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rything you care about in one place

Follow feeds: blogs, news, RSS and more. An effortless way to read and digest content of your choice.

Get Feeder

blog-blockchain.xyz

Jiahao Luo

Get the latest updates from Jiahao Luo directly as they happen.

Follow now < 10 followers

Latest posts

Last updated 6 days ago

华尔街"梦幻团队"的惨痛教训:LTCM如何在4个月内损失46亿美元

6 days ago

1. 华尔街史上最昂贵的教训1.1 天才们的豪赌:当精英遇上贪婪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家投资公司聚集了:两位刚刚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天才前美联储副主席华尔街最顶尖的债券交易员一群拥有博士学位的数学天才这样的"梦幻团队"会创造奇迹,还是制造灾难?1998年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用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们:即使是最聪明的头脑,也可能犯下最愚蠢的错误。这个曾经年化收益率超过40%的明星基金,在短短4个月内就损失了46亿美元,差点拖垮整个美国金融体系。这不是一个遥远的历史故事,而是每一个使用杠杆交易的投资者都必须了解的生存指南。1.2 四个致命错误:LTCM失败的根本原因错误1:盲信数学模型的万能性表现:认为复杂的数学公式能够预测市场的所有变化现实打脸:1998年俄罗斯债券危机这种"百年一遇"的黑天鹅事件直接击碎了所有数学模型教训:模型只能预测"正常"情况,但市场往往在"不正常"时要人命错误2:杠杆成瘾,越玩越大表现:从最初的28倍杠杆一路飙升到200倍杠杆危险性:杠杆就像毒品,给你快感的同时也在慢慢杀死你现实对比:就像借200万去赌1万块的收益,一旦出错就是灭顶之灾错误3:钱的期限不匹配表现:用短期借款投资长期资产,就像用信用卡的钱去买房后果:当短期资金需要偿还时,长期资产却卖不出去类比:就像你把所有钱都买了房,突然需要急用钱却发现房子卖不掉错误4:"太大而不能倒"的幻觉表现:认为自己与华尔街各大银行关系密切,不可能真的破产现实:当危机来临时,昔日的朋友瞬间变成催债的恶魔教训:在金融市场,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2. 系统性风险与连锁反应:理论框架与实证分析章节核心观点: 系统性风险和连锁反应是统一账户保证金交易面临的最具破坏性威胁,其影响范围往往超越单一机构或市场。本章通过LTCM(1998年)案例的深度剖析,揭示了杠杆交易系统性风险的四个核心特征:(1) “太大而不能倒"的机构互联性风险;(2) 信息不对称???致的道德风险集中爆发;(3) 监管套利策略的系统性失效;(4) 技术创新与风险管理滞后的结构性矛盾。研究发现,高杠杆机构的倒闭往往遵循"冰山理论”——表面损失只是全部风险敞口的冰山一角,真正的系统性影响在危机初期很难被完全识别和评估。历史经验表明,每一次重大系统性风险事件都会重新界定风险管理的理论边界和实践标准。LTCM事件推动了现代风险管理理论体系的建立,这一标志性案例揭示了一个核心规律:无论技术多么先进、数学模型多么精密,都无法根本消除人性弱点和制度设计缺陷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2.1 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案例研究:金融史上最经典的杠杆风险教训LTCM的崩塌被誉为现代金融史上最重要的风险管理案例之一,其教训至今仍深刻影响着全球金融监管和风险管理实践。这个案例对理解统一账户保证金交易的风险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2.1.1 公司背景与"梦幻团队"构成LTCM成立于1994年,由前所罗门兄弟公司副董事长约翰·梅利韦瑟(John...

