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feeds: blogs, news, RSS and more. An effortless way to read and digest content of your choice.
Get Feederjubeny.com
Get the latest updates from 渚碧 directly as they happen.
Follow now 39 followers
Last updated 4 days ago
4 days ago
婚礼是我第一次拥有自主选择背景音乐机会的活动,必然要好好利用一番。但因场合特殊,也不能全由着自己的喜好来,至少旋律或歌词要契合婚礼的氛围。根据主持人安排的环节,在自己有限的曲库里左挑右选,终于选定了如下歌曲。 暖场歌曲是The Rolling Stone的《Start Me UP》和Guns N’ Roses的《Sweet Child O’ Mine》。没想到暖场的时间很长,两首歌完全不够用,后悔没有多选几首。从Youtube下载的《Start Me...
about 1 month ago
癌症楼 从死亡边缘逐渐活过来的政治犯,又恢复了对生活的希望,然而在流放制度的强压下,即使身体康复,自由还是那么遥远,面对向自己释放好意的女医生,身份的差距是难以逾越的鸿沟,科斯托格洛托夫最终选择独自回到了流放地。他那桀骜不驯的性格,也只在病房里才有显现,在社会制度面前个人无力反抗,只能希求一点微不足道的幸福。 而小官僚鲁萨诺夫,在放下虚张声势的架子逐渐适应医院的环境和治疗后,又要因政治环境的风吹草动而担惊受怕——曾被自己举报的人获得释放后会不会来寻仇。然而鲁萨诺夫最终却潇洒地出院了,不是无法治愈的出院,是否也暗示着正义的制裁不会到来。 小说里出现了很多人物,深入刻画的却没有几个,有的只有一个名字而无下文,有的描写不足或戛然而止,多少有点硬伤。小说的政治意味和道德思考显然高于文学本身,毕竟读索尔仁尼琴,就是读苏联社会的阴暗一面。 二手时间 人们对苏联解体有什么样的看法,苏联解体后的人们又过着怎样的生活,从对一个个普通人的访谈中,从一个个家庭和爱情故事中,我们能看到苏联解体后社会的分化和割裂,民族、宗教之间的矛盾和仇恨。 有人怀念苏联,有人恨苏联,新一代人已逐渐忘记苏联,然而苏联的阴影却没有散去,民族之间互相残杀,经济被寡头掌控,政治没有实现民主,底层人民的生活依然悲惨。 我的骨头没有忘记 面对母亲无休止的责打,认为是自己做得不够好,反而更努力讨母亲的欢心。想用自己的懂事维系家庭的完整、唤起父母的爱,但这对不爱自己的父母来说无济于事。这就是作者的童年,也是作者患上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原因。 确诊之后,作者开始了真正的治愈行动。她确认自己的童年经历是真实的,也探究家族历史——父母的不爱自己或许来源于他们自己的创伤。在找到适合的心理医生后,作者终于能够直面自己的内心,不再苛求讨好式的完美,懂得了伤痛和折磨的区别,允许自己有负面情绪。一切都在一场完美而感人的婚礼中结束,作者终于有了爱自己的家庭,也发现自己有很多好朋友。 爱是疗愈心理创伤的良药,但知道如何接受爱、如何爱别人,才是最重要的药引。
