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feeds: blogs, news, RSS and more. An effortless way to read and digest content of your choice.
Get Feederfeedx.net
Get the latest updates from 中央社 directly as they happen.
Follow now 61 followers
Last updated about 2 hours ago
about 2 hours ago
(中央社記者戴雅真東京11日專電)日本防衛省積極開發以電磁力高速發射砲彈的新型武器「電磁砲」,決定近期將在海上發射試驗。電磁砲被認為可以攔截中國和北韓的極音速武器,日本的目標是將電磁砲搭載於「神盾系統搭載艦(ASEV)」。讀賣新聞報導,電磁砲的特徵是透過砲管內的軌道導電,產生電磁力射出專用的金屬製砲彈,比一般使用火藥的砲彈發射速度更快、射程也更遠。由於不使用火藥,砲彈儲存更加方便,對自衛隊員來說也更安全。電磁砲除了可用於攻擊艦艇、飛機、無人機之外,還可能用於攔截飛行速度是音速5倍(5馬赫)以上,且可以不規則軌道在低空飛行的「極音速武器」,被期待成為改變戰力平衡的關鍵???色。日本從2016年開始電磁砲研究。2023年夏季,海上自衛隊的試驗艦「Asuka號」已搭載小型試作品進行海上發射實驗。這次「Asuka號」將運送全長約6公尺、重量約8公噸、接近實戰尺寸的大型試作品進行海上發射實驗。這將是首次以接近實物大小的電磁砲進行海上發射試驗,目的是確認命中精準度等性能。日本防衛省去年5月與德國、法國的國防部及研究機構簽署了共同研究協議,也派人到已經中斷電磁砲開發的美國軍方,使用美國的實驗數據,力推電磁砲實戰化。日本的目標是開發艦載型電磁砲,部署於神盾系統搭載艦與新型護衛艦,但目前仍存在軌道被砲彈磨損,導致難以連續發射,以及發射速度降低等技術性問題。中國方面也在加速開發電磁砲。根據「南華早報」,中國海軍工程大學在2023年11月發表的論文中表示,已成功測試一種新型電磁軌道發射系統,完成了120次發射試驗,可快速發射砲彈而不會使軌道受損,並稱「中國在此技術方面領先全球」。(編輯:張芷瑄)1140511获取更多RSS:https://feedx.net https://feedx.site
about 2 hours ago
(中央社台北11日電)新華社報導,經中拉雙方共同商定,「中國—拉共體論壇」第4屆部長級會議將於13日在北京舉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出席開幕式並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報導指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將主持會議;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成員國外長或代表、有關區域性國際組織負責人將出席會議。據中國外交部官網顯示,「中國—拉共體論壇」首屆部長級會議於2015年1月舉行。這也代表今年的部長級會議恰逢首屆會議的十週年。中國從2014年起開始和「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國家聯盟」(CELAC)建立制度化合作機制「中國—拉共體論壇」,成員包括中國和33個CELAC成員國。該論壇主要目的是在基礎設施、礦業、能源和技術轉移等領域,與拉丁美洲國家進行投資合作,也是中國在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區,推動「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管道。