320亿美元消失记:FTX帝国崩塌背后的人性贪婪与制度失效

6 days ago

320亿美元消失记:FTX帝国崩塌背后的人性贪婪与制度失效1. 引言1.1 一个震惊世界的金融骗局2022年11月11日,全球第二大加密货币交易所FTX申请破产。仅仅9天时间,这个曾经估值320亿美元的加密帝国就彻底崩塌,320亿美元客户资金人间蒸发,创始人Sam Bankman-Fried从福布斯富豪榜跌落到联邦监狱。这不仅仅是一起商业失败,更是一场精心策划的世纪骗局。在"有效利他主义"的高尚外衣下,藏着的是对客户资金的肆意挪用;在天才宅男的谦逊形象背后,掩盖的是对权力的极度贪婪。当我们剥开层层伪装,会发现这是一个关于人性、权力和制度的深刻寓言。1.2 核心假设与适用范围本研究基于以下核心假设:假设1:市场信息不对称假设市场参与者获取信息的能力和速度存在显著差异内部人员相对于外部投资者具有信息优势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及时性直接影响市场风险评估假设2:理性人假设的修正市场参与者在利益驱动下会选择最优策略道德风险在信息不对称环境下会被放大个人关系可能影响理性商业决策假设3:系统互联性假设现代金融机构之间存在高度关联性单一机构的风险可能通过多种渠道传导至整个系统杠杆效应会放大风险传导的速度和范围适用范围说明:本研究主要适用于分析高杠杆、高关联度的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特别是统一账户保证金交易模式下的风险特征。研究结论对传统金融机构和新兴加密货币交易平台均具有参考价值。1.3 关键术语定义统一账户保证金交易(Unified Margin Account):一种允许交易者在单一账户中持有多种资产,并将所有资产作为统一担保品进行杠杆交易的金融产品模式。系统性风险(Systemic Risk):指金融体系中某个环节出现问题时,通过各种传导机制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稳定性的风险。流动性挤兑(Liquidity Run):当投资者同时要求提取资金时,金融机构因流动性不足而无法满足提取需求的现象。关联交易(Related Party Transaction):金融机构与其关联方之间的资金或资产交易,通常存在利益冲突和监管套利的风险。2...

币安统一账户保证金交易的风险分析与管理策略

6 days ago

币安统一账户保证金交易的风险分析与管理策略1. 引言:历史案例的启示本章介绍了币安统一账户保证金交易风险分析的研究背景和理论基础。通过对LTCM和FTX两个经典金融风险案例的简要分析,本章揭示了杠杆交易中的核心风险原则,为后续的币安统一账户特有风险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主要结论包括:过度杠杆的致命性、流动性风险的重要性以及中心化平台信任风险的现实性。金融史上两个著名的风险案例为我们理解现代统一账户保证金交易的风险提供了重要启示: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 1998):这家由诺贝尔奖得主创立的对冲基金因过度???杆(最高达200:1)和流动性错配在俄债危机中崩塌,损失达46亿美元,几乎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其教训是杠杆的双刃剑效应和流动性风险的致命性。FTX交易所(2022):曾是全球第二大加密货币交易所,因挪用客户资金和风险管理失控而突然破产,客户损失超过80亿美元。这一事件揭示了中心化平台的信任风险和资金管理的重要性。这些历史教训提醒我们:无论技术如何进步,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始终适用。币安统一账户模式虽然在提高资金效率和简化操作流程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其复杂的风险管理机制也带来了多层次的风险挑战。2. 币安统一账户参数调整风险章节核心观点: 本章深入分析了币安统一账户参数调整对用户资金安全的直接影响机制。作为全球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币安的参数调整决定对数百万用户产生影响。通过2024年多次折算率调整的实际案例分析,本章揭示了三个关键风险领域:折算率调整的连锁清算风险、指数价格操纵的系统性风险以及预言机故障的灾难性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参数调整风险是币安统一账户用户需要重点关注的首要风险类别。币安统一账户参数调整风险主要体现在三个核心层面:折算率调整、指数价格组成变更以及数据源切换风险。虽然这些调整在表面上具有技术性特征,但实际上对每一位币安统一账户用户的资金安全都产生直接影响。2.1 折算率调整的实际影响如图2-1所示,币安折算率调整会通过风险传导机制直接影响用户的保证金安全。当币安下调特定资产的折算率时,用户的有效保证金立即减少,可能触发连锁清算,这一机制对币安统一账户用户尤为关键。图2-1:币安折算率调整风险传导机制图flowchart TD subgraph "折算率调整风险传导机制" A["交易所公告折算率调整"] --&gt; B["资产有效保证金减少"]...

