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feeds: blogs, news, RSS and more. An effortless way to read and digest content of your choice.
Get Feederpansci.asia
Get the latest updates from PanSci 泛科學 directly as they happen.
Follow now 251 followers
Last updated about 17 hours ago
about 17 hours ago
本文轉載自宜特小學堂〈工程師該補強這 4 招,AEC-Q006 銅線封裝驗證流程大升級〉,如果您對半導體產業新知有興趣,歡迎按下右邊的追蹤,就不會錯過宜特科技的最新文章! 車用 IC 銅線封裝驗證流程大升級,長達 18 頁的AEC-Q006 改版條文太燒腦?別擔心,本篇懶人包讓你畫重點。無論你是設計、材料、製程、封裝、測試工程師、可靠度主管,還是驗證負責人,快速掌握新版 AEC-Q006 四大關鍵變更...
4 days ago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轉載自顯微觀點 喜極而泣的淚水、悲傷難過滴下淚水,眼淚表現著人當下的情緒;不僅如此,眼淚更是保護眼睛、避免角膜受傷的關鍵要素。 但你可曾想過,微觀的眼淚長成什麼樣子?科學藝術家透過顯微鏡觀察眼淚,發現人的眼淚居然有著和雪花相似的晶體,且每一滴淚的結晶樣貌都獨一無二,可說是獨特的藝術品。 蘿絲‧林‧費雪(Rose-Lynn Fisher)是一位常駐洛杉磯的美國攝影師,曾用掃描式電子顯微鏡(SEM)的視角捕捉蜜蜂的微觀結構,並以《蜜蜂》(Bee)的照片集聞名。-----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2008 年費雪因痛失至親,經常落淚。因此有天她突發奇想,如果將眼淚放在顯微鏡下拍攝是什麼樣子?她看到眼淚水分蒸發後呈現結晶排列,如同地球的地形一樣,簡直就像「情感領域的鳥瞰圖」。因此她陸續蒐集 100 份眼淚樣本進行顯微攝影,出版了攝影集《眼淚的地形學》(The Topography of...
5 days ago
本文與 BOSCH 博世家電 合作,泛科學企劃執行 洗碗,懶人最怕的家務? 你也是個不愛洗碗、不喜歡碰水、碰油污的懶人嗎?每次吃完飯,光是想到要把碗盤疊一疊端去水槽,好心情就先打了個折。油膩膩的鍋子、黏住的飯粒、髒掉的湯匙……這些小麻煩足以讓人懷疑,自己是不是該多存點錢買台洗碗機? 不過,洗碗機可不只是幫懶人解放雙手的「自動打工仔」。打開它,你其實是在啟動一台縮小版的科學實驗室:「流體力學」幫忙把水柱打到每個死角、「材料科學」讓「石頭」吸濕再吐出熱能、能源工程則在後台幫你精打細算電費。 這些聽起來有點專業的名詞,最後都回到三個簡單問題:碗洗得乾不乾淨?能不能馬上乾爽收起來?花多少電?-----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洗碗,懶人最怕的家務?/ 圖片:泛科學製作 第一個痛點:洗碗機的角落,為何會是清潔的法外之地? 使用洗碗機最讓人無奈的情境,莫過於滿心期待地打開,卻發現放在角落的那幾個碗盤,上面還掛著惱人的飯粒或醬漬。明明放在中間的餐具都潔淨如新,為何洗碗機的邊緣角落總是成為水流的法外之地?...
7 days ago
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 本文轉載自 Care Online 照護線上《心律不整、手腳麻木,洗腎患者當心高血鉀!高血鉀控制治療解析,腎臟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歡迎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訂閱支持 Care Online 喔 加入照護線上 LINE 官方帳號,健康資訊不漏接 「有位七十歲患有糖尿病的男性患者,他第一次接受透析是因為高血鉀症且全身無力。」大雅長安診所院長呂國樑醫師表示,「後續,患者開始長期在診所接受血液透析,每週三次。但是,在非透析日還是常常出現全身無力或心跳過慢的情況,而需緊急送醫。急診的檢查結果顯示血鉀偏高,然而患者對陽離子交換樹脂的治療接受度較差,導致高血鉀問題反覆出現。」...