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過往報導指出,北京13日在中國舉行「中國—拉共體論壇」部長級會議,是在美國加強干預拉丁美洲事務,以及巴拿馬總統穆里諾(Jose Raul Mulino)日前宣布退出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之際,試圖彰顯中國在拉美的經濟影響力,和塑造可靠夥伴的形象。中國外交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司副司長瞿瑜輝,4月9日也率團參加在宏都拉斯首都德古西加巴(Tegucigalpa)舉辦的第9屆「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國家聯盟」峰會,並與峰會中15國代表舉行雙邊會晤。(編輯:謝怡璇/吳柏緯)1140511获取更多RSS:https://feedx.net https://feedx.site
about 2 hours ago
(中央社基多10日綜合外電報導)厄瓜多總統諾波亞今天宣布全國哀悼3天,悼念前1天遭叛亂組織「哥倫比亞革命軍」(FARC)殘黨伏擊身亡的11名國軍士兵。法新社報導,厄瓜多與哥倫比亞近來暴力事件激增,背後與哥國境內製造的古柯鹼,經由厄瓜多港口走私至美國和歐洲有關。厄瓜多官員表示,昨天約80名士兵在厄瓜多亞馬遜地區執行任務來打擊非法採礦時,遭到哥倫比亞革命軍殘黨攻擊,造成11名士兵和對方1名武裝分子身亡,另有1名厄瓜多士兵受傷。軍方昨天聲明表示,對方在「伏擊」行動中使用了炸藥、手榴彈和槍支。厄瓜多總統諾波亞(Daniel Noboa )在社群平台X表示:「我們會找到凶嫌,將他們繩之以法。」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總統府表示,為追悼陣亡士兵,全國哀悼3天至12日。哥倫比亞革命軍曾是拉丁美洲勢力最大的游擊隊,2016年與哥國政府達成歷史性和平協議,但部分隸屬這個組織的武裝派系不接受協議,轉而以非法採礦、毒品走私等犯罪活動來維持生存。(譯者:紀錦玲/核稿:蔡佳敏)1140511
about 2 hours ago
菲律賓12日將舉行期中選舉,改選參議院24席中的12席,選出眾議院317席,以及各省市鎮地方首長和地方議員,總計1萬8200多人。圖為馬尼拉民眾為支持的候選人整理海報。中央社記者林行健馬尼拉攝 114年5月11日菲律賓5月12日將改選參議院24席中的12席、眾議院全部的317席,以及各省市鎮地方首長和地方議員,總計1萬8200多人。分析顯示,這次選舉除了將是馬可仕與杜特蒂兩大家族政治權勢之爭外,也面臨外國認知作戰。(中央社記者林行健馬尼拉11日專電)菲律賓地處美中地緣政治競爭的前線,有觀察人士認為,選舉結果可能牽動地緣政治發展,甚至影響台灣。菲律賓12日將舉行期中選舉,改選參議院24席中的12席,選出眾議院317席,以及各省市鎮地方首長和地方議員,總計1萬8200多人。期中選舉被視為是2028年總統大選的前哨戰,就目前的形勢看來,熱門總統人選可能來自馬可仕家族或是杜特蒂家族,因此這兩個家族將在本屆期中選舉全力拚搏,為3年後的總統大選創造條件。菲律賓前總統艾奎諾三世的政務顧問亞馬斯(Ronald Llamas)說,馬可仕家族被認為親美,而杜特蒂家族親中,本屆期中選舉結果將影響2028年總統大選,而總統大選又將牽動地緣政治。亞馬斯分析,杜特蒂家族在大家長前總統杜特蒂(Rodrigo Duterte)現被海牙國際刑事法院(ICC)羈押、第2號人物副總統薩拉.杜特蒂(Sara Duterte)面臨彈劾的窘境下,本屆期中選舉的戰略目標應是求「生存」,活下來之後再求積蓄力量,於2028年拚總統大位。他說:「如果杜特蒂家族於2028年重新掌權,勢必會是一個親中政府,台灣將受到影響。」