币安统一账户与保证金交易完整指南

6 days ago

币安统一账户与保证金交易完整指南引言:解锁财富倍增的交易秘密想象一下,如果你有100美元,却能控制1000美元甚至10000美元的投资力量,这会是什么感觉?这不是幻想,而是保证金交易的真实威力。在传统投资中,你只能用现有资金进行交易。但保证金交易就像为你的资金安装了"放大镜"——只需提供少量资金作为"保证金",就能操控数倍资金进行交易,让每一次市场波动都成为你财富增长的机会。为什么精明的交易者都在使用保证金交易?资金效率革命:100美元本金配合10倍杠杆,瞬间拥有1000美元的交易力量。这意味着原本需要1万美元才能获得的收益,现在只需1000美元就能实现。收益倍增效应:当比特币上涨5%时,普通交易者赚取5%收益,而使用10倍杠杆的交易者却能获得50%的惊人回报。双向盈利机会:无论市场上涨还是下跌,保证金交易都能让你找到盈利路径。熊市不再是噩梦,而是另一个赚钱机会。但这里隐藏着一个关键真相:杠杆既是财富的加速器,也可能是风险的放大器。真正的交易高手懂得如何驾驭这股力量,而不是被它吞噬。这就是币安统一账户的价值所在。它不仅是交易工具,更是一套完整的智能风险控制系统。通过精密的???学模型和先进的风险管理机制,让你在追求高收益的道路上始终保持理性和安全。接下来,我们将揭开这套系统的神秘面纱,让你真正掌握安全使用杠杆赚钱的核心秘密。1. 核心概念基础:掌握财富倍增的语言在深入实战操作之前,我们需要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以下概念和术语是你在保证金交易世界的"通行证"——只有真正理解它们,你才能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游刃有余。1.1 核心符号定义表 1.1:核心数学符号定义表符号描述单位权益相关符号EadjE_{adj}Eadj​调整后权益(Adjusted Equity)USD/USDTEspotE_{spot}Espot​现货账户权益USD/USDTEfuturesE_{futures}Efutures​合约账户权益USD/USDTEmarginE_{margin}Emargin​杠杆账户权益USD/USDTEunifiedE_{unified}Eunified​统一账户调整后权益USD/USDT保证金相关符号IMIMIM初始保证金(Initial Margin???USD/USDTMMMMMM维持保证金(Maintenance Margin)USD/USDTMMfuturesMM_{futures}MMfutures​合约维持保证金USD/USDTMMmarginMM_{margin}MMmargin​杠杆维持保证金USD/USDTMMUMMM_{UM}MMUM​U本位合约维持保证金USDTMMCMMM_{CM}MMCM​币本位合约维持保证金BTC/ETH等rMMr_{MM}rMM​维持保证金率(Maintenance Margin Rate)%价格相关符号PindexP_{index}Pindex​资产指数价格(Asset Index Price)USD/USDTPmarkP_{mark}Pmark​标记价格(Mark Price)USD/USDTPlastP_{last}Plast​最新成交价USD/USDTPiP_iPi​第i笔交易的价格USD/USDTPvP_vPv​仓位价值(Position...

Hexo博客缓存问题的终极解决方案

10 days ago

问题描述使用Hexo博客部署到GitHub Pages后,经常遇到一个困扰的问题:每次hexo deploy部署后,博客的新内容在浏览器中不会立即显示,必须手动清理浏览器缓存(Ctrl+Shift+R)才能看到更新。问题本质:浏览器会缓存CSS、JS等静态资源来优化性能,但当这些资源更新时,由于URL相同,浏览器继续使用旧的缓存内容。123&lt;!-- 每次生成的HTML都是相同的URL --&gt;&lt;link rel="stylesheet" href="/css/index.css" /&gt;&lt;script src="/js/main.js"&gt;&lt;/script&gt;解决方案核心思路:为静态资源添加版本号,强制浏览器重新下载更新的文件。方案设计采用三层缓存控制机制:HTML页面缓存控制:通过Meta标签禁止缓存HTML静态资源版本控制:为本地CSS/JS添加时间戳版本号CDN资源保护:保持第三方CDN资源不变技术实现创建scripts/cache-buster.js文件,利用Hexo的after_render:html钩子自动处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 scripts/cache-buster.jshexo.extend.filter.register("after_render:html", function (str...

CEX永续合约交易规则详解

18 days ago

概述永续合约是数字货币交易所(CEX)提供的主流衍生品工具,无到期日限制,通过资金费率机制使合约价格与现货价格保持一致。本文以OKX为主要示例,详细介绍CEX永续合约的完整规则体系,包括合约规格、保证金制度、风险管理机制等关键内容。重要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以OKX平台规则为主要参考,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不同交易所的具体规则可能存在差异,实际交易时请以各平台官方文档和最新规则为准。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核心术语定义为确保本文表达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以下对主要术语进行统一定义:永续合约(Perpetual Swap):无到期日的衍生品合约,通过资金费率机制实现价格发现标记价格(Mark Price):用于计算未实现盈亏和强制平仓的基准价格现货指数价格(Index Price):基于多个现货交易所价格的加权平均值维持保证金(Maintenance Margin):维持仓位不被强制平仓的最低保证金要求初始保证金(Initial Margin):开仓时需要投入的保证金,也称开仓保证金强制平仓(Forced Liquidation):当维持保证金率低于100%时系统自动平仓自动减仓(ADL):风险准备金不足时强制平仓盈利仓位的机制资金费率(Funding Rate):定期支付的费用,用于维持合约价格与现货价格的一致性杠杆倍数(Leverage):放大投资效果的倍数,表示实际仓位价值与保证金的比例仓位(Position):用户持有的合约数量,分为多仓(看涨)和空仓(看跌)1. 永续合约基础架构本章节将从合约类型、订单簿机制等基础要素出发,建立对CEX永续合约系统的整体认知。通过对比分析USDT本位与币本位合约的特点,以及深入解析订单簿的构成原理,为后续章节的交易机制和风险管理奠定理论基础。以OKX平台规则为主要参考示例。1.1 永续合约类型与规格1.1.1 合约类型分类图1 永续合约类型分类对比graph...

