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feeds: blogs, news, RSS and more. An effortless way to read and digest content of your choice.
Get Feedershejidaren.com
Get the latest updates from 设计达人 directly as they happen.
Follow now 572 followers
Last updated about 5 hours ago
about 7 hours ago
主动汇报,真的是拿捏领导最好的方式 特别是成为leader后,最大的感受就是:领导真的会更偏爱主动汇报的下属。 工作忙的时候,领导压根不会注意到你在做什么、以及做得怎么样。如果你是闷头干活不爱汇报型,大概率会根据你的工作成果推测你的工作态度,即使工作期间你付出了很多尝试和努力,领导都不会知道,这就非常亏,明明做了很多却被普通对待。 所以说汇报什么?汇报阶段性成果、汇报你做的大动作、汇报你解决了的问题、汇报你的收获。 很多同学喜欢报喜不报忧,这也很亏,让leader了解你有能力解决困难问题,这是很重要的。而且还能让leader知道:你完成任务的过程也是很难的,并不轻松。 1、好的汇报也是讲究方法的 要想通过汇报拿捏leader,汇报的节奏和格式也很重要,一是leader很忙,没空听太多细节,二是逻辑太长的话,听着会很累。 举个例子,我有个同学喜欢流水账式汇报:今天因为x和x原因,遇到了x和x困难,最后a已经写完了,但b还要修改一下,明天能写完。最可怕的是ta经常花一长段时间解释背景,然后越讲越多,听着特别累。 正确的汇报格式长什么样?可以每天用OKR记录下自己当天做了什么,这样每周写周报时只要做简单的总结即可。 除了汇报,我建议大家可以按照每周、每月给自己定下目标,不用自己费劲思考格式,根据OKR模板直接填写就行,然后写复盘时可以对照着目标来写,能体现自己是个很有“前瞻性”“懂思考”的人。 2、汇报的形式和频率 电梯间可以简短聊聊两天之内的工作,还可以讲些新进展,主要目的是为了刷存在感。下午茶时间适合讲讲较为系统复杂的内容,例如近期项目沉淀和复盘。项目如果遇到大难题,或者取得阶段性成果,就必须得定一个会议室聊。...
1 day ago
很惊喜,真没想到 Nano Banana 刚体验几天,咱们即梦4.0火速跟上了。不是赶鸭子上架那种,是真的很强的猛猛大货上新。 先说小结论:总体效果还是很不错的,进步很大也很方便。有的地方有些小的不足,后续在图片和文字中我会有提到。 另外,现在使用的提示词,难度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因为它更聪明了会帮我们补全,但是有时候补多了可能不是我们想要的,所以还是要多尝试去摸索自己最合适的那个度。 话不多说,现在直接上案例喽~!一起和阿真速览即梦4.0 超全教程~ 目录: 图像编辑 绘本系列 设计系列...
2 days ago
最近注意到一位工作效率极高的同事她身上有种独特的「清爽感」情绪稳定、做事专注、社交高效,让我突然明白真正的极简不只是物质的精简,更是精神世界的断舍离。 她的情绪处理方式: · 面对批评:对事不对人,快速调整不内耗 · 遇到冲突:当场沟通,事后翻篇不记仇 · 应对难缠同事:全程留痕沟通,保护自身能量 · 不听弦外之音:“不消化别人的潜台词” · 不过度在意评价:自信来源于自我认可...
