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rything you care about in one place

Follow feeds: blogs, news, RSS and more. An effortless way to read and digest content of your choice.

Get Feeder

physixfan.com

宇宙的心弦

Get the latest updates from 宇宙的心弦 directly as they happen.

Follow now 51 followers

Latest posts

Last updated 2 months ago

乱世该不该投资黄金?

2 months ago

随着川普第二次上台,现在天天有大新闻,大有世界将要走向乱纪元的趋势。我和很多人一样,又开始思考黄金了:如果担忧二战以来奠定的世界秩序被打破,接下来的年头将要战乱频繁,我们应当投资黄金吗?这篇文章我来讲讲我目前的想法。 黄金的价格主要取决于两点: 一、黄金定价的基础,是实际利率。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胀。黄金是个不能赚取利息的标的。名义利率越高,钱存在银行就能赚到更多的利息,黄金的吸引力就越小;通胀越高,钱以法币的形式存着就贬值的越厉害,黄金的吸引力就越大。二者因素综合起来其实就是实际利率,这是黄金定价中最核心的因素。 二、除此之外,越是战乱、人们对法币的信仰就越弱,黄金就越有吸引力。近期的历史就很明显,当初俄乌一开战,黄金就应声而涨。后来平稳了一段时间之后,川普一上台,对乌克兰的政策一变,黄金又开始蹭蹭的涨。 从过去的历史上来看,长时间来看,黄金的涨幅(以USD计价)基本上就只是跟上通胀,这确实非常符合大家对黄金的印象。虽然持有黄金能跑赢把钱存在银行活期,但是如果和股市尤其是标普500指数相比,黄金就大大不如了。从最宏观的角度来看,这也是很容易理解的:标普500对应的是美国最优质的500家公司,它是可以不断地用融来的钱来创造利润的;而持有黄金则只是囤着什么也不做,自然也不可能获得什么收益。 所以如果有人想在自己的长期投资组合中加入黄金,估计他对实际利率的预期因素还是比较小的,估计一般都是想要对冲世界进入乱世的风险。 但是黄金真的能在乱世给你想要的效果吗?要知道,如果有一天黄金价格显著大涨,那意味着很可能世界的混乱程度远远超过我出生以来度过的年头了,那我们熟知的那些规则还成立吗? 接下来我们分两种情况来讨论:持有挂钩黄金价格的金融产品,和持有真正的实物黄金。 一、GLD 是最常见的一个黄金 ETF,在中国券商???该也有类似的 ETF...

AI 越来越先进 越来越多人的工作被取代 未来的社会会是什么样?

3 months ago

最近AI的话题一次又一次的火爆,我也来闲聊几句。我的这些想法估计对于熟悉这个话题的人来说早都是老生常谈了,因此我这文章主要也就只是给没想过这些问题的人看的。 2022年年末ChatGPT的发布,可以算是这一轮AI技术大爆发的标志性节点。ChatGPT的可用性已经非常高了,以至于很多不那么强调推理/逻辑的工作几乎立即就可以被取代了,比如写个本科生程度的论文。后来随着ChatGPT自己的进化、以及agentic AI的发展,其写代码的能力也变得实用性很强了,虽说一个公司直接把程序员全裁了只靠AI肯定还是不行的,但是现在一个精英小团队靠AI写代码已经可以媲美以前一个挺大的团队了。现在2025年了,AI连推理能力也有了进步。虽然我不太相信短时间内(至少十年二十年吧)AI的推理能力能做到和人类数学家一样好、能证明以前从未被人类证明过的难题,但是似乎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做做高考程度的数学题对AI已经不难了。虽然我也不太相信在没有非常重大的技术革新的前提下用现在这些模型加小改进就能产生“AGI (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但是就实用性而言,接下来的几年肯定是有越来越多人的工作有被AI取代的潜质的,毕竟,大部分人平时做的工作并不是证明数学猜想那样如此需要推理演绎能力的。 目前来说,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比被取代的还少一点。这大概是因为AI在训练上来说,最容易获得的就是网上的数据,脑力劳动者打交道的正是这部分内容;而体力劳动,想要训练好AI,还得和现实世界交互好,这难度稍微大一些。另外一个原因大概是,一个能取代体力劳动的AI需要的实体,总是需要很多材料和繁琐的制作过程的,那其每一个实体的生产成本必然不会很低,不像ChatGPT那样边际成本几乎是0训练好了一下子可以服务几十亿人。体力劳动者只要要的薪水足够低,其工作岗位就暂且安全。不过长远来看,我认为能取代体力劳动者的AI机器人应该没有本质上的技术上的困难,至少不像让AI证明从未被人类证明过的数学难题那么难。随着时代的发展,AI机器人取代体力劳动者估计将会是缓慢进行的。 有人说,以前的工业革命,消灭一部分工作岗位的同时也会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例如马车被车取代了造车行业需要的工人数量就上去了,Python这类让编程更加简单的高级语言的出现让程序员的数量大大增加,AI 引发的新一轮工业革命也会如此。但我不这么乐观,这一轮AI对人类工作的取代,很可能将是真正让工作数量骤减的,毕竟这一轮AI具备的能力是有非常广泛的通用性的,可以说有相当一部分人类目前已经在脑力劳动上有着全方位被AI超越的状况了,体力劳动方面虽然现在还不行但是随着时代发展也会有做啥都不如AI机器人做得好的一天。 什么样的岗位相对不容易被AI取代?个人认为有两类: (1)给人提供情绪价值的。AI 再真实,也不如一个真人给你一个微笑和拥抱。...