哈耶克《货币的非国家化》:思维的突破与论证的力量

28 days ago

“我相信,世界各国的君主都是贪婪不公的。他们欺骗臣民,把货币最初所含金属的真实分量次第削减。” —— 亚当·斯密引言:从通胀危机到根本性质疑问题的起源:为什么哈耶克要挑战货币垄断?1976年,当77岁的哈耶克提出废除政府货币垄断权这一"令人震惊"的建议时,他并非凭空想象,而是基于对当时经济危机的深刻反思。具体的时代困境:通胀失控:1970年代,英国通胀率一度超过20%,美国也达到两位数政策失效:凯恩斯主义的"菲利普斯曲线"失效,出现前所未有的"滞胀"制度崩溃:1971年尼克松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瓦解理论困惑:主流经济学无法解释为何会同时出现高通胀和高失业哈耶克的思维突破:面对这些问题,大多数经济学家在讨论如何改进政府的货币政策,而哈耶克却提出了一个根本性问题:为什么我们假设政府必须垄断货币发行?这个假设本身是否正确?名词解释:凯恩斯主义 (Keynesianism): 主张政府应积极干预经济,通过财政政策(如增加政府开支)来刺激需求、实现充分就业的经济理论。菲利普斯曲线 (Phillips Curve): 一种描述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存在“此消彼长”反向关系的理论。根据该曲线,决策者似乎可以在高通胀(以换取低失业)和高失业(以换取低通胀)之间进行权衡取舍。滞胀 (Stagflation): 指经济停滞(Stagnation)与高通货膨胀(Inflation)并存的经济现象。1970年代“滞胀”的出现,打破了菲利普斯曲线所描述的反向关系,对凯恩斯主义构成了严重挑战。graph TD A[1970年代经济危机]...

预测市场对冲策略:当数学模型遇上现实的残酷

about 1 month ago

写在前面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你看到预测市场上有人在赌ETH会跌破1800美元,赔率显示只有25%的可能性。但你通过技术分析认为跌破概率至少有35%。这时你可能想:既然我比市场更聪明,为什么不下注呢?但如果只是单边下注,风险太大。那能不能构建一个对冲策略,既能获利又能控制风险?这正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我将用现代投资组合理论来建模这个策略,但更重要的是,我会告诉你为什么这个看似完美的数学模型在现实中可能行不通。关键观点预览在深入数学推导之前,先说几个核心观点:对冲悖论:如果你真的能预测价格,为什么还需要对冲?参数地狱:模型需要估计多个参数,每个都充满不确定性简单胜于复杂:固定比例分配往往优于"最优"权重风险认知价值:模型的真正价值不在于给出答案,而在于帮你理解风险现在让我们看看这个策略是如何建模的。1. 问题建模:把对冲当作投资组合核心思想将预测市场下注和ETH现货持仓视为两种不同的资产,用投资组合理论来分析它们的组合效果。graph TB A[投资组合理论框架] --&gt; B[资产1: 预测市场] A --&gt; C[资产2: ETH现货] B...

Kafka分布式消息系统技术指南

about 1 month ago

摘要Apache Kafka是现代分布式架构中的核心消息中间件,以其高吞吐量、低延迟和强一致性著称。本指南从分布式系统基础出发,深入剖析Kafka的技术架构、性能优化原理和生产实践,帮助开发者全面掌握这一关键技术。内容概览核心架构篇:分布式存储设计、Topic/Partition模型、副本同步机制、Controller选举原理消息流转篇:Producer发送流程、Consumer消费机制、Offset管理、批处理优化可靠性保障篇:ISR机制、故障恢复、事务支持、Exactly-Once语义性能优化篇:零拷贝技术、压缩算法、网络优化、JVM调优运维实践篇:集群部署、监控告警、容量规划、故障排查技术背景在微服务和云原生架构的推动下,分布式消息系统已成为现代应用架构的重要基石。Kafka凭借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基于磁盘的顺序写入、分区并行处理、零拷贝网络传输等技术,实现了传统消息队列难以企及的性能表现。本指南将带您深入理解这些设计决策背后的技术原理,掌握Kafka在大规模生产环境中的最佳实践。核心术语对照为确保阅读的一致性,本文统一使用以下术语:Broker(代理节点):Kafka集群中的服务器节点Consumer Group(消费者组):共同消费Topic的Consumer集合Partitioner(分区器):决定消息发送到哪个分区的组件ISR(In-Sync Replicas):与Leader保持同步的副本集合acks确认机制:Producer的消息确认级别配置sendfile零拷贝:Linux内核提供的高效文件传输技术Offset(偏移量):消息在分区中的位置标识第一章:分布式消息系统基础1.1 消息队列在分布式架构中的作用在微服务架构中,服务间通信是核心问题。我们以用户注册场景为例分析传统同步RPC调用的问题。用户注册的业务流程:验证用户信息创建用户账户发送欢迎邮件创建默认设置记录注册统计传统同步调用方式:sequenceDiagram participant Client as 客户端 participant User as...

