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feeds: blogs, news, RSS and more. An effortless way to read and digest content of your choice.
Get Feederxueqiu.com
Get the latest updates from 今日话题 - 雪球 directly as they happen.
Follow now 136 followers
Last updated about 15 hours ago
about 15 hours ago
1,已探明油气储量比较,2020年圭亚那项目已探明油气储量80多亿桶,目前已探明油气储量130多亿桶,差约50亿桶,政府分得16%,企业得84%,中海油持股25%对应的权益储量约50乘84%乘25%等于10.5亿桶,中海油圭亚那2024年比2020年证实储量增加了3.5亿桶左右,已探明未证实储量增加了约10 .5-3.5等于7亿桶,按桶油折现值14美元每桶计算,折现值约7乘14乘7.1等于696亿元。2021 -2024年中海油国内年均新探明油气储量约7.5亿桶,国内年均消耗约4.5亿桶,国???年均储量预估调整和采收率提高约3亿桶,年均增加储量约7.5 + 3 -4.5等于6亿桶,4年增加约24亿桶油气储量,2024年(国内证实储量45.8亿桶)比2020年(31.1亿桶)证实储量增加了14.7亿桶,增加已探明未证实储量约24 -14.7等于9.3亿桶,按桶油折现值11美元每桶计算,折现值约11乘9.3乘7.1等于726亿元。中海油圭亚那和国内2020 -2024年合计增加已探明未证实储量折现值约726 +696等于1422亿元。2,2024年底中海油净现金1600多亿元,减掉与合资企业的约200多亿存在专户的弃置费,可动用净现金约1400亿元,2020年净现金约为零,2024年比2020年可动用净现金多约1400亿元左右。3,2020年布油43美元中海油扣非利润302亿元,油气产量约5.282亿桶。2025年5月一2026年5月油气产量约7.9亿桶(2025年7.8亿桶,2026年8亿桶,两年平均7.9亿桶),是2020年的7.9除5.282等于1.5倍,对应扣非利润约302乘1.5等于453亿元,加上过去4年国内新气田,圭亚那油田和国内新油田提高了平均桶油利润,估算2025年5月一2026年5月若布油均价43美元,中海油扣非利润超过600亿元。2020年中海油最低股价6.24港元,中间价7.99港元,按7港元每股的低平均股价算,总股本446亿股,市值约7乘446等于3122亿港元,合约2750亿元,扣非利润约2750除302等于9.1倍。目前中海油市值约7300亿元,未来12个月布油43美元下扣非利润约600亿,市盈率约7300除600等于12倍。但目前中海油净可用现金比2020年多1400亿元,已探明未证实储量折现值比2020年多约1420亿元,打7折后约990亿元,合计多约2400亿元。市值7300亿元一2400等于4900亿元,扣非利润600亿元,市盈率约4900除600等于8.2倍。本话题在雪球有8条讨论,点击查看。雪球是一个投资者的社交网络,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点击下载雪球手机客户端 http://xueqiu.com/xz]]>
about 16 hours ago
中远海控今天为什么大涨?猫叔周三和中远海控的朋友们探讨二季度开局的情况,预期4月份的进出口贸易数据会很稳健,没想到,今天公布的数据,是炸裂。前4个月,出口增长7.5%,特别是机电产品(占出口60.1%,增长9.5%)和汽车(增长4%)的强劲表现,直接拉动集装箱运输需求。中远海控作为全球第四大集装箱运输公司,它的船队规模,运力规模,就不多说了,中远海控在亚太、欧洲和美洲航线中具有重要市场份额。东盟(出口增长12.6%)和欧盟(出口增长6.1%)市场的增长进一步增强了中远海控在关键航线(如跨太平洋和亚欧航线)的运力需求。机电产品(如集成电路、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的高附加值特性可能提升运费收入,而新能源汽车出口的持续增长为中远海控的特种运输(如滚装船)业务带来增量。新能源汽车出口,采用集装箱运输,是猫叔一直坚持认为的中远海控未来盈利增长点之所在!对于前四个月和四月份的进出口数据,猫叔先做一个简单的剖析。一、宏观趋势上,继续稳中有增,出口驱动增长首先,总体增长平稳,出口表现强劲。前4个月,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4%,其中出口增长7.5%,远超进口(-4.2%)。4月份单月进出口增长5.6%,出口增速(9.3%)继续领先进口(0.8%)。这表明:全球市场需求复苏为中国出口提供了支撑,尤其在机电产品和汽车等领域。进口下滑可能反映了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如铁矿砂、原油、煤)以及国内需求相对疲软。其次,贸易顺差继续扩大。出口增长与进口下降导致贸易顺差显著扩大(8.39万亿出口-5.75万亿进口=2.64万亿顺差)。