菲律賓北接巴士海峽、西鄰南海,在地緣政治上居重要戰略位置,若親美,則可透過美軍在菲律賓增加部署人員和先進武器,嚇阻中國的海上擴張;若親中,中國將可更輕易地在南海及印太地區投射軍力及其他影響力。另一方面,「馬尼拉標準報」(Manila Standard)的政論專欄作家班納友(Angelito Banayo)告訴中央社,他不認為菲律賓期中選舉會對地緣政治造成太大的衝擊。班納友說,外界總是認為前總統杜特蒂親中,但他現在已經卸任,副總統薩拉也鮮少在美國與中國的競爭之中表達立場,現今更值得關注的問題,應是美中競爭是否會從經貿戰惡化至軍事戰。被問及期中選舉結果是否會對台菲關係或台海安全造成影響?曾任菲律賓駐台代表的班納友認為,選舉結果對菲律賓自身的影響更大,特別是兩大家族在選後是否會繼續惡鬥。班納友指出,菲律賓招攬海外直接投資的表現一直落後於鄰國,如今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對菲律賓設下的對等關稅稅率為17%,低於許多東南亞國家,可望吸引一些外商轉進菲律賓,包括從中國或東南亞國家撤離的台商。他說:「但如果台商看到一個選後政局動蕩的菲律賓,又有誰會來呢?這才是我關心的問題。」(編輯:陳慧萍)1140511
about 2 hours ago
菲律賓將於5月12日舉行期中選舉,改選參議院24席中的12席、選出眾議院317席,以及各省市鎮地方首長及地方議員,總計1萬8200多人。圖為馬尼拉民眾走過競選海報。中央社記者林行健馬尼拉攝 114年5月11日菲律賓5月12日將改選參議院24席中的12席、眾議院全部的317席,以及各省市鎮地方首長和地方議員,總計1萬8200多人。分析顯示,這次選舉除了將是馬可仕與杜特蒂兩大家族政治權勢之爭外,也面臨外國認知作戰。(中央社記者林行健馬尼拉11日專電)菲律賓地處美國與中國地緣政治對抗核心,如今將舉行期中選舉,菲律賓多名官員指稱,中國正透過認知作戰企圖干預選情;觀察人士則認為,美中兩國都試圖影響菲律賓的選舉。菲律賓12日將改選參議院24席中的12席、選出眾議院317席,以及各省市鎮地方首長及地方議員,總計1萬8200多人???在美中印太競爭的背景之下,菲律賓毗鄰南海,可影響海上貿易及美中力量投射,戰略地位重要。菲律賓前總統艾奎諾三世的政務顧問亞馬斯(Ronald Llamas)接受中央社專訪說:「本屆選舉是在中美2大強權的博弈陰霾下進行,我幾乎可以肯定,兩國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干預這場選舉。」菲律賓前駐台代表班納友(Angelito Banayo)也告訴中央社,菲律賓幾乎每戶家庭都有手機及網路,這樣的環境有利於假新聞的散布。但班納友補充,假新聞不只發生在菲律賓,也是世界各國都面臨的問題,特別是在實行總統制、人民普選的國家。大約2週前,菲律賓參議院多數黨領袖杜連迪諾(Francis Tolentino)在參議院聽證會指稱,北京聘僱菲律賓公關公司,透過網軍在菲律賓散播親北京言論,並且攻擊堅守菲律賓南海主權的官員。杜連迪諾在聽證會上秀出中國大使館與這家公關公司的合約,以及中國大使館付給這家公司的一張支票;這家公關公司否認杜連迪諾的指控。菲律賓國家安全委員會(NSC)發言人馬拉雅(Jonathan Malaya)在同一場聽證會上答詢說,北京透過假訊息散播及敘事擴大化等作為,企圖讓菲國選民把票投給親中國的候選人。馬拉雅說,安全部門已認定哪些候選人是由中國支持,並稱他們可能得到中國的金錢贊助,但沒有公布名單。菲律賓國家情報協調局(NICA)則警告,中國正加劇散布「分裂性政治言論」,試圖分化菲律賓民眾,藉此暗助親中候選人。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館4月25日引述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說,中方一貫奉行不干涉他國內政的原則,對干涉菲方的大選沒有興趣。