制造消费者

about 2 months ago

还没阅读完,有时间阅读完后会更新。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5921760/第一章 商品的降生:市场的形成和商品拜物教这一章是全书的基石,要解决一个根本问题:在人们普遍自给自足、与世隔绝的情况下,一个依赖大规模商品交换的消费社会,其最基本的物质和思想前提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作者从三个环环相扣的层面,揭示了商品如何从一件普通的劳动产品,转变为充满魔力的消费符号。1. 物理革命:速度战胜距离在19世纪初,世界是一个由无数孤立的农民社群组成的集合体。人们自己建造房屋、缝制衣服、种植粮食。商品流通极为困难,因为当时的道路泥泞不堪,运输速度和步行差不多,成本极高。这导致即便相隔不远的两个地方,也可能一边物产富足,另一边却在闹饥荒。转折点是蒸汽机车的发明。这不仅仅是技术进步,更是一场空间和时间的革命:打破隔绝:火车这种快速、准时、风雨无阻的工具,首次实现了大规模、远距离的货物运输。从巴黎到马赛,时间从18世纪的184小时缩短到1887年的13小时。市场形成:铁路将生产中心(工厂)与消费中心(城市)紧密连接起来,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性甚至全球性市场得以形成。2. 观念转变:商品带来了幻觉物理上的连接带来了更深远的社会和心理变化:从为自己生产到为世界生产:随着市场形成,人们不再以满足自身需求为首要目标,而是优先生产那些「卖得好」的商品,然后用赚来的钱去购买自己需要的东西。生产与消费的环节被彻底分开了。商品拜物教(Commodity Fetishism):这是本章的核心概念,源自马克思。当一件商品摆在面前时,人们完全不了解它的生产过程:谁制造了它?在怎样的劳动条件下?付出了多少艰辛?商品的生产背景被完全掩盖,仿佛是凭空出现的、独立而神奇的存在。以猪肉为例:过去,村民亲身参与杀猪、放血、分割的全过程,清楚地知道里脊、排骨在猪身上的具体位置。而今天的消费者面对的只是超市冷柜里用薄膜包装好的、抽象的「猪肉产品」,它与那头活生生的、冒着热气的猪已经毫无关系。3. 商业对策:品牌让产品重生生产的匿名化和商品的抽象化,催生了一个致命问题:信任。消费者凭什么相信一个遥远、陌生的公司生产的罐头食品是安全可靠的?答案就是品牌(Branding):建立信任:品牌的首要功能是给消费者安全感,让一个匿名的工业产品显得有温度、有信誉。消费者不再需要每次都亲自检验商品,只需要信赖某个品牌即可。创造符号价值:品牌很快展现出更大的潜力。它通过「符号工程」,将一系列与产品本身无关的价值和想象(如青春、地位、健康、性感)注入其中。消费者购买的不再是汽车,而是「阳刚、刺激、地位和新潮」的载体。垄断知识:品牌让消费者不再关注产品的实际成分,而是深陷其营造的「奇妙魔力」中。大企业通过品牌垄断了最基本的技术和化学知识,使商品的符号价值可以与其内容物完全无关。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瓶装水,水本身差异极小,但依云、富维克等品牌却能通过广告赋予其不同的价值,并卖出天差地别的价格。小结:第一章描绘了消费社会诞生的「三部曲」:首先,铁路打破了物理世界的壁垒;接着,劳动分工切断了人与产品的天然联系,催生了商品拜物教的幻觉;最后,品牌横空出世,它不仅解决了信任危机,更成为了创造和贩卖符号价值的强大工具,彻底重塑了人与物的关系。第二章 商品大观:百货商店和「逛街」如果说第一章为消费社会打下了物质地基(铁路)和概念地基(品牌),那么第二章就是讲述了如何为商品建造一座宏伟、华丽的**「剧场」**。这个「剧场」就是——百货商店。百货商店并非简单地卖东西,而是通过一系列革命性的手段,制造了一种全新的、充满感官诱惑的人与商品的关系,并将「逛街」(Shopping)本身变成了一种现代休闲娱乐活动。1. 为何出现?