2 months ago
海南 去海南的第一站是海口,从机场打车到酒店的路上,看着行道两旁的椰树,第一次感受到热带的风情。不过,挺直但瘦弱、枝叶又稀疏的椰树,谈不上好看,更比不了法桐荫道的诗意。 妻的安排,只在海口玩一天,却也足够了。适值阴天,全然没有热带的温度(来程和返程都是经由海口,终未得见海口的太阳)。骑楼老街是开在骑楼下的普通小吃街,钟楼是一座孤零零的红色塔楼。去看了白沙门公园灰色的海,也拜访了海瑞故居,原来只是一个极小的当代修建的宅子。精挑细选的晚餐是开在商场的糟粕醋火锅,不仅价格高而且难吃的很,给海口的一日画上了扫兴的句号。 下一站是文昌,在大风的日子坐车到了龙楼镇。逛了石头公园,几近海南岛的最东端,在峭立的岩石间感受南海的气息。第二日天终于放晴,沿着淇水湾捡了一上午的贝壳和珊瑚。若不想吃在小饭店,有一条街上开着很多小食店。也品尝了热带水果,以为是红辣椒的原来叫作莲雾,还有杨桃、燕窝果和椰子水。原定两晚的龙楼之行缩短为一晚,下一站直奔三亚。 临时在三亚湾附近订了一晚快捷酒店,相比海口,周边吃饭的地方很多,也试吃了椰肉和释迦果。三亚湾有点像公园,沙子很白很细,上午去时人不多,林荫下多是在跳广场舞和弹奏乐器的老人。 下午入住大东海附近的民宿。大东海的沙子也很白细,沙滩宽度似乎比三亚湾窄一点,沙滩上人山人海,很多都是俄罗斯游客,附近饭店的名字和菜单也都有俄语版,让我很是惊讶。只是听说三亚东北人多,没想到俄罗斯人也多。 次日去亚龙湾,海滩旁边都是度假酒店。相比之下,亚龙湾的沙子则是粗黄的,即使近海的细沙一挖也是粗颗粒。沙滩上的人不多,也有俄罗斯人,海是一样的漂亮。 最后两晚是在海棠湾的度假酒店度过的,也是最惬意悠闲的两日。海棠湾的风浪很大,不能下海,离岸的沙子颗粒比亚龙湾还粗,甚至有点硌脚,一早出门的话沙滩上有捡不完的贝壳。 对海南的整体印象:三亚的沙滩和海不错;到处都没什么好吃的,除了热带水果;海南人不算热情好客,甚至脾气有点大。 广州 我是搭琼州海峡轮渡离岛的,又坐大巴去了湛江。逛了湛江的网红拍照地赤坎老街,没有妻可供拍照,兴味寡淡,急忙赶车去广州了。临走买了一袋鸡仔饼,味道还不错。 在广州待了两日,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越秀山公园,很适合散步,榕树和木棉很有沧桑感,唯一的缺憾是虽有山,水却不够,正与玄武湖公园相反。广州的小吃很多,虽不愁吃饭,但美食街和步行街也无甚惊艳之处。在广州买了成珠的小凤饼,与鸡仔饼味道相近,老店自矜,不提供试吃。...
4 months ago
领证的日子是妻选的,谐音“爱你爱我一生”。不知她是从哪里看到的,至少周围的女同事不解,问我这天有什么特殊意义。 年初也是给域名续费的时间,这才发觉领证日与注册域名正巧是同一天,转眼已经过去了十年。告与妻,妻也很惊喜于这意外的巧合。 若从农历看,日与月的数字倒置,又是我的公历生日,更重要的是,翌日便是母亲的生日。 是否还有其他的寓意呢,我并没有再继续挖掘,已有的这些便足够了,足够表示这是一个充满幸运、值得纪念的日子。 妻是一个喜欢纪念的人,希望在领证这天拍照。我们有过买三脚架相机自拍、自拍杆手机自拍、找人跟拍的计划,最终选择的却是请朋友的老婆帮拍。有时,找熟人办事反而是最昂贵的。 领证的过程很简单,我们是第一个到登记处的,办理手续花费十几分钟,主要就是签字,甚至来不及看内容。婚检没做,也懒得再补了。