工业化之后的生育率低于世代更替率也许是个无解的问题

11 months ago

生育率这个话题也许对有些人来说是个显而易见的常识,但是没仔细想过这个问题的人第一次读到时可能会觉得大吃一惊,所以我还是写一写这个话题吧。 现在应该每个中国人都知道中国的生育率很低了,1.16 这个生育率确实是低到令人发指。很多人评论说自己不想生孩子的原因是住的地方太小了、生活成本太高了、生了孩子之后的教育成本太高等等。但是实际上如果看一下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就会发现,虽然上面提到的这些因素的确也是降低生育率的重要原因,但是对于一个已经工业化的国家来说,即使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做到了地广人稀人均大豪斯、大家都很富裕收入高物价低、公立教育免费竞争压力也不大,他们的生育率依然统统低于世代更替率的2.1。 以下列举几个不论是国民收入还是人均居住面积还是女性权益还是社会福利等各方面已经做得很不错的发达国家的数据 (source: Wikipedia): United States 1.7 United Kingdom 1.6...

人为什么会感觉时间越过越快 以及如何“延长生命”

about 1 year ago

估计每个人对时间流逝速度的主观感觉都是: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时间过得越来越快。对于这一现象,有两种解释都是比较靠谱的: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每一天在生命中的占比越来越小了。一个月的时间,对于1岁的小孩来说就是生命中的1/12,而对于30岁的人来说只占1/360而已。 人类的记忆功能的运作模式,会让你只记住新奇的内容,而重复的内容就不会有太多印象。当你第一次过年的时候,这个节日的每一个细节对你来说都是新的,因此你的大脑会努力记住各种内容;而当你第30次过年的时候,大脑就会偷懒,他就会默认这是众多过年中的一次,重复的内容就不去专门记了,仅仅只有少数特定细节会让你有印象了。你去回想的时候,都不一定记得起来哪个细节是哪一年的了。而随着人的年纪越来越大,人生中重复的、已经有规律的事情越来越多。每天工作的内容也都稳定可预测了,记忆点就少了很多,以至于回顾的时候会觉得好像啥都没怎么干咋一年又过去了。 这第二种解释是非常有意思的,因为第二种解释给了我们一些的启发:如何在客观上生命时间长度固定的情况下,主观上延长你的一生。这个方法就是:尽量不要让你的一天在重复中度过,要去追求新奇的体验。 追求新奇体验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旅行。和在家坐着看屏幕不同,人类在旅行时全方位沉浸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会让记忆深刻很多,这大概是几亿年的进化所致,想用电视剧电影模拟这种刺激是很难做到的。我自己的体会就是2020、2021这种因为新冠而不出门的日子过得飞快,每隔段时间就出去旅行的时间就会慢一些,值得回忆的时间点也多很多。 追求新奇体验的更高难度的做法是学习新知识。每天应用同样的技能,和每天都在学习新知识,时间流逝的主观体验是非常不同的。每天读书只要读的内容都是non-trivial的以前自己没想过的思考,就是一种很好的修行。更进一步的,发达国家经常看到有人年纪很大了还要换个方向读 PhD,我也有同学做腻了程序员而重新读书追求星辰大海,在我看来这都是一种能够延长主观生命的方式。 其实说穿了,一句中国的老话就能概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The post 人为什么会感觉时间越过越快 以及如何“延长生命”...

闲聊一下爆火的ChatGPT:他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about 2 years ago

最近几年AI的进展十分迅猛,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包括但不限于:基于 Diffusion Model 的各种图像生成模型、以及我今天想讨论的大语言模型 ChatGPT。尽管网上关于 ChatGPT 的讨论已经很多了,但是这东西确实足够有趣,因此我也来瞎扯几句吧。Disclaimer: 我是纯外???,对AI了解大概不比其他学物理的学生更多。 第一次使用 ChatGPT 的时候,有点让我回忆起了当年第一次见到 Google...