这可能进一步增强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性,同时为国内经济提供一定的外部缓冲。第三,经济韧性与外部压力并存。尽管全球经济面临不确定性(地缘政治、贸易保护主义、对等关税等等),中国外贸仍保持正增长,这说明了我们的供应链的韧性和企业的适应能力不是一般的强,而是超级的强。不过也要注意到,进口下降和部分市场(如美国)贸易额下滑,外部需求的不均衡性依旧存在着。一句话总结,一季度进出口贸易再创佳绩,二季度开局便是王炸!二、贸易结构持续优化,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双轮驱动第一飞轮,一般贸易占比持续提升。一般贸易进出口占外贸总值的64%,同比增长0.6%。出口增长7.3%,但进口下降8.4%,这说明我们的一般贸易在出口端的竞争力增强,而进口端受到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和国内需求放缓的影响。第二飞轮,加工贸易回暖。加工贸易进出口增长6.6%,占18%,其中进口增长8.4%,这意味着我们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加工制造环节依然活跃。这与我们的企业积极出击,主动求变,抓住东南亚和“一带一路”国家的订单转移机会有很大关系。辅助飞轮,保税物流增长亮眼。保税物流进出口增长7%,出口增速高达17.7%,反映了跨境电商和物流枢纽(如自贸区、综保区)的快速发展。我们正在从传统贸易向服务型、平台型贸易模式转型。保税物流进出口增长7%(出口+17.7%)为中远海控的物流业务(如跨境电商物流)提供了增长点。整体来看,中国的贸易结构有从加工贸易向一般贸易和保税物流倾斜的迹象,我们的外贸正在向高附加值、自主品牌方向迈进,同时积极融入全球供应链新格局。三、从贸易伙伴来看,东盟领跑,“一带一路”持续发力东盟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贸易总值增长9.2%),为中远海控的亚太航线(如东南亚短途航线)提供了增长动力。中远海控在东盟地区的港口投资(如新加坡、泰国)有望受益于RCEP红利。合作共赢,东盟成为最大贸易伙伴!东盟贸易总值增长9.2%,占外贸比重16.8%,出口增速(12.6%)显著高于进口(4%)。这应该是得益于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红利持续释放,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中国与东盟在电子产品、汽车零部件等领域的产业链深度融合。东盟市场的消费升级为中国出口提供了新动能。欧盟市场稳中有增!中欧关系最近开始向好发展,斗而不破,合作共赢。我们与欧盟贸易总值增长1.1%,出口增长6.1%,但进口下降8.1%。这与欧盟经济复苏缓慢、能源价格波动以及对中国高端制造品的需求增加有关。美国市场小幅下滑!对美贸易下降2.1%,出口和进口分别下降1.5%和3.7%。为什么会这样,大家都懂,就不明说了。还是维持之前的观点,中远海控在跨太平洋航线的19%的运力和31%的营收可能因美国市场需求波动而承压。未来在“一带一路”国家,双边贸易表现稳健!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3.9%,出口增长9.6%,这表面我们在基础设施、能源和制造业领域的合作成效。进口下降2.8%,这与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和部分国家经济波动有关。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增长9.6%,这就为中远海控的全球港口网络和多式联运业务(多多关注中欧班列)提供了发展空间。“一带一路”国家的铁路-海运联运需求增长会增强中远海控的多式联运收入。窥一斑而知全豹,东盟和“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增长为中国外贸提供了多元化支撑,降低了传统市场(如美欧)的波动风险。未来,我们应该进一步深化RCEP和“一带一路”合作,这可能是我们全球贸易的压舱石。四、民营企业成为主力军,继续独挑大梁!民营企业出口占比达65.1%,增长8.1%,中小型出口商的活跃很好。中远海控的集装箱运输和物流服务可能因民营企业对灵活、高效运输需求的增加而受益,尤其在跨境电商和中小批量货物的运输领域。民营企业占比提升。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达56.9%,同比提升2.3个百分点,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8.1%和4.2%。我们的民营企业在出口市场(如东盟、欧盟)的灵活性和竞争力体现得淋漓尽致。而且今年以来的系列政策支持(如减税、融资便利)增强了民营企业的活力。外企与国企表现分化。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增长1.9%,但进口下降3%,这与部分外资企业调整供应链布局有关。