4 months ago
《罗马帝国衰亡史(6)》,这一部分讲的是西罗马帝国之覆亡、蛮族之建国以及前后延伸更长一段时间内的基督教发展——修院生活、汪达尔人对正教之迫害、阿里乌斯派之消亡。 这段时期的历史 霍诺留陨身后,东部皇帝平定西部内乱,推瓦伦提尼安三世即位,其母普拉西狄亚是迪奥多西大帝之女,实际掌权。 埃提乌斯和卜尼法斯不和,致使阿非利加落入根西里克带领的汪达尔人之手。根西里克成为与阿拉里克和阿提拉齐名的蛮族首领,据有地中海的控制权,捭合纵横,长期为患罗马帝国。 阿提拉是匈奴人的国王,并统一临近部族,权势熏天,威胁和进犯东西两个帝国,而帝国以贡金苟且求和。阿提拉不满足于此,但进犯高卢与意大利的行动终被埃提乌斯阻挡。 待阿提拉崩殂,瓦伦提尼安三世却鸟尽弓藏谋杀埃提乌斯,自己不久亦遭反噬被部下谋杀,西罗马帝国陷入混乱,此后二十年有九位皇帝丧命或垮台。最终,奥多亚克在意大利获胜,废除了皇帝,西罗马帝国灭亡。 高卢、西班牙和不列颠俱被蛮族占领,克洛维在高卢建立法兰克王国,西哥特人被法兰克人击败,地盘收缩至西班牙,萨克逊人入侵不列颠。 西罗马帝国灭亡的一些原因 罗马军团沾染佣兵恶习,威胁皇帝的权威和统治,致使军纪废弛,在利益面前毫无忠诚可言。 双重统治损伤帝国实力,东西帝国离心离德,内部倾轧,对对方的存亡漠不关心。 基督教的引入,使民众尚武精神进一步丧失,教会敛财,不同教派视若仇敌互相迫害。 罗马帝国狂妄自大,不知道面临的危险到何种程度,也不知道有哪些敌人,北方和西迁的蛮族此起彼伏,前赴后继,终将西罗马覆灭。...
5 months ago
一本书封面的正中间写着,“197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与君特·格拉斯齐名的德国文豪”。我想,对于一般读者来说,君特·格拉斯并不比这位诺奖得主更出名。 诺贝尔奖的名号会让这本书的销量更高吗?应该有一定助力,但1972年太久远了,如果是2024年效果肯定更佳。可是,我已经过了对诺奖得主与作品的崇拜期,不能再对图书销量献力了。 每天浏览纽约时报和卫报的讣闻版,时间久了,真会看到熟悉的名字,比如琼瑶、中山美穗,虽然在此之前已知消息。 还有一位是My Chemical Romance的鼓手Bob Bryar,以前不知其名,但听过他参与的专辑The Black Parade。 在车里和中介聊天,他的发小18岁结婚,已经生了三个小孩。中介强调,他们家乡并不是重男轻女,只是需要有一个男孩来传宗接代。 对基因来说,男女在传宗接代中的作用应该是一样的,而需要男人传宗接代,不过是社会文化强加于人的观念罢了。 孩子跟谁姓的话题总能惹起争议,需要男人传宗接代,其实是对姓氏权的争夺。在我们的文化里,姓氏也是一种基因(meme),必须要复制下去。...