几个长见识的话题

over 2 years ago

最近大概是在这里写文比较少了,经常见到有人催更。在《我的人生追求》中我写道,“我的人生追求,就是:学习、分享,尽力给中文互联网贡献高质量内容。” 然而实际上值得分享的 non-trivial 的东西并不是很常见的,这也是本博客发文越来越少的主要原因。不过幸运的是,我参与创建的美卡论坛里面大神众多,里面有一些非常有趣的令人长见识的话题。这里就列一下过去一年中我觉得很涨姿势的几个话题吧,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移步那边继续阅读和参与讨论: 1. OverEmployed (OE) 自从疫情以后 Work From Home (WFH)...

2022年投资回顾

over 2 years ago

2022年对很多人来说都是艰难的一年。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有家人因新冠去世,相比而言,投资方面赔点钱倒是显得无足轻重了。因为前几年我在这个博客上写过几年投资回顾,因此今年就继续写吧。太多人投资只晒涨不晒跌,所以今年我需要来晒晒暴跌让大家开心开心。 按照IRR计算我的投资回报率。如果算上加密货币,我今年的投资收益率是 -28.7%;如果不算加密货币则是 -25.7%。今年VOO是 -18.2% 的收益率(算上分红),因此我的投资收益率大幅跑输了大盘。唯一值得欣慰的是今年跑赢了QQQ吧。 一直以来我投资的东西主要就是这么几样:美股VOO、美债TLT、A股ASHR、中概MCHI,只是比例和杠杆我会自作聪明的随着我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而稍微调整一下,例如今年全年杠杆率都很低、今年随着A股和中概的下跌我后来一直在升高中国的比例。 今年开年以来我投资的所有东西都在不停的跌,不论是股票还是债券,不论是美国的还是中国的 惨的一笔。我能想到通胀会存在、美联储会加息,但是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居然通胀能长时间的居高不下、美联储会一口气加息到这个程度。我能想到今年美联储加息会让美股下跌,但是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居然中国的股市能在已经低位的情况下又跌了那么多。我能想到加息期间股债的负相关可能会不成立,但是令我没有想到的是美债居然比美股跌得还惨!因此今年我的所有对冲和分散竟都在给VOO拖后腿 搞了半天对冲和分散,又是不如 all in...

关于惯性约束聚变的个人看法:写于人类又一次首次获得大于1的能量增益

over 2 years ago

今天NIF(美国国家点火装置)又一次搞了个大新闻,虽尚未官宣,但很多媒体都在报道人类首次实现受控核聚变能量增益大于1,比如这个链接。其实2013年就有过同样标题的大新闻,本博客当时还写过文章、2021年又有过相同标题的大新闻、没想到2022年又来。今天多位朋友发了新闻链接给我,于是我就借此时机写一下我对这个新闻和惯性约束聚变的个人看法吧。 利益相关 disclaimer:虽然我读PhD时算是受控核聚变方向的,但现在我已经不在科研界,这篇文章的言论只代表个人观点,希望前同行们轻喷。我当时的研究方向是磁约束核聚变,不是惯性约束核聚变,因此本文的观点可能带有个人偏见。 首先要说的是,今天的新闻说的能量增益大于1,其含义,应该还是和前几次大新闻一样,都是指:聚变产生的中子的能量除以输入的激光的能量之比;而并非输出电能到输入电能之比。为什么我要专门强调这个区别呢?不是我故意咬文嚼字或强词夺理,而是因为这里面其实有一个聚变行业一直以来的夸大成果的潜规则在里面:这样定义能量增益可以显得能量增益更大,而且是大很多。即使我们认为将???从中子到电能的转换效率可以很高(目前没有人实际去做中子到电能的转化,因为目前的聚变研究还没有进行到这一步),但是输入端从电能到激光的转换效率可是实打实的很低,而且根据其物理原理这个能量转化效率永远都会很低。说一个具体数字大家可能就感受更深了,这两个定义之间的差别,会让能量增益差125倍之多(source:这里)!如果从电能开始算起,而不是从激光能量开始算起,那么NIF实现的能量增益也就0.008而已,并非大于1。 那么NIF作为惯性约束聚变的实验装置,能不能再稍微努努力把成绩进一步提高呢?我认为非常难。 作为对比,另一种受控核聚变的思路 — 磁约束聚变 — 的一个大优势是,拥有简单粗暴的 scaling law:磁场越大越好,装置尺寸越大越好,这两项指标对磁约束装置性能的提升是效果显著而无上限的。虽然磁场大小有其物理和工程上的限制没有办法想做多大就做多大,但是至少装置尺寸这一项本质上只有经济上的困难、而没有物理上的困难,因此(在其他方面不变的情况下)想要成倍的提升性能,只要充钱就能变得更强。而惯性约束聚变就没有这么优良的性质了。惯性约束聚变很像用手去压缩气球:你一使劲,气球就会从指头缝里冒出来进而爆掉,除非你的手对称性极高、任何方向都没有缝。对于对称性的极高要求,并没有一个简单粗暴的路径可以显著的成倍的提升性能。而且从NIF的实际经验来看,高度对称性的实现有时候是运气好才出现的结果,成功的一炮连复制一遍都难,那就更别说进一步提升性能了。...