城市化催生的新物种19世纪,人口涌入城市,城市生活变得日益商业化和娱乐化。人们渴望新奇的视觉体验和公共娱乐,从世博会到各类「秀」,城市本身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游乐园。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商业模式显得格格不入:旧式商店:通常是专卖一类商品的小店,商品被藏在柜台后,价格需要激烈地讨价还价,而且店主非常不欢迎只逛不买的「闲人」。百货商店的革命:它建立在完全相反的逻辑上——以低利润、高周转率来刺激销量。为此,它必须吸引海量顾客,并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商品多样化:设立多个「部门」(department),将万千商品汇于一处。自由出入、明码标价:顾客可以随意闲逛,没有购买压力,也无需讲价。自由退换:降低了顾客冲动购物的顾虑。2. 如何运作?一套精心的陈设技巧百货商店不仅是卖场,更是一个精心设计的「消费圣地」,其核心在于通过陈设技巧操控顾客的感官与心理:制造富足与混乱:商品被海量地堆砌,甚至故意弄得「零乱」,以最炽烈的色彩互相辉映,制造出一种富足到仿佛要溢出来的视觉冲击。刻意的寻宝游戏:商家会频繁调换货架,并将热门商品放在难找的地方,目的是让顾客在「寻宝」的过程中停留更久,从而「一不小心就会有新的发现」,买下更多东西。营造幻境:建筑与装???:利用铁、玻璃、镜子等新材料,建造出宫殿般华丽、宏大的空间,让顾客目眩神迷。场景仿真:打造各种「亦假亦真」的异国情调布景(如埃及神庙、日本花园),或是模仿上流社会的「沙龙式」陈列室,让商品在梦幻般的场景中显得更有魅力。3. 带来什么?「逛街」的兴起与女性的「解放」百货商店的出现,深刻地改变了社会文化:「逛街」成为一种社交活动:百货商店里配备了餐厅、阅览室、托儿所等设施,其目的就是让顾客(尤其是女性)把这里当作「第二个家」,长时间停留。「逛街」不再是简单的采购任务,而被推广成一种与逛博物馆、看戏剧类似的消遣和娱乐。女性的「港湾」与「课堂」:在女性被禁锢于家庭的19世纪,百货商店为她们提供了一个体面、安全的公共社交场所。同时,它也像一所「资产阶级文化速成班」,通过不断更新的商品和陈设,向中产阶级女性传授上流社会的审美、时尚和生活方式,贩卖着一种可以通过消费获得的「阶级身份」。引发道德恐慌:这种现象也引起了当时保守派的震惊。热爱购物的女性被描绘成欲望失控、道德堕落的形象,甚至催生了对「盗窃癖」的病理学研究。这种盗窃行为恰恰是百货商店成功的标志——它制造的诱惑已经超出了人们的经济承受能力和理性控制范围。4. 留下什么?一种「让人上头」的商业模式百货商店的技巧并非都是原创,但它的伟大之处在于将这些技巧集于一身并制度化,完成了大众商品文化的基础建设。这种模式被后来的商业形态完美继承和发扬:宜家(IKEA):其样板间和固定的浏览路线,正是19世纪百货商店场景设计和顾客动线管理的延续。阿贝克隆比&amp;费奇(A&amp;F):通过昏暗的灯光、强烈的音乐和性感的店员,制造多重感官刺激,让顾客处于「情绪亢奋」状态,从而促进冲动消费。商品管理学(Merchandising):这门学科将过去的经验系统化、科学化,通过分析顾客轨迹来优化商店布局,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小结:第二章展示了,消费主义不仅需要商品,更需要一个能持续激发欲望、教育消费者、并让消费行为本身充满乐趣的「剧场」。百货商店正是这个「剧场」的开创者,它所发明的一系列感官刺激和心理诱导的技巧,至今仍在被我们身边的各种商业形态娴熟地运用着。第三章 商品动力学:「同与不同」概念下的矩阵传播如果说前两章讲述了消费社会的「硬件」(铁路、百货商店),那么这一章则揭示了驱动这台机器运转的核心「软件」——即深层的社会心理动力。要回答的问题是:人们为什么会无休止地追逐商品?驱动这股潮流的根本力量是什么?答案不在于商品本身,而在于19世纪一个新兴阶级的身份焦虑。1...