国有企业进出口下降11.3%,进口大幅下降18.2%,主要还是和能源和大宗商品进口减少相关。三和好汉互相帮,协调得当,组合得当,威力得当!未来我们需要继续优化营商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以巩固其在外贸中的主导地位。同时,国企需优化资源配置,抓住“一带一路”等机遇提升竞争力。五、从商品结构来看,机电产品领跑,大宗商品进口承压机电产品出口占比超6成。机电产品出口增长9.5%,占出口总值的60.1%,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5.6%)、集成电路(+14.7%)和汽车(+4%)表现突出。这表明:中国在全球高端制造业和科技供应链中的地位稳固。新能源汽车和智能设备成为出口新动能,特别是在东盟和欧盟市场。集成电路出口的高增长可能与全球芯片需求复苏和国产化替代加速有关。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微降。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下降1.6%,但纺织品(+4.9%)和农产品(+6.1%)表现稳定。这可能反映了东南亚等低成本制造国的竞争压力,但中国在特定品类(如高附加值纺织品)仍具优势。大宗商品进口量价齐跌。铁矿砂、原油、煤等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减少(-5.5%至-25.6%),价格普遍下跌(-0.5%至-22.2%)。这与全球能源和原材料市场供需变化、国内工业需求放缓有关。相比之下,机电产品进口增长5.7%,显示高端制造领域对进口设备和技术依赖依然较强。机电产品出口的强劲增长凸显了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但大宗商品进口的量价齐跌可能对相关行业(如钢铁、能源)形成压力。未来需平衡高端制造与传统产业的协同发展。2025年前4个月,中国外贸在复杂外部环境中保持稳健增长,出口驱动、结构优化和区域合作成为亮点。机电产品和民营企业的强劲表现反映了制造业升级和内生动力增强,东盟及“一带一路”市场的增长为多元化战略提供了支撑。然而,进口下滑、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和部分传统市场波动提示内外挑战并存。未来,中国需进一步优化贸易结构、深化区域合作、支持企业创新,以巩固全球贸易中的竞争优势。未来,只要我们继续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1、继续支持出口多元化,加大对新兴市场的出口信贷和保险支持,鼓励企业开拓非洲、拉美等潜力市场。猫叔一直强调,未来全球贸易要向南看!2、继续深化和促进产业链升级,创新是第一生产力,通过税收优惠和研发补贴,推动机电产品和新能源产业的自主创新。3、继续优化进口结构,多鼓励高端设备和技术进口,适当减少对低附加值大宗商品的依赖。3、继续强化区域合作,区域贸易协定依旧是很好的方式,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RCEP和“一带一路”框架下的贸易便利化措施,提升物流效率和市场准入。4、继续赋能民营企业,简化审批流程、降低融资成本,助力中小民营企业走出去,到广阔的世界里,参与全球竞争。用中远海控来收个尾。2025年前4个月中国贸易数据的增长为中远海控的集装箱运输和港口业务提供了机遇,特别是东盟、“一带一路”市场和机电产品出口的强劲表现。然而,众所周知的原因(美国的黑名单、港口费用提案和对等关税威胁)显著增加了运营成本和市场不确定性!中远海控需通过优化???线、多元化市场、技术升级和政策沟通来应对挑战,同时抓住区域合作和数字化转型的长期机遇。短期内,利润可能因外部压力承压,但猫叔长期看好其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战略地位。$中远海控(SH601919)$ $上证指数(SH000001)$ 本话题在雪球有19条讨论,点击查看。雪球是一个投资者的社交网络,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点击下载雪球手机客户端 http://xueqiu.com/xz]]>
about 16 hours ago