9 days ago
本文轉載自電業文物典藏網 作者:簡佑丞(國立臺北大學民俗藝術與文化資產研究所) 編按:濁水溪流域內水力發電設施眾多,這些發電設施從屬於不同的水力發電體系。若按照建設時序,將這些設施切分開來單獨檢視,難免見樹不見林。因此,本文的前半部分,著重介紹濁水溪流域三個水力發電體系的建設歷程。其一,為戰前的日月潭水力發電???統。其二,為戰後的明湖、明潭抽蓄水力發電系統(兩者各自獨立,但以日月潭水庫為中心相疊合)。其三,為最初與電力產業沒有特別關聯的嘉南大圳濁幹線濁水水力發電所。後半部分則以流域路徑走讀方式,從下游往上游前進,並選取途中的重要標的設施進行導覽。 為了幫助讀者理解日月潭周邊水力發電系統的複雜性,本文製作了濁水溪流域水力發電體系圖,標示出三個獨立的水力發電系統,希望幫助讀者從較廣遠的歷史視角出發,認識濁水溪流域內各水力發電系統的形成脈絡。 一、導讀 位於臺灣中部的濁水溪為全臺最長的河川,其豐沛的水資源,自古以來即是兩岸居民賴以為生的重要命(水)脈。到了日治時期,河川水資源的利用不再侷限於傳統的農業水利灌溉,藉由水量與水位落差轉換為電能的近代水力發電系統始由殖民政府引入臺灣,並以臺北近郊的新店溪流域作為水力發電工程的試行場域,興建了龜山、小粗坑水力發電廠,爾後又陸續加入新龜山與烏來水力發電廠,最終形成以新店溪流域為核心的水力發電系統群。另一方面,臺灣總督府也在自身推動興建的農田水利灌溉設施當中,選擇了中、南部三條水位落差較大的灌溉圳路興建竹仔門、后里與土壟灣水力發電廠,逐步建立並擴大臺灣的水力發電體系。 不過,前述的水力發電廠都屬於小規模、川流式的水力發電設施。到了1920、30年代,隨著水資源利用方式的轉變以及大壩技術的發展,以大規模水庫(群)系統為核心,統合運用、控制整條河川流域水力資源的電業發展思潮,逐漸成為當時的國際主流。而臺灣第一個依此模式規劃並實現的,便是濁水溪流域的日月潭水力發電建設工程,其在臺灣的近代電業發展史中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與價值。如今,這個以日月潭水庫為核心,利用濁水溪流域水資源的大規模系統性水力發電設施,自完工起算已超過九十年,依然完整保存並持續運作,不僅是臺灣電力發展歷程的重要見證,也為當前臺灣的電力事業做出相當貢獻。-----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些留存至今、依然系統性串連運作的「活的電力產業文化資產」,亦正好組構、串接成為一完整的「電業文化路徑」。因此,筆者期望透過本文帶領讀者分別從電業系統(文化路徑)形成的歷史發展脈絡,並且實地沿著濁水溪流域,自下而上循著各個可及的系統性建築、構造物設施所構成的「產業文化路徑」兩種視角,一起來「走讀」由日月潭水力發電系統設施為核心的濁水溪電業文化路徑。 二、臺灣近代大規模水電系統的開端:日月潭為核心的濁水溪流域水電體系 ① 從天然湖泊到人工水庫的水力發電計畫 日治初期,臺灣總督府於全臺各地興建多座水力發電設施,讓臺灣的電力使用日漸普及。隨著民生與產業用電需求增加,並考量將來各種建設的持續擴展,殖民政府於1916年起展開全臺水力發電資源開發調查,發現濁水溪流域上游豐沛的水資源極具???力發電價值。3年後,一個以日月潭為核心,並利用濁水溪為發電水源的大規模離槽水庫式水力發電興建計畫被規畫完成。...