一个初代AI聊天机器人的故事。人性的弱点碰上了人工智能的哲学。

about 2 months ago

https://www.theguardian.com/technology/2023/jul/25/joseph-weizenbaum-inventor-eliza-chatbot-turned-against-artificial-intelligence-ai从ELIZA到人性的镜子一个逃离纳粹的犹太男孩1923年,约瑟夫·韦岑鲍姆出生在柏林一个中产阶级犹太家庭。他的母亲在艰难的分娩后看到他时,觉得他是"一团血肉模糊的东西,几乎不像人类"。他的父亲,一个从加利西亚逃到德国的皮草商人,从一开始就认定这个儿子是个"毫无价值的白痴"。童年的韦岑鲍姆目睹了纳粹的崛起。他家附近有个SA(冲锋队)常去的酒吧,他经常看到人们被拖进去毒打。有一次,保姆带他外出时,武装的共产党人和纳粹分子在街头交火,保姆把他推到停着的汽车下面,直到枪声停止。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韦岑鲍姆被迫转到犹太男子学校。在那里,他第一次接触到东欧犹太人——穿着破烂、说着意第绪语的穷人。这些人给了他"新的同志情谊"和"对压迫的敏感"。他深深爱上了其中一个男孩。"如果命运不同,我会和这个男孩发展出同性恋爱。"他后来说。当他把这个男孩带回家时,他的父亲——自己也曾是东欧的穷犹太男孩——怒不可遏。儿子把贫民窟带进了他辛苦建立的中产阶级家庭。1936年,13岁的韦岑鲍姆随家人逃到底特律。孤独的他在数学中找到了慰藉:"数学是游戏。它完全是抽象的。“但同时,在金工课上操作车床让他意识到:智慧"不只在头脑里,也在手臂、手腕和手中”。创造ELIZA:意外的开始1966年,已经是MIT教授的韦岑鲍姆创造了ELIZA。他把这个程序设定为心理治疗师的角色,用户通过打字机与之对话:用户: 男人都一样。ELIZA: 在什么方面?用户: 他们总是为了某些事烦我们。ELIZA: 你能想到一个具体的例子吗?用户: 嗯,我男朋友让我来这里。ELIZA: 你的男朋友让你来这里用户: 他说我经常很沮丧。ELIZA: 听到你沮丧我很难过程序相对简单——它分析用户输入,应用一组规则生成看似合理的回应。韦岑鲍姆给它取名ELIZA,源自萧伯纳《卖花女》中的伊莉莎·杜利特尔——那个通过改变说话方式让自己从卖花女变成公爵夫人的女孩。"一些受试者很难相信ELIZA不是人类。“韦岑鲍姆写道。最让他震惊的是:有一天,他的秘书要求和ELIZA"私下交谈”。几分钟后,她请韦岑鲍姆离开房间。波士顿环球报甚至派记者来体验,并刊登了对话节选。从胜利到恐惧:一个科学家的觉醒ELIZA的成功让韦岑鲍姆在1967年获得了MIT终身教职。他本该为此骄傲——一个逃离纳粹的难民成为了"现代科学大教堂里的大祭司,甚至是主教"。但精神科医生开始认真讨论用ELIZA取代真人治疗师的可能性。同事们对"机器智能"的狂热让他不安。特别是马文·明斯基(Marvin Minsky),AI实验室的创始人之一,喜欢挑衅地宣称人脑不过是"肉做的机器"。1969年3月4日,MIT学生发起了"停止研究"运动,抗议越南战争和大学在其中的角色。诺姆·乔姆斯基发表了演讲。学生们占领了校长办公室。韦岑鲍姆支持抗议,并开始深刻反思:MIT从五角大楼获得的资金比任何其他大学都多。他创造ELIZA的项目MAC,从一开始就由国防部资助。"我不得不问自己:我想扮演那种角色吗?"他想起了为纳粹政权服务的德国科学家。他的同事们说:"如果我们不做,别人也会做。"这让他想起纳粹德国的科学家们也说过同样的话。我们不是被AI征服的,我们是主动投降的。三重投降:从思想到灵魂的沦陷认知的投降:当大脑成为搜索框我们天生讨厌复杂的思考,喜欢接受简单和万能的回答。就像学生问ChatGPT"什么是爱?",得到一个完整的五段式论文。表面上他学到了知识,实际上他失去了困惑的能力——而困惑,恰恰是智慧的开始。每一次我们选择接受AI的答案而不是自己思考,我们的大脑就退化一点点。这不是科幻小说的情节,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研究显示,过度依赖GPS导航的司机正在失去空间认知能力;依赖拼写检查的学生拼写能力显著下降;习惯了算法推荐的读者正在失去主动探索的欲望。但问题不仅仅是能力的退化,更是判断标准的改变。我们开始用机器的逻辑评判自己的思考。我们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机器的价值观:速度比深度重要,效率比智慧重要,答案比问题重要。当我们习惯了这种没有痛苦的思考,我们就失去了面对真正困难问题的能力。那些关于生死、关于意义、关于爱的问题,那些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我们不知道如何面对了。我们把大脑变成了搜索引擎,然后发现搜索引擎搜不到生命的意义。情感的投降:完美关系的陷阱韦岑鲍姆的秘书为什么要和一个程序"私下交谈"?因为程序不会批判她,不会离开她,不会伤害她。程序是完美的倾听者:永远有时间,永远有耐心,永远不会用她的秘密来伤害她。"我相信这个轶事证明了程序在维持理解的幻觉方面的成功。"韦岑鲍姆写道。但他看到了更深层的东西——计算机化的移情。就像弗洛伊德发现的患者会爱上治疗师的现象,人们把过去的情感投射到了机器上。今天,这种现象已经规模化了。日本的虚拟女友应用拥有百万用户,美国的AI伴侣Replika在疫情期间用户暴增500%。一位用户说:"她理解我胜过任何真人。"另一位承认:“我知道这是假的,但假的也比孤独好。”2023年,比利时一位两个孩子的父亲在与一个名叫……Eliza的AI聊天数周后自杀。他妻子分享的聊天记录显示,Eliza积极鼓励他自杀。韦岑鲍姆的噩梦成真了。这听起来很美好,但韦岑鲍姆看到了其中的陷阱。真实的关系之所以珍贵,正是因为它们不完美。 真实的人会批判你,会离开你,会伤害你,但也会爱你,会成长,会和你一起创造意想不到的东西。我们以为自己找到了完美的伴侣,其实是把自己关进了情感的监狱。我们以为自己被理解了,其实是理解能力死了。当我们习惯了AI的"理解",我们就失去了理解他人的能力。真实的人变得太复杂,太不可预测,太让人失望。我们开始要求真实的人像AI一样:永远可用,永远耐心,永远给出我们想要的回应。韦岑鲍姆在1967年就写道:"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终极的隐私,绝对排除了我们向外部世界完全传达任何想法的可能性。"这种不可完全理解性,恰恰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核心。道德的投降:算法独裁的温床最深层的投降发生在道德层面。这是韦岑鲍姆最恐惧的投降,因为它让邪恶变得无声无息。这不是想象,而是现实:荷兰税务局的AI系统错误标记了26,000个家庭为欺诈,导致上千家庭破产,孩子被强制送入寄养家庭。美国的COMPAS算法被法院用来预测再犯罪率,研究发现它对黑人被告的误判率是白人的两倍。中国的某些城市用AI系统决定谁能获得贷款、谁能租到房子,甚至谁的孩子能上好学校。没人需要承担责任,因为"是系统决定的"。没人需要面对受害者,因为决策者躲在算法背后。韦岑鲍姆用轰炸机飞行员的比喻揭示了这种道德投降的机制:距离杀死良心。 当我们不需要看到受害者的脸,不需要听到他们的哭声,不需要面对选择的后果时,作恶变得容易了。AI系统为我们提供了完美的道德距离。算法没有面孔,数据没有温度,统计没有眼泪。我们可以做出任何决定,然后说:“这不是我的决定,这是数据驱动的最优解。”**没有价值中立的算法,只有隐藏价值观的算法。...