各位球友,大家好!我是Polly。今天想跟大家掏心窝子分享一套我研究了挺久的大类资产轮动策略。咱们在市场里摸爬滚打,都想找个省心又能赚钱的法子,尤其是在不同资产风格快速切换的时候,怎么才能抓住机会,避开大坑呢?这套“动量+反转”策略,也许能给你一些启发。一、咱们的“小目标”:不再“看天吃饭”做投资,最怕的就是“买啥啥跌,卖啥啥涨”。尤其是在A股、美股、黄金这些大类资产之间,风水轮流转是常态。这个策略的核心思路,就是通过量化模型,动态地在几个主流ETF中进行轮动配置,力求抓住强势资产,回避弱势调整,争取更稳健的长期回报。我们主要关注以下几个大家耳熟能详的ETF:创业板ETF (159915.XSHE):成长股,弹性足。沪深300ETF (510300.XSHG):中国大盘蓝筹,市场定海神针。纳斯达克100ETF (513100.XSHG):聚焦美股科技龙头,分享全球创新红利。黄金ETF (518880.XSHG):避险资产,乱世佳人。二、策略的“独门秘籍”:动量为矛,反转为盾,风控为甲这套策略不是简单地追涨杀跌,而是综合运用了多种因子信号,力求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都能适应。简单来说,它的“武功心法”是这样的:“挑尖子生”——看动量:我们会关注资产过去5周的收益表现。表现最好的,说明市场势头正旺,值得高看一眼。“不接飞刀”——防假摔:我们都想买在相对低位,但最怕抄底抄在半山腰。所以,策略会判断当前价格是否还在不断创下新低。如果一个资产还在“自由落体”,那可不是好的买入信号。“躲过山车”——控波动 :光涨得快还不行,咱追求的是稳稳的幸福。我们会用波动率来筛选,如果一个资产短期波动过大,像坐过山车一样,那我们宁愿先???等,风险太高。“小心冲顶”——算斜率:最后,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点,我们会通过计算历史价格走势的“斜率”来判断它是否处于过热状态。综合以上几点,策略会给每个资产打分,然后优中选优,每个调仓周期(目前设置为10个交易日)只持有一个当下最符合条件的资产。交易费率按单边千分之一考虑。三、真金不怕火炼:历史数据“跑一跑”口说无凭,数据为证。我们把这套策略放在历史数据中进行了严格的回测。1. 回测时段 (2017.01.01 - 2023.12.31):七年磨一剑,效果看得见!上图为策略净值(红色线)、基准表现(黄色线)及超额收益(绿色线)。基准策略为始终等权持有。从数据上看,在长达7年的回测期内:收益炸裂:策略取得了超过5倍的总收益,年化收益率高达32.36%,远超基准的8.31%。回撤更小:最大回撤控制在16.76%,低于基准的20.61%,意味着持有体验更好。风报更优:夏普比率1.51,卡玛比率1.93,都显著优于基准(0.63, 0.40),说明策略在承担单位风险时,获取回报的能力更强。Alpha显著:策略有很强的超额收益能力。2. 验证表现...
about 16 hours ago
先来回顾大逻辑:核能发电稳定性强且单位碳排放量低,是“双碳”背景下稳定清洁的基荷电源,与此同时,技术迭代提高机组安全性、设备国产化降低建造成本,为核电大规模发展提供可能。目前审核主流机型三代核电机组在安全性和使用寿命方面均有较大提升,正在发展的四代技术在安全性和燃料使用效率方面更有根本性突破。在此背景下,2021年我国核电发展政策由“安全高效”调整为“积极有序”,大力推动了核电机组的核准进程, 2022、2023年每年核准的机组数量达到10台,2024年8月一次性核准11台核电机组,创近年新高。预计“十五五”核电开工建设有望进入高峰期。从中长期角度看,在“碳中和”情景下,预计到2030年我国核电装机量有望达到1.4亿千瓦,到205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有望达到3.5亿千瓦,我国核电未来发展前景广阔。这是我最开始考虑的逻辑,下面咱们就来验证了=>接着来看核心问题:收入端:1.中国核电的长协电价(核准价)维持度如何?2.中国核电的市场化交易电价能走多远?成本端:3.核电折旧这块怎么看?4.未来新建核电的成本如何?这4个问题基本上横在了中国核电投资者的心上。回答1和2,就需要回顾一下历史了:2010 - 2013 年:核电发展初期,定价机制是 “一厂一价”,由政府部门综合考虑核电项目建设成本和投资收益来核定上网电价,没有统一的长协电价和市场化交易电价概念。这是行业发展初期的一种鼓励性和保护性政策。2013 - 2015 年:2013 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关于完善核电上网电价机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将核电上网电价改为对新建核电机组实行标杆上网电价政策。此时还没有全面开启市场化交易,长协电价基本参照标杆电价执行,但这个标志着核电定价机制开始从计划走向市场。2015 - 2020...
about 16 hours ago
证券日报今天出了一篇文章,罕见喊出“警惕高股息陷阱”,而专家直接提示“股息陷阱”和“估值陷阱”。 高股息还有危险?木鱼今天就略作梳理做一个分享,感谢支持! 众所周知:股息率=分红/股价,那么文章就从分子和分母做起来。 | 股息陷阱 股息是分子端,就是高比例派息不可持续,比如一些周期行业比如能源、航运、地产等行业,盈利能力波动很大,地产就是典型的昨日黄花,当年也是红利大户。 | 估值陷阱 接着是分母端,股息率看起来很高,但可能是股价下跌带来的效应,总体持仓还是亏钱的。 因此以上两种,一个是关注股息持续性,一个是关注股价的稳定性。 拿兖矿能源来举个例子,24年分红总额只相当于22年的1/3左右了。这是因为煤炭行业低迷,虽然分红率还有68%,总利润降得太多,撑不住每股的实际派发红利了。 煤炭ETF算是把股息陷阱和估值陷阱都给踩了,但明面上的股息率还超过6%,但实际上净值已经体现了行业景气度,25年下跌14%,股息不够补贴啊。...