菲律賓參議院少數黨領袖洪迪薇(Risa Hontiveros)同日呼籲參議院儘快通過「反外國干預法案」(Foreign Interference Act),因為這不會是中國最後一次干預菲律賓的選舉。洪迪薇說,外國干預政局是嚴重的國安問題,它不僅破壞菲律賓選舉的公正性,也破壞了菲律賓民主的健全性,任何與外國政府勾結的菲律賓人都應受到懲罰。關於中國可能干預菲律賓選舉的指控,班納友說,許多國家的大使館都在做同樣的事情,包括美國大使館在內。不過,班納友補充,菲律賓政治圈內人都認為,不論中國大使館聘僱的是哪一家公關公司,這家公司都沒有做好它的工作,因為中國在菲律賓的形象很差,美國則是受到菲律賓人的歡迎。(編輯:唐聲揚)1140511
about 3 hours ago
(中央社記者戴雅真東京11日專電)日本執政自由民主黨為了不在夏天參議院大選前破壞團結,已經決定不在本次國會會期提出「選擇性夫婦別姓(夫???不同姓)」相關修正法案,也表態反對在野黨提案,因此本會期通過相關修法的可能性不高。讀賣新聞報導,自民黨幹事長森山裕、政調會長小野寺五典等黨內高層8日在國會協商對策,達成共識不擬定相關法案。自民黨內部以保守派為中心的議員反對夫婦別姓制度,建議把適用舊姓(婚前姓氏)的範圍擴大來解決問題,另一方面,也有一定人數的議員贊成夫婦別姓制度。由於難以達成一致意見,為了不在夏天參議院大選之前破壞團結,自民黨決定不提出修正法案。根據自民黨相關人士透露,黨內正在討論表決在野黨提案時,要對自民黨議員施加黨紀約束。在野黨方面,基於個人身分認同與性別平等考量,立憲民主黨4月30日向眾議院提交民法修正案,希望導入「選擇性夫婦別姓制度」,讓夫妻在結婚時選擇是否保留各自的原姓氏。國民民主黨也主張實施夫婦別姓制度,但不打算支持立憲民主黨的提案。日本維新會則是起草了賦予婚前姓氏法律效力的相關修正法案大綱。公明黨雖然支持夫婦別姓,但主張和自民黨合作提出法案。各個在野黨之間步調不一致,因此本會期通過相關修法的可能性不高。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日本民法規定夫妻結婚後必須使用同樣的姓氏,實際上多是女性冠夫姓,也是全球唯一規定結婚的夫婦必須統一姓氏的國家。有學者研究,這種同姓氏規定讓姓氏的種類減少,也讓部分稀有姓氏面臨滅絕危機。東北大學高齡經濟社會研究中心教授吉田浩調查,2023年日本國內姓「佐藤」的民眾最多,占全體的1.5%。他也驗證了如果夫婦必須同姓氏的制度持續下去,大約500年後,日本人的姓氏可能只剩佐藤。(編輯:唐佩君)1140511
about 3 hours ago
(中央社台北11日電)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減0.1%,為連續第3個月下滑;3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年減2.7%,創6個月以來最大跌幅。中國國家統計局網站昨天公布,4月CPI年減0.1%,減幅與3月持平,較2月的負0.7%縮小0.6個百分點,為連續第3個月下滑。中國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董莉娟分析,CPI下降主要是受國際油價下跌影響。數據顯示,4月能源價格年跌4.8%,降幅比上月擴大2.2個百分點,其中汽油價格年跌10.4%,影響CPI下降約0.38個百分點,是下降主因。另外,中國3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年減2.7%,創6個月以來最大跌幅。路透社報導指表現優於經濟學家預測的下跌2.8%。華泰證券分析,4月PPI跌幅擴大,主要受能源價格下跌拖累,油氣、煤炭等價格下跌。路透社引述保銀資產管理有限公司(Pinpoint Asset Management)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表示,中國仍面臨持續的通貨緊縮壓力,由於出口可能會減弱,未來幾個月壓力可能會上升。他說,即使中美貿易談判能取得進展並降低關稅,關稅也不太可能回到4月之前的水準。要提振內需,解決通縮問題,必須採取更積極的財政政策。(編輯:謝怡璇/周慧盈)1140511
