(Literate Programming)是由高德纳提出的编程方法,希望能用来取代结构化编程范型。正如高德纳所构想的那样,文学编程范型不同于传统的由计算机强加的编写程序的方式和顺序,而代之以让程序员用他们自己思维内在的逻辑和流程所要求的顺序开发程序。文学编程自由地表达逻辑,而且它用人类日常使用的语言写出来,就好像一篇文章一样,文章里包括用来隐藏抽象的巨集和传统的源代码。文学编程工具用来从文学源文件中获得两种表达方式,一种用于计算机进一步的编译和执行,称作“绕出”(tangled)的代码,一种用于格式化文档,称作从文学源代码中“织出”(woven)。虽然第一代文学编程工具特定于计算机语言,但后来的工具可以不依赖具体语言,并且存在于比编程语言更高的层次中 1。 如高德纳在论文 2 中所示,相同的源文件经过“tangle”可以编译为机器代码,经过“weave”可以编译为文档。 文学编程历史 从高德纳提出文学编程的概念后,各家各派都在将这个编程范式付诸实践。我接触文学编程已经比较晚了,算是从 R Markdown 和...
over 2 years ago
历史尝试 入手 NAS 已经近 5 年的时间了,最初只是用来挂 PT 下载,然后在各种设备上通过 SMB 共享播放上面的视频。后面也尝试在利用 Plex 搭建家庭影音中心,但由于...
over 2 years ago
适当的自私,但不应贪婪。 学了这么多年管理,除了印象最深且还能在工作中不时提起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之外,还有就是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设了。经济人假设每个人都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我称这即为自私。社会人假设人的最大动机是社会需要,我认为这也没有逃离自私的范畴,只是需求的类型有些差异而已。苟且和远方,不分贵贱,亦可兼得,但想要的太多,抑或不劳而获,甚至痴心妄想,那这就是贪婪。 自私 不像会纠结到底是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我认为人天生就是自私的。社会是由一个个人组成,脱离个体谈集体是无效的,当个体都无法被满足时,集体的功能不可能正常。我无法做到囚徒困境在神学院学生所做出的选择 1,那是一种超脱的信仰的力量,我肃穆敬仰,但恕我如实做不到。 不为恶 不为恶是我毕生的信条,执行起来不易。通俗些就是不给别人添堵,但并不是麻烦别人就是添堵,有时候就是需要去麻烦别人,我称这样的人为朋友。我认为不为恶是自私的底线,切莫损人利己,损人不利己就更可恨了。正道成功很难,邪门歪道却很容易让你误入歧途,但弯道超车未尝不可,至少我认为适合我这种在一些专业领域并不是专业的人。 诗和远方的动力 自私会是一种动力,而且不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违背。例如:我想买一辆越野车(这是真话,真的想买)和我要为世界和平奋斗终身(这也不是假话)。理想不分贵贱,看起来第一个是满足我一己私欲,第二个是利他主义,很有可能两者对于当下我的要求都是努力提升个人的专业素养,但第一个会更能促进我达成提高个人能力的目的。因为从提升个人能力到诗和远方,第一个离我会更近些,来的更实在些,更会让我更有动力些。同时,我认为这些“自私”的小目标积累起来有助于我达成“宏伟”的大目标。 贪婪 我想我并不贪婪,说实话要不是最近遇到一些事情,我都从来没认真审视过“贪婪”二字。当你脑海中都没有这么一个概念,你怎么可能会有这种想法呢。遇到的那件小事告诉我,贪婪容易出现在当你获得一定成就时,或许是被喜悦冲昏了头脑,在荷尔蒙的激发下会让我们变得更胆大妄为。我认为保持冷静,时不时的多给自己泼几盆冷水,多照照镜子,会让你更清楚你是谁。 原罪...