about 16 hours ago
对“药茅”片仔癀投资者来说,2024年注定是令人失望的一年。 虽然片仔癀在2024年延续了业绩增长趋势,但公司营收增速却仅为7.25%。这是继2022年疫情影响后,片仔癀第二次营收增速不及10%,而且营收增速还创下近十年的最低值。今年第一季度,片仔癀更是“破天荒”的出现营收同比下滑。图:片仔癀营收及增速一览,来源:锦缎研究院曾几何时,片仔癀也是“市值神话”的代名词。其市值从2003年上市时的10亿元,到2021年一度逼近3000亿元,18年涨幅近300倍。尤其是2020至2021年,伴随白酒板块大火,片仔癀的市盈率最高达160倍。2021年,一个片仔癀,几乎相当于其他品牌中药市值之和。片仔癀的“药茅”称号,不仅仅来自市值表现,更是因为它和茅台的深度绑定。“茅台+片仔癀”一度成为高端礼品甚至是投资升值的“奇货”。在火热的概念炒作之下,两者均以稀缺性、投资属性及社交货币功能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然而如今,这对“黄金搭档”却同步跌落神坛。几乎被市场遗忘的“药茅”片仔癀,旧有叙事逻辑失效以后,而今又应被如何审视?01药中茅台片仔癀的崛起路径几乎与茅台如出一辙。在中国消费市场的黄金年代,片仔癀与贵州茅台都以“稀缺性”的密码,打开了通往消费者心智的大门。岁月悠久的历史,为片仔癀披上了神秘的面纱。其核心产品片仔癀锭剂,起源于明朝御医秘方,有近500年历史,是商务部指定的第一批“中华老字号”。早在1965年,片仔癀就被列为“国家级保密配方”。同时,片仔癀的原料也是稀缺品种,其制作所需的材料有天然麝香、牛黄。光凭古装剧的熏陶,这些原料就能让片仔癀有着出众的高逼格。这些先天特性,都培育出片仔癀天然的高溢价能力。与之类似,在茅台酒的叙事里,茅台镇独特的微生物环境和气候条件、古法复杂的酿造工艺、超长的生产周期,都让茅台酒的产能受到严格限定,制造了稀缺性的概念。正是基于稀缺特性,使得片仔癀和茅台酒并不需要思考太多,只需要做好品牌维护,并通过逐渐提价的方式,就能很好的释放业绩。在上市前夕的2000年,片仔癀的内销价格仅为93元,至2003年上市时,每粒售价已经涨至125元。2005年3月,片仔癀正式第一次公告提价,国内销售出厂价格调高至130元/粒。别看一粒仅上涨了5元,但却打开了片仔癀涨价的潘多拉魔盒,此后十几年间片仔癀经历过十余次提价。最新的一次涨价发生在2023年5月,片仔癀更是直接将内销价格相应上调170元/粒,出厂价格达到760元/粒。图:片仔癀涨价一览,来源:锦缎研究院这样的涨价套路,一眼看去满满都是茅台的影子。要知道,茅台酒的指导价格,也是从1988年的140元/瓶,一直到涨价到2023年的1499元/瓶。在“稀缺性”氛围的烘托之下,2021年,片仔癀市值一度逼近3000亿元,茅台则突破3万亿元,成为A股的真茅和药茅。后来,两者干脆直接被投资者绑定在一起。 “茅台+片仔癀”成为许多商务宴请高端局的标配,很多名烟名酒店铺甚至直接推出了“茅台加片仔癀”组合。随着“酒后一粒片仔癀,保肝又健康”“喝茅台吃片仔癀,醒酒护肝”等说法的日盛,茅台的黄牛党也挺进了片仔癀领域,将片仔癀爆炒起来。2021年,片仔癀锭剂被炒至1600元/粒,克价超过黄金。02与高端酒一起坠落片仔癀与茅台的成功之处,都在于拓展了产品的价值边界。片仔癀虽为药品,但实际消费场景多为礼品与投资囤积,而非治病需求;茅台虽然是白酒,但是在宴请刚需之外,同样是成了礼品和投资品。民间流传这样一句话叫“喝茅台的人不买,买茅台的人不喝”。片仔癀亦然,买片仔癀的一部分人除去商务需求外,就是看中它的溢价,从中赚取差价。以至于随着资本的炒作情绪加剧,片仔癀和茅台逐渐拥有了远超使用价值的价格,愈发让两者具备了奢侈品属性。这在经济形势大好,以及民众消费热情高涨的时刻,对业绩和市值无疑是重大的催化剂。不过当经济增速放缓、消费降级显现时,两者的奢侈品属性就开始难以为继。彼之蜜糖,则有可能成为今之砒霜。 在如今低迷的消费市场中,“喝茅台不炒茅台”的理性消费趋势已成主流。经销商库存压力开始加大,茅台的“稀缺性”正在逐渐被稀释,导致市场价格大幅下滑。如今,茅台飞天酒的价格已经从高点的3200元,打响了2000元保卫战。同样的,片仔癀的“价值泡沫”在2024年彻底破裂。不仅一千多元的黄牛价格不复存在,而且甚至跌破了官方指导价760元/粒。2024年底,片仔癀的黄牛回购价格已经跌至500元左右,临期产品更是已经跌至350元。此外,片仔癀的麻烦还有原材料成本飙升。天然牛黄价格从2023年的65万元/公斤暴涨至2025年的165万元/公斤,麝香价格十年间上涨逾3倍。尽管片仔癀2023年提价28.8%,但医药制造板块的毛利率仍然下降2.93%,可见涨价的边际效应已经缓解不了成本带来的压力。