about 3 hours ago
(中央社墨西哥華雷斯城10日綜合外電報導)被美墨邊境分隔兩地的家庭,今天在邊界兩側舉行示威活動。原定在邊界舉行的母親節團聚活動,因為美國總統川普激進的反移民政策被迫取消。法新社報導,美國軍方上週在美國南部邊境的德州設立一個區域,軍隊有權在該區域逮捕非法越境者。這個區域的設立,使得美國官員取消了自2016年以來,每年由「邊界人權網絡」(Border Network for Human Rights)組織舉辦的「擁抱,不要圍牆」 (Hugs, Not Walls)活動。這場定於母親節前一天舉行的活動,目的是讓美國的無證移民與他們在墨西哥的家人團聚。「邊界人權網絡」的克魯茲(Irma Cruz)告訴法新社:「我們自2016年來就一直這樣做,沒有任何問題,但現在我們卻被禁止使用這段邊界地區。」這個團體呼籲已報名參加這項團聚活動的100個家庭,加入在墨西哥邊境城市華雷斯(Ciudad Juarez)舉行的抗議活動,並呼籲在華雷斯城對面的德州城市艾爾帕索(El Paso)的家庭也進行示威。克魯茲說,在邊界兩側有如此多母親沒能和她們的孩子擁???。「我們選擇這一天,就是要吸引人們關注這場人道危機事實」。(譯者:鄭詩韻/核稿:劉文瑜)1140511
about 4 hours ago
(中央社台北11日電)96歲的香港長和集團創辦人李嘉誠昨晚赴五月天香港演唱會,現場媒體問起長和出售港口風波,身邊人員稱李嘉誠已退休,未回應問題。港媒01報導,五月天香港4場演唱會10日晚間在啟德體育園主場館進行第二場,李嘉誠的座位在主場館包廂。報導說,晚間8時40分左右李嘉誠自駕著「電動」代步車離開包廂,並向在場人士揮手說「多謝晒(粵語,非常謝謝)」。當被問到長和集團出售港口爭議時,身旁的李嘉誠基金會董事周凱旋回應稱「李生退咗休喇(李嘉誠退休了)」「唔好問啊呢啲嘢(不要問這些)」。長和集團3月初宣布將包括巴拿馬運河兩個港口在內的全球43個港口業務售予美國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BlackRock)為首的「貝萊德-TiL財團」,引起國際矚目,北京則高度不滿並就此展開反壟斷審查。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4月27日透過官網表示,高度關注有關交易,將依法進行審查,並強調「交易各方不得採取任何方式規避審查,未獲批准前,不得實施集中,否則將承擔法律責任」。長和原定4月2日或之前簽訂出售巴拿馬港口業務的協議,但截至目前並未對外公布已簽約或撤消相關交易。(編輯:周慧盈/謝怡璇)1140511
about 4 hours ago
印度大學生以沙畫呈現近日印度及巴基斯坦之間緊張局勢。(ANI新聞社)(中央社新德里10日綜合外電報導)印度和巴基斯坦連4天襲擊彼此軍事設施後,美國總統川普今天表示,印巴兩國已同意「立即全面停火」。印度巴基斯坦達成停火 印屬克什米爾仍傳爆炸聲印度稱巴基斯坦違反協議 巴國:致力忠實履行停火根據路透社和法新社彙整,以下為世界領袖對這兩個彼此為鄰的核武國家最新發展的回應:美國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社群媒體平台「真實社群」(Truth Social)發文寫道:「經過美國居中調解的一整夜會談後,我很高興宣布,印度與巴基斯坦已經同意立即全面停火。」「祝賀這兩個國家展現了常識和偉大的智慧。感謝大家對於這件事的關注!」孟加拉臨時政府領導人尤努斯(Muhammad Yunus)說:「我衷心讚揚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和巴基斯坦總理夏立夫(Shehbaz Sharif)同意立即停火並從事談判。