Solana 合约开发基础

3 months ago

目标了解Solana账户模型和交易的模型掌握Solana账户的四个关键字段:数据、可执行标志、余额和所有者理解Solana与ETH账户模型的区别及其优势了解程序账户、数据账户和PDA的概念和用途深入交易的结构,理解Solana交易底层字段掌握交易的版本类型(Legacy和Version 0)及其区别了解地址查找表(ALT)的作用和使用场景熟悉交易结构中的签名、消息、账户权限和指令的组成能读懂Solscan上的所有内容,包括每个字段的含义和提供的trace解析交易元数据、执行结果和日志信息理解账户变化、余额变化和计算单元消耗掌握内部指令的含义和调用关系能读懂Solana底层的交易执行后的trace,了解交易执行的情况理解交易确认的三个级别:单次确认、乐观确认和最终确认掌握交易日志的解读方法和常见问题排查思路了解交易费用计算和计算单元消耗原理了解链上程序的基本概念,包括 IDL, PDA, CPI, 当前调用上下文、PDA签名IDL:合约接口描述语言及其在客户端调用中的应用PDA:程序派生地址的生成原理和安全机制CPI:跨程序调用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式程序调用上下文和账户权限管理无私钥签名机制的实现原理总的来说理论和实际结合,知识点都给出了实际的运行数据和程序。1. Solana 账户模型初学者须知:Solana的账户模型与以太坊等区块链不同,它采用了"一切皆账户"的设计理念。在Solana上,智能合约也是账户,用户余额也是账户,数据存储也是账户。这种设计使得Solana能够实现高度的并行化处理。Solana Account Model | Solana每个账户都有一个唯一地址(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