几方因素合力绞杀之下,片仔癀增长乏力也就不奇怪了。在片仔癀刚公布的2024年财报中,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7.87亿元,同比增长7.25%;净利润29.77亿元,同比增长6.42%。这样的数字和以往动辄20%以上的增长相比,天差地别。而且从单季度来看,片仔癀更是出现了罕见的营收连续下降。2024年第四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3.2亿元,同比下降5.7%;2024年第一季度实现营收31.42亿元,同比下滑0.92%。对于片仔癀的???力,资本市场已经开启祛魅。自2021年至今,片仔癀市值从峰值蒸发约1700亿元,如今市值仅在1200亿元左右。联想到茅台市值较最高点缩水也超过40%。两者的跌落,标志着以“稀缺性+资本炒作”为核心的消费神话开始破灭。 03漫漫破局路爆款效应减弱后,片仔癀被迫直面产品的真实需求:治病。在此之前,屡屡被当成高档礼品送出去的片仔癀,已经给人留下保健品的刻板印象,以至于能让人忽略了片仔癀也是药品,也有严格的适应症限制。国内权威肝病专家,浙江省中山医院副院长叶卫江教授曾指出,片仔癀是用来治病的药物,不是保健品,对于肝病的治疗,有严格的适应症,不是所有肝病患者都能吃,想吃着防病保健的更不可取。因此,片仔癀也在不断增加产品的临床试验,想通过循证依据扭转产品定位来重新破局,放弃模糊的保健品叙事,让片仔癀回归药品本质。早在2017年,片仔癀即开启了片仔癀胶囊用于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试验。该临床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林丽珠教授团队牵头。2019年9月的总结会上,该研究结果显示,片仔癀具有延长患者总生存期的作用趋势,在减轻患者疼痛、稳定肝功能、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有明显作用。根据2024年年报,片仔癀已开展片仔癀增加治疗肝癌功能主治、片仔癀用于肝癌切除术后患者减少复发等11项临床研究,药理药效毒理研究23项及片仔癀热结中医理论研究1项,并新增发表研究论文23篇。不过,片仔癀开展的临床试验虽多,但是具有重磅价值的成果寥寥。而且,中药和化药的逻辑不同,片仔癀的配方并不对外公开,这也可能会增加临床的不确定性。为了破局,片仔癀也在大力研发创新药。年报显示,公司新增2个中药1.1类新药、2个中药3.1类古代经典名方,持续推进在研14个新药项目的临床前研究及临床研究工作。其中,中药新药方面,1.1类新药温胆片进入Ⅲ期临床试验;1.1类新药肠激安胶囊完成Ⅱb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具有明显的临床开发价值,即将进入Ⅲ期临床试验。化药新药方面,1类新药PZH2107完成Ⅰ期临床研究;1类新药PZH2108已启动Ⅱa期临床试验;1类新药PZH2113获CDE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不过,在2018年之前,片仔癀研发支出从未上亿元,如今研发费用占比也仅为2%左右。可以说,片仔癀在创新药领域的经验几近空白。在“九死一生”的创新药研发领域,这些项目成功概率多大,尚是未知数;其次,这些创新药项目大多是比较早期,就算一切顺利,等到成果落地,至少也是数年开外,对短期业绩不会助力。因此,片仔癀的业绩突围希望更多还在其多元化布局上。早在2014年,片仔癀就提出学习云南白药“药品+日化”模式,将日化板块作为集团重点要发展的业务之一。如今,片仔癀已打造了“片仔癀”及“皇后”等多个化妆品品牌,品类覆盖护肤、洗护、男士等。但时至如今,片仔癀的日化板块的增长速度并不尽如人意。在2020年之后,其营收规模和占比情况都呈下滑趋势,距离10亿元预期渐行渐远。在2024年中,片仔癀日化品业务营收7.52亿元,在总营收中占比仅7%,仍需加速创新与渠道突破,才能对公司的整体财务状况产生大的影响。 图:片仔癀日化业务一览,来???:锦缎研究院旧有的叙事逻辑失效之后,片仔癀与茅台一样,都在加速坠落的过程之中。这是中国消费市场走向理性的标志性事件之一。当消费的躁热褪去之后,当价值不能再靠营销而创造,企业唯有回归本质,如茅台需酿性价比更高的好酒,片仔癀需制造疗效更确切的好药,方能在新一轮周期中重生。危机亦是转机,但前提是变革要快和准。$片仔癀(SH600436)$ $贵州茅台(SH600519)$ $云南白药(SZ000538)$ 本话题在雪球有4条讨论,点击查看。雪球是一个投资者的社交网络,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点击下载雪球手机客户端 http://xueqiu.com/xz]]>