WordPress 突然乱码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over 2 years ago

一觉醒来 我的这个博客突然就变成了这幅乱码画风: 明明我啥都没改啊!怎么会突然就坏掉了呢?而且我其他相似设定、相同服务器的Wordpress博客也没有遇到这个问题啊? 我还想起来以前关注过的另一个博客也变成了这样: 咨询了一下我们博客服务器的客服,等了一天了他们也没研究出个所以然。 最诡异的问题是,竟然恢复以前的备份也没用,恢复出来的还是乱码! 于是我又请教了我的两位高手朋友wsmlby和skysniper,终于有了思路。在有了思路之后再次联系服务器的客服之后,终于问题得到了解决。 原来乱码是因为数据库的编码和Wordpress的编码不一致所导致的。很久很久以前就建站的Wordpress网站,其数据库用的编码是 “latin1_swedish_ci”,然而现在Wordpress默认的编码都是UTF-8了。不知道是哪一天突然间服务器那边似乎是改了设定,因此如果没有专门指定编码,则老Wordpress网站就遇到这个编码不一致的问题了。新一点的Wordpress网站都没有问题是因为后来Wordpress的数据库也都是UTF-8编码了。 如果你的Wordpress也遇到了同样的乱码问题,那么解决方案很简单:在 config.php 中指定编码为这样即可:...

Warning:随着美联储加息 杠杆成本已经不再低廉

over 2 years ago

2022年以来,美联储一直在以市场预料之外的速度加息。到今天(2022.9.27)基准利率已经是3.00%-3.25%了。因为我写过不少篇关于加杠杆的文章,因此我觉得有必要提醒一下一个其实蛮显而易见的事实:现在杠杆成本已经不再低廉。 如果你是使用margin loan的方式加杠杆,那么杠杆成本的升高是显然的:一年前最低可以做到1%的margin rate,今天最低也有3.58%了。而其他的加杠杆方式成本则稍微隐蔽一点,但其实不论是杠杆ETF还是LEAP Call的成本都相应的升高了。 以UPRO (3x杠杆SP500基金)为例,其持有成本,以前基本上除了0.91%的基金管理费只需要考虑 volatility decay 即可,但是现在不同了,除了这俩成本之外还要考虑借贷成本。虽然利率没有显式的列在该基金的费用里面,但是考虑到其运作模式,3x杠杆的基金是一定要借200%的钱的。简单起见,就假设这种规模巨大的基金公司可以借到最低的利率,按LIBOR或者Fed Fund Rate算,那么在3%利率的当下,UPRO的利息成本(年化)就有6%之高。也就是说假设SP500指数每天不涨不跌在一年内完全0波动,那么持有UPRO一年将会获得负6%的收益。如果你去看UPRO每天的涨跌去看tracking...

2年/10年国债收益率倒挂 预示着不久就会有 recession?

about 3 years ago

2年/10年国债收益率倒挂 (yield curve inversion) 是传说中最可靠的 recession 先行指标,本文就来稍微科普一下。 在通常的经济状况下,国债收益率应当是期限越长的收益率越高。大家如果有存定期的话应该也能很自然的理解,10年定期的利率要高于2年定期的利率这才正常嘛,不然我为什么要牺牲灵活性去存10年的?所以10年国债收益率减去2年国债收益率,在正常时期应当是个正数,如果它变成负数了我们就称之为收益率倒挂了。 在CNBC的这个页面可以看到10年收益率减去2年收益率的值的实时变化,2022.4.2 已经显示这个数是负数了,如图: 为什么会有很多人关心国债收益率是否倒挂?这是因为2年/10年国债收益率倒挂在历史上对于 recession...

推荐一下Ray Dalio的两个视频:How The Economic Machine Works 和 Principles for Dealing with the Changing World Order

about 3 years ago

 … The post 推荐一下Ray Dalio的两个视频:How The Economic Machine Works 和 Principles f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