5 months ago
雌犬 本以为是小说集,其实是一部完整的小说,由一篇较长的《雌犬》和几个很短的故事组成。 《雌犬》的主人公是达玛丽斯,一个贫穷的中年女黑人,想要生孩子却一直不能怀孕,和丈夫罗赫略的关系已经疏远。她收养了一只小母狗,取名是给未来女儿的名字。母狗几次离家出走,还怀孕了,达玛丽斯对母狗的感情也由曾经的溺爱逐渐变成了讨厌甚至憎恨,最后在母狗撕碎了小尼古拉斯的窗帘后,达玛丽斯亲手勒死了它。 达玛丽斯没有父亲,母亲外出打工,她寄住在舅舅家。小尼古拉斯是邻居家的儿子,达玛丽斯小时候和他一起去海边玩,看着他被海水卷走再也没有回来。 被指控杀死丈夫喂食猎豹的女人,雇佣达玛丽斯和丈夫为他们做工的老夫妻吉恩和罗莎,在短故事里写了他们的爱、恨与悲哀。 短故事的第一个《沙子》,或许是我遗漏了细节,没看出它与主体故事的联系。 盲眼钟表匠 这是一本捍卫演化论的科普书,作者详细解释演化论的内涵,厘清演化论不同流派的观点,批驳演化论论敌的说辞。 演化论是唯一能够解释复杂生命何以存在的理论。生命的复杂不是随机突变一步到位的,而是通过累积选择和天择实现的,这也是演化论的核心。演化是一个连续而漫长的过程,表现在微观上是基因的突变和复制。需要说明的是,只有部分基因的突变是适应性的,大部分基因突变是中性的。 为了说明单步骤选择和累积选择,作者设计了一个程序,让人印象深刻,不得不服膺演化论。一棵简单的二叉树,每次只突变一步,经过许多世代的累积选择,最终形成让人难以预想的形状。 在解释演化论和批驳反演化论时,作者也用简单的数学推论来增强说服力,面对天文数字,读者自然就明白那些看似有道理的理论是多么荒谬。 在这个世界上还是有很多人不相信演化论,无论有多少支持演化论的证据摆在他们面前,这些人就是不愿相信。而有的媒体也在侦听反演化论的声音,但凡学者有不明确的言论,就会被媒体曲解放大,拿来攻讦演化论。
5 months ago
最近得了一部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的小米15 Pro,大概是“野猪吃不了细糠”,这手机并没有惊艳到我,比之手中一千多的一加未见什么优势。这当然是从我个人使用角度而出的看法,无法代表广大用户。 我还没有完全切换至小米,只安装了几个必要的应用——上网的、浏览器、看书的、做笔记的、查单词的,由此证明原手机上的很多应用实无必要或很少需要。 讲几个我在使用小米15 Pro中观察看到的地方: 出厂自带的小米应用绝大部分都可以卸载,但浏览器和搜狗输入法不行,不过搜狗可以禁用。 关闭了钱包的所有通知,还是会收到推送消息。 应用市场、钱包和计算器的图标是直角的,和其他默认应用风格不统一,似乎还无法修改。 双击息屏似乎无效,只成功触发过一两次。 系统应用的集合显示效果很大,点击时不用进入便可直接打开应用,非常容易误触。 设置Firefox为默认浏览器,但有些操作还是自动打开小米浏览器。 小米与一加之间可以快速分享文件,很方便。...
5 months ago
哲学家都爱了谁 虽然作者说了一番冠冕堂皇的话,还是不能改变这是一本汇集小报故事的书。爱情和婚姻是一个很吸引人的主题,作者试图从哲学家的爱情与婚姻经历中找出他们理论的来源,又反过来以他们的理论解释其在爱情与婚姻中的选择。可惜的是,这两者之间的联系太过微薄,没有足够的论据可以成书,于是只能看到作者的牵强附会,难免流于肤浅和流俗。 罗马帝国衰亡史(5) 在狄奥多西及其儿孙统治时期,异教信仰(多神论和偶像崇拜)几近灭亡,其中的原因有: 皇帝对基督教的支持,明令禁止异教信仰及其一切活动、拆毁神庙偶像等; 得势的基督教会利用各种手段迫害异教; 异教徒组织松散,没有统一严明的组织形式,各地信仰的神也都不同; 异教信仰缺乏理论支撑,更多依赖祭祀、神庙等活动或实体承载,被禁止和拆除后信仰没有寄托; 神庙的拆除、偶像的破坏,让异教徒的信仰崩塌,神在危机面前甚至不能自救何况救人。 狄奥多西是最后一位全罗马帝国皇帝,他两次统一帝国:第一次是击败马克西穆斯,并将西罗马交由瓦伦提尼安二世统治;第二次是击败尤金尼乌斯和阿波加斯特斯,取胜不久便病亡,将西罗马交给次子霍诺留统治,东罗马由长子阿尔卡狄乌斯继承。 狄奥多西的两个儿子都是软弱无能之辈,阿尔卡狄乌斯的儿子狄奥多西二世也是软弱无能之辈,作者用极短的篇幅便概括了他四十多年的统治——无为而治,实际上这段时期更重要的统治者是其姊普尔喀丽娅。 这段时期三个重要的权臣:西罗马帝国的斯提利科,东罗马帝国的鲁菲努斯和优特罗皮乌斯。前者可谓忠臣,却被佞臣构陷处死;后两者是奸臣,侍宠弄权,为非作歹,终没有好下场。...