10 days ago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轉載自顯微觀點 許多癌症患者在初期對藥物反應良好,腫瘤明顯縮小,但經過一段時間後因為癌細胞會適應治療,例如可能改變藥物的目標分子,使藥物無法再有效作用;或是繞過原本被切斷的「生存」路徑,變得對藥物不再敏感,使得原本的化療、標靶藥物失效。因此癌症治療的一大挑戰「抗藥性」。 為了解決這項難題,臨床治療上有些使用「雞尾酒療法」,也就是同時使用多種藥物攻擊癌細胞的不同弱點;有的則是積極開發新一代藥物,針對已知的抗藥性機制設計不同路徑;或是透過改變腫瘤微環境讓患者產生持久的免疫反應,延緩或克服抗藥性產生。 但癌症逐漸走向精準醫療,藥物是否能夠針對特定癌細胞甚至癌細胞的特定機轉、基因產生作用,是醫療界正努力研究的方向。而從中國醫藥大學生命科學院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助理教授徐昭業的觀點,細胞機械力便是一個可以切入的研究窗口。-----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微小機械力 左右細胞表現力 過去,生物學多注重在基因、化學對對細胞的影響,而力學生物學(或稱機械生物學,Mechanobiology)則在近二十年迅速興起。因為科學家發現,不論是細胞要維持形狀、移動,或是回應微環境的變化,都受到力學影響。 徐昭業解釋,其實細胞的機械力在生命活動中非常重要,例如大多數細胞都需要貼附在周圍的環境中,無論是與其他細胞形成組織,或是與細胞外基質(ECM, Extracellular Matrix)連結。而這個「貼附」的行為就是一種機械力的展現。 另外,當細胞在分化時,機械力的影響尤其顯著。例如,將幹細胞培養在柔軟如果凍的基材上時,它們傾向分化為脂肪細胞或神經細胞。然而若是培養在像桌子一樣硬的表面時,則更可能分化為骨細胞。這顯示細胞對外在物理環境具有高度的「機械感知」能力。...
11 days ago
當人類學會駕馭火焰,我們便開始改寫地球與自身的命運。目前的科學研究以人工智慧(AI)考古技術,推翻過去學界普遍認為智人用火的最早時間:五十萬年前。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考古團隊運用AI深度學習模型結合拉曼光譜技術(Raman spectroscopy),發現早在一百萬至八十萬年前,人類已具備控制火的能力,而非只會使用自然野火。在演化上,掌控火的能力對智人的認知能力影響甚巨,最古老的直立人顱骨化石有一百八十萬年的歷史。他們的腦部遠比巧人大得多,顯示那時發生了促進直立人大腦迅速發展的事件。最初提出這項觀點的學者為哈佛大學的演化考古學家理查.藍翰(Richard Wrangham),他發現一百萬年前,人類大腦開始持續且迅速增長,並認爲這一切源於「火」的貢獻。如今,最新的考古證據恰巧為其提供了一項有力的背書。我們的大腦僅占體重的百分之二,卻消耗近百分之二十的能量。黑猩猩的大腦約為人類的三分之一,其能量消耗約為百分之十二,而多數其他哺乳類則是介於百分之五到十之間。經過學者分析,單靠採集狩獵取得的生食不可能支撐如此大的大腦能量消耗。舉例來說,即使大猩猩和紅毛猩猩每天一睜眼後便分秒不停地進食,也無法單憑生食,滿足與人類大腦所需的同等能量。火(烹飪)帶來的養分刺激了智人大腦認知能力的極速成長,進而使我們成為地球的掌控者。多數大型靈長類物種,每天約花八到十小時覓食與進食,相當於每週工作五十六到七十個小時費勁地來處理樹葉、樹枝和根莖,以及咀嚼和消化。相比之下,一個成年智人就算生存在食物來源貧瘠的環境中,每週工作十五到十七個小時,就能餵飽自己和一位不具生產力的親屬。這等於每天工作一到兩個小時,與其他大型靈長類動物耗費在「飽餐一頓」的時間相比,顯得微不足道。因此,火的饋贈不僅帶來史上首次重大的能量革命,同時還是第一個節省人類祖先勞動力的科技。若說火是人類文明的起點絲毫不誇張,然而我們的祖先在利用火來烹飪、抵禦掠食者等之後,很快發現它的另一面:火也是最難馴服的「科技」。從史前洞穴的微光,到現代城市的烈焰,火伴隨著我們,形塑了飲食、文化與科技發展,但回顧歷史,嚴重的森林大火、火山爆發等失控事件,使得人類祖先充分理解到火既是創造者,亦是毀滅與再生者。這從古今中外多元文化中,如上古希臘人的拜火教、猶太人每日兩次實行燔祭的考古記錄以及其他薩滿信仰等,皆不約而同地發展出對火既崇拜又敬畏的各種相關宗教中即能得知人類極早便發現火的多面性。牛津非常短講系列之一《火》一書中以生動的科學解說與全球實例,揭開火的多元秘密: 火的誕生與蔓延——從燃燒原理到火勢控制,探索火焰在不同氣候與植被間的活動方式。 人類學會掌控火的故事及其對人類演化影響。 現代的火災科學——了解野火如何在乾旱程度、風速與地形的交互作用中失控的成因。 策略性的「控制燃燒」而非直接撲滅, 在許多生態體系中,反而能防止火災加劇。 從森林到都市——當火越過自然邊界,人類該如何重建與火共生的新秩序?...