about 16 hours ago
wangdizhe(北仪小孩)今天央行释放政策利好,降准降息。。。但其实市场反应一般,一部分资金甚至认为“利多出尽见利空”,慢慢呈现高开低走迹象。。。到了下午,抛压更大,所以又紧张了。。护盘资金大概14:20入场,继续买沪深300etf基金,因此尾盘又拉起来了。。。这么大政策利好,不能跌啊,可谓“我命由我不由天”,所以三大指数均收红。。。收盘后,传出消息,中美将在本周末在瑞士进行“第一次会谈”。。。还没谈呢,美方就告知“本次会谈是恰巧”,所以谈成的概率基本没有,下周行情估计会承压。。。无所谓了,持仓继续拿着,继续看看上市公司业绩表现。。。。。。长江电力是我持有过的一只股票,30元上方出掉了。。。。2024年报,营业收入844.92亿元,同比增长8.12%。。归母净利324.96亿元,同比增长19.28%,扣非净利润增长18.17%。。。。。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发电量提升(2959.04亿千瓦时,同比提升7.11%)和电价优化(整体上网电价0.2855元/千瓦时,同比提升1.5%)。。也就是电价和发电量同比双增,当然还有财务费用同比减少14.29亿元至111.31亿元,资产负债率下降2.11个百分点至60.79%,债务结构持续优化。。。。总体看,2024年来水比较多,所以业绩也走得挺好。。核心优势在于控股国内16.45%的水电装机(7169.5万千瓦),也就是差不多全国水电装机量的六分之一。。。所谓的“六库联动”。。就是基于长江干流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葛洲坝这六大梯级水电站协同调度形成的核心技术,通过优化水资源利用和机组协同运行,实现发电效率、防洪能力及生态效益等多方面的综合提升,具体一个个来看:1、乌东德电站:发电量396.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56%,增速居六座电站之首。受益于乌东德水库来水偏丰,同比提升9.19%(1123.69亿立方米),叠加机组运行效率提升,成为增量主力。。。。Q4发电量84.7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9%,是q4唯一实现正增长的电站,主要因乌东德水库提前完成蓄水,汛末水位较高,枯期发电能力增强。。。。作为金沙江下游首座电站,其2024年电量占比提升至13.4%(2023年为12.3%),对整体业绩贡献权重增加。2、溪洛渡电站:发电量621.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05%,增速仅次于乌东德。。Q4发电量130.97亿千瓦时,同比下滑12.26%,主要因汛末来水骤减,水库水位回落较快。。。作为2014年投产的电站,折旧费用进入稳定期,毛利率水平高于三峡、葛洲坝。3、白鹤滩电站:发电量604.3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42%,增速放缓。主要因为2023年机组刚投产完毕,2024年进入正常运行后增速回归常态。。。。外送浙江、江苏电价分别为0.323元/千瓦时和0.325元/千瓦时,显著高于三峡(约0.25元/千瓦时),其电量占比提升20.4%(2023年为19.2%),拉动整体电价上行。。。Q4发电量139.69亿千瓦时,同比下滑6.02%。。4、向家坝电站:发电量334.11亿千瓦时,同比提升7.32%,增速平稳。其电价机制与溪洛渡联动,部分电量参与市场化交易,电价弹性较高。。。。Q4发电量67.68亿千瓦时,同比下滑13.57%,与溪洛渡同步受汛末来水减少影响。。5:三峡电站:发电量829.11亿千瓦时,同比提升3.29%,增速最低。。。三峡水库来水偏丰,但受汛末蓄水策略调整(最高蓄至168米,低于正常175米),发电量未能充分释放。。。。Q4发电量143.72亿千瓦时,同比下滑36.47%,创单季度最大降幅。主要因汛末蓄水导致下泄流量减少,且需为下游葛洲坝电站预留水量。。。。机组折旧进入后期(平均已运行18年),但汛末蓄水不足导致水头降低,发电效率下降。6:葛洲坝电站:发电量174.03亿千瓦时,同比下滑1.61%,连续两年负增长。作为径流式电站,其发电量完全依赖三峡下泄流量,Q4发电量34.14亿千瓦时,同比下滑24.51%,主因三峡蓄水导致下泄减少。。。执行成本加成定价,电价长期低于其他电站,2024年毛利率约45%,显著低于乌白溪向的60%以上。。。。