5 months ago
火是古代文明的标志,电是现代文明的标志。停电之后,感觉瞬间回到了原始社会。 停电的原因,事后分析是煮粥时水渗到了电锅的插头里。当时停电后重新上闸,光猫和路由器没来电,于是自作聪明想手动下闸试试,结果漏电保护器的复位按钮未自动弹出,再上闸却怎么也扳不上去了。这时才想起没给电锅断电,悔之晚矣。 在网上查询,又问了懂物理的朋友,漏电保护器的复位键不回弹,一种可能的原因是存在短路。老小区的房子,线路或许老化粘连了,想等着它自动恢复,也就没联系维修。 突然之间没电了,倍感不适应,只能静坐在黑暗中玩手机,心中却挥之不去一份焦虑。想借机放下手机冥思正念,实在没这种定力和耐心。 等彻底死心,接受今夜无电的事实后,心也平静了许多,可以更专心地看电子书。搬一张凳在阳台上,借着对面楼栋的灯光、远处高楼的霓虹灯和马路上的路灯,既可调低手机亮度省电,又能多少缓解眼睛的疲劳。就在这样的环境里,愈加思念电之珍贵。 这还不是完全断电——有手机可玩,有一盏台灯可紧急照明,还有外部的光源——尚且倍感煎熬,倘若战事或自然灾害之至而完全断电,又该如何自处呢。 第二天电力仍未恢复,于是联系国家电网客服报修,回应速度极快。当时还未下班,到家后再联系他们,师傅也很快上门检查,结果是漏电保护器坏了。没有提前准备好新的,师傅教我如何自己替换。 不知道如何关掉家里的总闸,也打电话请教了社区经理。一边摸索着如何拆掉旧的,一边费力安装上新的,花了一点时间,累出了汗,终于重返电气文明世界。 从小就习惯了有电的生活,所以无法想象无电的世界。倘若真有一天生活中没有电了,相信人类也能够很快适应。
5 months ago
这本书讲了一个漫长而悲戚的故事,以上大学为界,主角前半生遭受的是极致的恶,后半生遇到的是极致的善(唯有一次例外)。友谊和亲情能否化解他心中的恶魔?我们在大部分的篇章里看不到希望,等到终于迎来曙光,作者却制造了一个俗套的意外(是的,唯一能让他放下芥蒂的人车祸死亡),之后再也无人可以拯救他。 我花了21小时才读完,这本书真的太长了,或言冗长,我相信一定可以写的更简洁些,那些巨细靡遗的生活片段完全能够缩减。除了哈罗德给威廉的信三章以“我”为叙事者,其他章节都是以第三人称的视角写每个人的经历和感受,从而出现了太多的“他”,一不留神就会弄错他指代的是谁,甚至有的地方让人无法分辨。 故事从四个大学舍友说起,威廉是瑞典移民的儿子,马尔科姆是非裔美国人富二代,杰比出自小康的海地移民家庭,只有裘德身有残疾且对自己的身世讳莫如深。他们研究生毕业不久,前途黯淡迷茫,但他们的友谊似乎牢不可破。交待完四人的背景,马尔科姆和杰比逐渐退出舞台,裘德是主角,威廉次之,而两人的友谊也是最深的。在后面的故事里,当深感被抛弃而染上毒瘾的杰比侮辱裘德时,威廉会为了裘德而与杰比绝交,四人的友谊出现残破,再也无法复原。 故事里的四个人都获得了成功,杰比是著名艺术家,马尔科姆是著名建筑师,威廉是著名演员,裘德是著名律师,从吃不上饭租不起房到拥有花不完的钱。 虽然获得了成功,裘德却从未肯定过自己,他永远活在过去的阴影中。