6 days ago
前几天,站酷推荐设计师的群里突然热闹了起来,真是久违的热闹。起因是一个原来在站酷很有名气的设计大佬,居然也转行了,他在群里提问转行后的行业情况。这一问,一下子好多平时不咋说话的大佬也冒了出来,原来转行的不止他一个。群里很多人都快40多了,慢慢的都没在做设计,做不下去了。 那位大佬说,前几年搞UI培训那会儿,教出来的学生就业率还挺高的,哪怕是2022年,大部分学生也能找到工作。但那之后,情况就急转直下。教出来的学生成功找到工作的寥寥,让他感到特别无力,这培训也干不下去了。他还说,现在接的私单,做出来的东西自己都不好意思往设计平台发,从业环境比之前差太多。 说实话,虽然我已经知道设计行业现在挺难的,但听到这种熟悉的人亲口说出这些,心里还是咯噔一下,感慨特别多。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那些曾经热闹的设计师群,一个接一个地安静了下去。我还记得以前,我发篇文章,有时候甚至能有好几百个微信好友加过来。他们大多会认真讨论设计问题,或者至少会问“大佬求拉个群”。但现在,这种情况几乎看不到了。我因为写公众号,自己也拉了不少设计师交流群,亲眼见证了它们从每日消息刷屏到“...”的省略号,到现在几个星期都看不到一条新消息。偶尔有点动静,也不是聊设计,要么是谁转发篇文章,要么就是一条广告。 上周几位盆友搞了个小聚会,人不多,但聊得很开心。我跟大家聊了很多当年设计圈的事儿,我自己经历过的“UI黄金时代”。 可能是年纪真的大了,就像这个行业一样吧,我发现自己也开始不自觉地怀念以前的日子了。 想当年,那个UI设计师被“抢”的年代。 记得我2013年刚入行那会儿,“UI设计师”还是个新鲜词汇,那时候公司招人主要还是叫“网页设计师”和“美工”。很多人甚至不清楚UI究竟是什么,但只要你会画图标、会切图,基本就能找到工作。我第一份实习工作,面试就是让我现场切图。我切完了,老板问开发:“???切的图能用不?”开发说能用,老板二话没说就让我第二天来上班。那时候还听说,只要你图标画得好,就能进腾讯。 在那个年代,UI设计师找工作几乎毫无难度,甚至是被企业“抢着要”。好找到什么程度?我当年把简历在前程无忧之类的招聘网站随便海投一圈,一天能接几十个面试电话。而且只要我去面试,很少有被拒的,基本上都是直接谈薪资。所以啊,那个时候真的是,干得不爽就辞职,因为找下一份工作太容易了。 到了2014年左右,UI设计师更是炙手可热,整个设计圈子都沸腾了。站酷、UI中国上天天都有设计比赛,奖金也多,捧红了一批最初的设计网红。 Dribbble邀请码更是一码难求,那时候你要是有个Dribbble账号能发作品,那就是大佬的标志。因为是邀请制,作品质量都高,谁也不想浪费自己的邀请码给一个设计一般的人。 也正是在那几年,UI设计师的薪资开始飙涨。我身边一个做UI水平其实挺一般的朋友,跳槽薪资都能翻倍。我那时候月薪才8k,他已经拿到17k了,我当时听到这么高的工资,简直不敢相信。那几年,伴随着就业市场的火爆,大家的收入也水涨船高,对未来都充满了无限的憧憬和信心。...
7 days ago
在设计中,视觉重心的平衡与否直接影响着画面的最终效果。此前我们已经探讨过视觉重心的概念及其对画面的影响,而今天要介绍的 “视觉补偿”,正是平衡视觉重心的一大实用技巧。它能帮助我们弥补视觉上的偏差和错觉,让画面看起来更加协调,而这一切可以借助光学重量来实现。 一、画面三分法:经典构图的平衡智慧 画面三分法并非新鲜事物,早在中世纪就已被艺术领域广泛采用。其核心是将画面区域在垂直和水平方向各等分为三等分,从而形成一个网格区域。 在这个网格中,四个等分线的交叉处可是画面的最佳重心点。我们可以将图形或者字体分布在这些位置上,通过这样的视觉补偿来平衡画面的视觉重量。而且,在设计过程中,我们还能利用画面三分法来检测视觉平衡是否协调,堪称设计中的 “平衡检测仪”。 二、颜色补偿:用色彩调和画面轻重 在品牌物料设计中,颜色补偿是常用的手段。我们常常会运用品牌的颜色,无论是色块形式,还是将字体更换成品牌色,以此来实现画面的视觉平衡补偿。 比如通过在字体下加色块等方式,能形成画面颜色的呼应;反之,如果所有字体都采用一样的颜色,画面的色彩平衡度和视觉重量就容易失衡。当我们使用图片素材做背景或设计品牌相关物料时,为了凸显品牌色调和调性,可以根据素材画面,通过色块分布或增加同色调分量来进行视觉补偿,平衡视觉色彩重量。 像有些画面背景的视觉重量集中在上右侧,这时处理左边字体时,就可以相对加大、加粗并加重颜色,以此稳住画面下部,避免出现头重脚轻的效果。还有当字体占了画面的三分之一时,选用浅色字体能减轻字号过大带来的视觉重量,同时协调背景的温和色调,让整个画面更融合,避免字体过于突兀。另外,画面中一些过小的字体分布内容,其实也是在做视觉补偿,选用次级内容来做还能增加画面内容的层次度。 三、字体加重补偿:用字体调整视觉焦点 字体加重加粗是区分视觉层级的好方法,它能加重视觉重量,从而聚焦视觉焦点。那些分散在画面四角的内容,也能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视觉补偿,让画面更加协调。...
8 days ago
今天分享一套手持 iPhone 16 样机素材,高级极简暗色UI风格,UI作品展示必备精品样机!推荐收藏备用!它采用的是高级极简的暗色 UI 风格,这种风格真的是时尚与科技感完美融合。每一个线条、每一处设计都透露着低调奢华的气质,无论是在 PSD、Sketch 还是 Figma 中打开,都能让你瞬间被这种高级感所俘获。 样机: 手持...