15 days ago
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 本文轉載自 Care Online 照護線上《不適合做近視雷射?視力矯正的新選擇,可逆、不受角膜厚度影響的“新型”植入式隱形眼鏡,眼科醫師圖文解析》,歡迎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訂閱支持 Care Online 喔 加入照護線上 LINE 官方帳號,健康資訊不漏接 「曾經有位想接受近視雷射的模特兒,因近視度???過高且角膜厚度不足,無法進行雷射手術。」大學眼科榮譽總院長林丕容醫師表示,「由於工作需求,他平時無法戴框架眼鏡,只能依靠拋棄式隱形眼鏡。然而彩色拋棄式隱形眼鏡的度數上限僅有...
20 days ago
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 本文轉載自 Care Online 照護線上《CAR-T治療突破復發困境,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治療解析》,歡迎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訂閱支持 Care Online 喔 加入照護線上 LINE 官方帳號,健康資訊不漏接 劉育志醫師:大家好,我是劉育志醫師,歡迎王銘崇醫師來到照護線上。...
23 days ago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莊子》記載一位叫做徐無鬼的人,由一位朋友引介,去見魏武侯。起初講些大道理,魏武侯沒什麼反應,接著談怎麼相狗、相馬,魏武侯聽了哈哈大笑,高興???不得了。 徐無鬼見過魏武侯,他朋友問:「我和國君談《詩經》、《尚書》、《禮記》、《樂經》,他都無動於衷,您說了些什麼,讓他那麼高興?」 徐無鬼說:「我對你們國君說,相馬,要看牠是否中規中矩,也就是圓的圓,該方的方;不過最好的馬,是不能用尋常的規矩衡量的。」徐無鬼的意思是說,真正的人才,超群絕倫,同樣不能用尋常的規矩衡量。這就是成語「中規中矩」的出處。 圖/AI 生成 孟子也說過一句話:「離婁之明,公輸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離婁是古代一位眼力極好的人。公輸,即公輸班,也就是魯班,他是工匠的祖師爺。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即使眼力像離婁那麼好,手藝像公輸班那麼巧,沒有規(圓規)和矩(曲尺),也畫不出方和圓。-----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因此,規就是圓規,矩就是L形的曲尺。莊子和孟子借用這兩種木匠常用的工具,發抒自己的思想。好了,循例該造兩個句了。 我們做人做事,都要中規中矩,嚴守分寸。 班長為人正直,中規中矩,深受同學信任。 接下去章老師要談談古時木工使用的工具。如今木工使用電鋸、電鑽、電刨等,既快速又省力。章老師小時候,台灣正處於農業社會往工商社會過度的時期,許多傳統木工工具,不但親眼見過,有些還使用過呢。限於篇幅,只能介紹少數幾種。圓規和曲尺,隨處可見,這裡就不費筆墨了。 傳統的鋸子,是個「工」字形木框,中間那根木頭,插在榫孔上,並不鎖死。木框的一側掛上鋸條,一側綁上雙股繩子,插上木片,以絞動木片來調整繩子的鬆緊。這種鋸子有大有小,小的用來鋸木板、木條;大的用來鋸大木料,或鋸斷大樹,鋸的時候由兩個人操作,不停地前推後拉。...
26 days ago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 本文轉載自 Care Online 照護線上《通常無感卻很致命的主動脈瘤,微創主動脈支架手術治療解析》,歡迎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訂閱支持 Care Online 喔 加入照護線上 LINE 官方帳號,健康資訊不漏接...
28 days ago
本文轉載自顯微觀點 「毛髮打結」的影像看似平凡無奇,卻不僅呈現自然界隱微的結構,還蘊藏著對生命深刻的敬意。憑藉著這幅作品,格爾德.岡特(Gerd Günther)更從全球顯微攝影大賽(2024 Global Image of the Year,IOTY)中脫穎而出,榮獲材料科學優勝獎。 圖/顯微觀點 令人驚嘆的是,獲獎者岡特的本業並非科學家或攝影師,而是一位農場主人,顯微攝影只是他「業餘」的愛好。 岡特於1958年出生於德國杜塞道夫;中學畢業後,於哥廷根大學學習農業科學,並從1986年後一直在杜塞道夫以自耕農為業。-----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好奇的種子在顯微鏡下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