虽然作者在前面的很长篇幅中吝啬于透露裘德的过往,但从一些片段里仍可以推断出,裘德在小时候被性侵过。裘德后半生遇到的唯一一次恶——交了个面对裘德的病态会对他拳脚相向的暴力男友——让他深埋的过往又重新活过来了,而新的伤害也像鬣狗一样对他穷追不舍。裘德选择了自杀,也揭露了他幼年的经历。 裘德出生便被遗弃,被修道院的修士捡去,长大后遭受虐待和性侵,跟随卢克修士出逃后又沦为后者的情人和男妓,被警察解救后在少年之家继续遭受虐待和性侵。 裘德自杀被救,一直是异性恋的威廉在陪伴他的过程中,竟对裘德萌生爱情,两人最终成为情侣。对做爱恶心的裘德,为了报答威廉,不愿说出自己的感受,一味地顺从对方。为了宣泄情绪,裘德仍然采用卢克修士教他的方法——割自己,每当情绪波动时裘德都会这样做。威廉想要拯救裘德,想要他停止自残,两人在试探、争执和爆发中终于推心置腹,裘德主动讲出了前半生的后半段故事。 裘德从少年之家出逃,以自愿与司机性交的方式搭乘卡车来到了波士顿,因性病累倒在路边,被名为特雷勒医生的人带回家,给他治病和食物,却囚禁着他。裘德的病好后,同样被特雷勒性侵,裘德试图逃跑未成功。等对裘德厌倦后,特雷勒医生竟然开车碾过了裘德。 裘德从小遭受非人待遇,即便遇到了三个好朋???,遇到了待他如子并真的收养了他的大学教授哈罗德,遇到了一群对他无私付出的朋友,裘德仍然无法敞开心扉,无法忘记过去。他一直活在一种恐惧中,恐惧这些朋友和亲人知道了他的过往就会离开他。他也一直活在一种病态的自我厌恶中,认为自己是丑陋的,是不洁的,是不值得的。 哈罗德和朱莉娅夫妇的亲情无法拯救他,威廉或许也不能真正拯救他。威廉死后,裘德更没有活着的意义,他的第二次自杀如愿了。 这本小说写了一个被幸福包围的人却始终困在创伤的牢笼里的故事,无论幸福的力量多强大,却始终打不破这层牢笼。这是讽刺还是事实?创伤的力量如此强大,哪怕是几十年始终如一的爱也无法感化,不禁让人胆寒,对待儿童更要慎重。
5 months ago
总有这样的时刻,疲倦极了,烦躁极了,孤独极了,愤怒极了,伤心极了,好似这个世界再无处安放自己。 也总有这样的时刻,觉得单调了,觉得厌倦了,彼时常听的曲子突然变成杂音,哀叹再也没有新鲜刺激动人的音乐。 在这样的时刻,该如何放空自己?一种永远有效的方式就是拿出珍藏的歌单和专辑(此外还有运动和喜剧),那些令人怀念的旋律和声音终会融为一个包裹自己的气泡。 Love 我喜欢披头士的这张特别专辑,大学时代不知听了多少次。Because的和声一响,整个世界都变得安静了,沉浸在这深情的吟唱和梦幻的氛围中,然后缓缓过渡到Get Back,瞬间将听众带入活力四射的舞池,又无缝衔接转入Glass Onion······对歌曲的重新编排和每首歌之间自然流畅的衔接,是这张专辑最大的魅力。不得不提这首While My Guitar Gently Weeps,如泣如诉,是专辑中我最爱的一曲。 S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