almost 3 years ago
在之前的博客「投票公平合理吗?」中已经得到了一个令人沮丧的结论:只有道德上的相对民主,没有制度上的绝对公平。投票是对不同选项或个体的排序,在投票中我们关注更多是相对位置这样定性的结论,例如:积分前三名的同学才能进入下一环节。但有的时候我们不光想知道不同选项之间的先后顺序,还想了解不同选项之间的差异大小,这时我们就需要设计更精细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 基础评分和排名 直接评分 从小到大被评分最多的应该就是考试了,100,120 或是 150,这三个数字应该从小学一年级一直“陪”我们走过十几载青春。考试的评分算法简单且容易区分,整个系统设置了一个总分,根据不同的表现进行加分或扣分,统计最终得分作为最后的评分。一般情况下成绩是一个近似正态分布的偏态分布,如下图所示。 如果成绩近似正态分布(如上图-中),则说明本次考试难度分布较为均衡;如果成绩分布整体向左偏(如上图-左),则说明本次考试较为困难,学生成绩普遍偏低;如果成绩分布整体向右偏(如上图-右),则说明本次考试较为容易,学生成绩普遍偏高。 除此之外,也可能出现双峰分布,以及峰的陡峭和平缓都能反应考试的不同问题,在此就不再一一展开说明。一般情况下,考试的最终成绩已经能够很好地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区分,这也正是为什么一般情况我们不会对考试分数做二次处理,而是直接使用。 加权评分 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的问题和任务难易程度不同,为了保证「公平」,我们需要赋予困难的任务更多的分数。这一点在试卷中也会有体现,一般而言判断题会比选择题分数更低,毕竟随机作答,判断题仍有 50% 的概率回答正确,但包含四个选项的选择题却仅有...
about 3 years ago
一眨眼已经四月了,第一季度穿插着反反复复的疫情、说干就干的战争和悲痛万分的空难就这么过去了。还在用生活不易、活着真好的话宽慰自己的时候,互联网迎来了一大波裁员浪潮。说实话其实每年都在陆陆续续的传出各大厂的裁员消息,可今年这一波着实动静大了些。翻看已经有两三篇待完成的博客躺在草稿箱中有个把月了,工作和生活的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扰得自己完全没有动笔的欲望。算是为了不让博客列表页有太长断档吧,小记一下最近的心情,也让自己冷静下来思考二三。 人都去哪儿了? 在这波裁员浪潮之前,工作上除了项目本身以外,最重要的就是招聘。从最初组建团队一直到现在招聘就像一个看似永远完不成的项目。摆在我面前的招聘三大问题:我看上的人家不一定看得上我,看得上我的我不一定看得上人家,都看上了的因为各种各样的不可控因素最后还是没谈成。 有时候从源头上就捞不到人,没有简历,约不上面,不可否认一些岗位的门槛和稀缺性注定这就是一场艰难的战役。但从个人主观感受上来看,逃离互联网的人可能正在增长。这个观点没有任何调研为依据,单纯的从身边的案例有感,不具备统计显著性,但也不接受反驳。为什么要逃离,或许逃离这个词用的就不好,应该说是「离开」更好些,不然显得当下的互联网有多么水深火热一样。因为大环境、家庭、亦或是躺平的心态,都很难说,自己没处在这么一个情景中,也说不出个四五到六来。 很难说未来自己会不会离开互联网这个圈子,如果离开也很难说这个时点有多近还是多远,无论主动还是被动。只能说当下的互联网仍旧在不断给予我机会和挑战,在没有被困难打倒之前,我应该还是会在这条路上拼杀几载吧。 每天都在忙些啥? 我属于一个不太喜欢开会的人,可能我的层次还不太高吧,我认为大部分事情都没法在相对正式的会议上达成很好的决策,我更喜欢非正式的沟通和正式的记录配合达成目标。所以排除开会,每天到底都在忙些啥? 想要的太多,不舍得放手的太多 人总是贪婪的,虽说给永远比拿快乐,但有时候就喜欢圈起来个一亩三分地,当然圈的越多也越好。其实道理自己都清楚,东西太多可能哪个都做不好,但有时候执念上来了,拦都拦不住。和当年的关不掉的浏览器标签页一样,不舍得放手。还是得多学会放手,一方面是给自己减负,另一方面也是给别人机会,这怎么说得我好像有多大权力似的😂。 时间管理 为真,是一个需要相对长远看待的问题,没有哪个真理是三两天就弄出来的。为需,才是第一重要的事情,光想着要做的多大多完美,不想想再不做点为所需的东西,团队都快没了,还谈什么理想。以一个明星项目养活俩仨探索项目,是我有时候会偷偷使用的小伎俩,先把本职的活儿干好,如果再时不时的整两个惊喜出来岂不美哉。就算没弄出来惊喜,只要没搞出来惊吓,至少我把分内的事儿做的没啥大毛病,老板也不会过来挑你啥。 但我坚信,创新才是第一动力,太本分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