9 days ago
作为设计师,我们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出真正有创意又好用的 UI 设计,满足用户的需求。展望和回顾2025年,整理 8 大用户会喜欢的设计趋势。 这些 UI 设计趋势是我根据一些主流设计网站,并结合当下流行趋势总结出来的。只是我个人的观察和思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 8大 UI/UX 设计趋势如下: ⚫️AI...
12 days ago
上山喝茶(SHANGSHAN TEA HOUSE) 是源于云南的茶饮品牌,以云南丰富的茶资源为基础,推出了青柚生普、雪梨白茶拿铁、古树生普、茉莉抹茶拿铁等多款特调及纯茶饮品,还有手工巧克力、太妃糖等零售产品。 “上山喝茶” 这份品牌手册从品牌核心基因出发,通过视觉呈现与内容架构的融合,全方位展现品牌特质,为您清晰传递品牌的定位、产品魅力与文化内涵。手册核心围绕 “云南是座大茶山” 这一品牌原点展开,所有设计元素与内容编排均紧扣这一核心,让读者从开篇就能感受到品牌与云南产地的深度绑定。 重复出现的 “山” 字图形、“SHANGSHAN” 品牌名与...
14 days ago
到了金九银十求职季,有找工作的设计师小伙伴吗?招聘平台很多,所以本文就分享几家求职平台的使用经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BOSS直聘】 1.不建议购买会员,价值不大。会员能带来额外曝光,但匹配度很低,比如找市场岗,到后期系统会推送一些卖信用卡,卖毛巾的低质岗位。 2.甲方的私信转化率是最高的,如果你觉得匹配,要及时回复。BOSS上好像没有自动推送功能,我理解私信都是招聘方搜索后人工发送的信息,如果对方给你发送信息,说明经历匹配度高。 3.根据使用经验,BOSS上招聘方查看私信的概率最高,即使不合适,对方也会回复你。所以不要使用系统默认的话术,要给自己写一份自我介绍,200 字,涵盖行业,工作,可以背书的公司以及个人特长,最后附上简历截图。 4.私信对方自我介绍的时候,如果对方是甲方,可以根据岗位信息优化下自我介绍。如果对方是猎头,使用自己写的通用模板就好,很多猎头对岗位要求也不清楚。 【猎聘】 1.自己主动发送的信息,对方基本不看。 2.猎聘上的招聘方,可以通过虚拟号码直接联系你,不需要在平台里获取联系方式。 3.基于前面两条,你在猎聘上需要把个人信息编辑好,比如工作经历,求职状态,自我介绍等。同时让账号保持活跃,每天登陆,方便对方了解你的经历、状态。 【脉脉】...
15 days ago
今天看完Dylan Field最新访谈,真的被震撼到了...直接说出了让无数设计师夜不能寐的真相。设计师别再打工了! ➡️我们现在用的AI,就像30年前的DOS系统 Dylan说得太直白了:「我们正处在AI的MS-DOS时代,十年后再回望今天,大家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我们当初竟然只有一个聊天框?」 想想看,现在打开ChatGPT,就是个光秃秃的输入框。这和当年黑屏白字的DOS界面有什么区别? 巨大的机会窗口就在这里。 ➡️为什么现在是设计师创业的最佳时机 大家都在讨论AI会抢走设计师的工作。Dylan的观点完全相反—— 「在AI时代,如果开发变得更容易,那你的差异化优势是什么?是设计,是工艺,是对细节的打磨,是你独特的观点。」 现在谁都能用AI生成界面,但99%的输出都是模板化垃圾。真正能打动用户的产品,还是需要人类的设计思维。 ➡️职场焦虑?不如直接当老板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Dylan这句话:「设计师应该成为创始人,创办自己的公司。」...
16 days ago
想让自己画的插画角色 “活” 起来,变成能捧在手心的手办?今天这篇教程,手把手教你用 Gemini AI 实现从插画到手办的华丽变身,哪怕是新手也能快速上手!以下是 Nano-banana 手办教程分享。 提示词构成要素 主体手办风格:包括现代高端收藏级手办、Q 版(Nendoroid 风格)、手工粘土、羊毛毡等多种风格。...
19 days ago
“阳光彩虹🌈小白马,滴滴答滴滴答”自带治愈属性、快乐属性、美好属性的多巴胺快乐小马。画的一些结合多巴胺配色与图形元素,以及与“马”元素的小插画。真的漂亮,有网友说要做成邮票呢! 9张以马为主题的多巴胺配色插画欣赏: 1、 2、 3、 4、 5、 6、 7、 8、 9、 以上9张以马为主题的多巴胺插画作品,每一幅马的形态动作都不一样,可见插画师的用心以及有极强的创作能力。你喜欢那个作品呢?欢迎在评论出发表你的看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