孟加拉將繼續支持我們這兩個鄰國透過外交途徑解決歧見。」歐盟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Kaja Kallas)表示,印度和巴基斯坦宣布停火是朝緩和局勢邁進的關鍵一步。必須盡一切努力確保停火能夠遵守下去。歐盟將持續致力於這個地區的和平穩定和反恐。英國外交大臣拉米(David Lammy)說,「高度樂見印度和巴基斯坦今天的停火。我敦促兩方繼續保持,緩減緊張局勢對大家都有好處。」沙烏地阿拉伯沙烏地阿拉伯外交部表示,樂見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間的停火協議,並樂觀認定這將恢復這個區域的安全與和平。(沙烏地阿拉伯)王國讚揚兩方把智慧與克制納入優先考量,並重申支持以對話和和平手段來解決爭端。聯合國聯合???發言人杜雅里克(Stephane Dujarric)說,秘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樂見印度和巴基斯坦宣布停火,稱這是可以走向和平的「積極一步」。發言人在聲明中說,古特瑞斯「希望這起協議將有助於持久的和平、促進一個有利於解決兩國之間廣泛且長久存在議題的環境」。(譯者:蔡佳敏/核稿:劉文瑜)1140511获取更多RSS:https://feedx.net...
about 4 hours ago
(中央社莫斯科11日綜合外電報導)俄羅斯總統蒲亭今天提議於5月15日在土耳其第一大城伊斯坦堡(Istanbul)與烏克蘭舉行直接會談;基輔和歐洲領袖數小時前呼籲從12日開始無條件停火30天。綜合法新社和路透社報導,蒲亭(Vladimir Putin)在克里姆林宮深夜發表的聲明中告訴媒體:「我們下定決心以嚴肅談判…消除衝突的根源。」他補充說:「我們不排除在這些談判中,達成若干全新停火協議的可能性。」但他沒有直接回應烏克蘭、英國、法國、德國和波蘭領導人敦促12日開始停火的呼聲。(譯者:劉文瑜/核稿:蔡佳敏)1140511
about 4 hours ago
(中央社倫敦10日綜合外電報導)英國政府欲終結它口中大規模移民「失敗的自由市場實驗」,並於今天概述相關計畫,要將技術工作簽證核發給高學歷技能程度的工作,並強制企業加強培訓當地勞工。路透社報導,根據英國政府最新計畫,技術工作簽證只會核發給從事高學歷技能工作的人員,較低技能工作的簽證則只會核發給對國家工業策略至關重要的領域。作為交換條件,企業必須提升英國勞工的培訓。英國工黨(Labour)政府表示,這項變革將會是「白皮書」政策文件的一環。12日發布的白皮書闡述各部首長在減少移民的計畫。英國2016年之所以公投脫離歐洲聯盟,大量合法移民是主要原因之一,選民對勞工在區域間自由流動感到不滿。英國最終於2020年脫歐後,當時的保守黨(Conservative)政府降低移民門檻,允許諸如瑜伽老師、遛狗人和DJ等類別的工作人員有資格申請技術工作簽證。英國內政部發言人古柏(Yvette Cooper)今天發布聲明指出:「我們接收了一個失敗的移民制度,前朝政府以自由市場實驗來取代自由流動。」她說:「我們正採取果斷行動來恢復移民體系的支配和秩序。」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雖然英國脫歐後的簽證變革看到歐盟入境的人數銳減,但新工作簽證規範以及根據特殊簽證計畫入境的烏克蘭和香港移民卻大幅上揚。淨移民人數,也就是入境人數減掉出境人數,在截至2023年6月的一年內,提升至破紀錄的90.6萬人,高出2019年同期也就是英國還未脫歐時抵達的18.4萬人。(譯者:蔡佳敏/核稿:劉文瑜)1140511获取更多RSS:https://feedx.net https://feedx.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