长江电力这个生意,其实也要看天,主要是来水不好判断。。。比如2024年长江流域汛期(6-9月)来水偏丰,乌东德、三峡水库来水分别同比增速9.19%、以及9.11%,支撑前三季度发电量增长15.97%。。。。。但8月后流域降水骤减,9-10月长江上游天然来水同比偏少31%-45%,导致汛末蓄水不足。。。。三峡水库最终蓄至168米,较正常蓄水位低7米,影响四季度发电能力。为保障枯期供水,公司采取“金下优先蓄,三峡适度蓄” 策略,优先满足乌东德、白鹤滩蓄水需求,导致三峡蓄水进度滞后。。。。这一策略虽牺牲了三峡四季度发电量,但为2025年丰枯调节预留了空间,三峡年初水位同比提升1.88米至168.34米。。。。。看看分红,2024年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9.43元(含税),其中中期已派发2.10元,末期派发7.33元,总分红金额达230.73亿元,占全年净利润的70.07%,也就是全年每股分红0.943元。。。连续10年维持在70%以上,兑现了2021-2025年的分红承诺。。。长电70.07%的分红率远超水电行业平均水平(比如华能水电2024年分红率43.39%),更显著高于火电(约50%)以及核电(约60%)。。。。。。再看看2025年一季报,一季度实现营收170.15亿元,同比增长8.68%;归母净利润51.81亿元,同比大增30.56%,扣非净利润52.33亿元,同比增长31.49%。。。业绩整体走好,和年报类似,还是三个原因:来水,提价,省钱。。。一个个看第一是来水,2024年汛后枯水期长江上游水库群补水313亿立方米,叠加2025年初降水回暖,一季度发电量同比增长约12%,带动收入增长。。。等于业绩走好主要还是来水的原因。。。第二是提价,参与现货市场交易的电量占比提升至15%,部分区域峰段电价溢价达20%-30%,叠加跨省交易溢价,毛利率同比提升10.09个百分点至52.98%第三是省钱,三费占比同比下降17.82个百分点至6.66%,财务费用因债务置换优化减少4.2亿元。。。整体看,长电业绩比较稳定,只要投资别瞎玩,基本从一季度就大致能看到全年的。。。。机构当下认为,全年归母净利344亿元左右,同比增速5.96%的样子。。。总股本244.68亿股,那么每股收益大概就是1.41元,分红率大概70%,每股分红0.99元,对应股价29.35元,股息率3.37%。。。。。买长电时候,最好赶来水少的时候,那样容易低估。。。当时出掉,是因为股息都低于3%了,让我“忍无可忍”。。。。但对于它的业绩走势,我会长期关注的。。。投资就是比较,比的是估值性价比。。。但在这之前,要明白业绩走势,不明白这个,就难以做到“价值锚定”,主要是看未来,但要从过去开始看起,一边梳理,一边估算,一边修正。。。另外对于价格随时保持谨慎,多好都一样,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对于“质优价廉”的苛刻,就是安全边际思维。。。@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IXIC)$ $长江电力(SH600900)$ $上证指数(SH000001)$ 本话题在雪球有32条讨论,点击查看。雪球是一个投资者的社交网络,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点击下载雪球手机客户端 http://xueqiu.com/xz]]>
about 16 hours ago
各位朋友们,大家早上好,中午好,晚上好。三娘研究白酒也有段时间的了,基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白酒业绩具有很严重的滞后性,这个主要原因在于经销商。白酒的优势在于其库存不过期。因为白酒没有过期之说,所以对于白酒企业或者经销商来说的话,他们都敢大量的囤酒。这让人不知道,目前市场上的白酒库存情况是怎样的。但白酒整体增速放缓是大家的共识。不过???这样的环境中,还是有优秀的企业,让人非常敬佩,能够在逆风的环境下逆风飞扬。接下来我们看一些数据:一、瓶单价任何营收的增长,都是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量、一个是价。茅台营收的增长,是量价齐升的结果。瓶单价从18年的556元,上升到24年的964元。销量从6.2万吨,提升到8.3万吨。茅台的营收是来自于量价齐升的结果。对于供不应求的茅台,市场价和出厂价之间存在巨大鸿沟的茅台来说,这个生意太好做了,手里可以打的牌太多了。茅台的单瓶成本还是能匹配器单瓶价格的上涨,虽然茅台的毛利率超级高。接下来看五粮液。作为浓香型白酒的五粮液,有一个必然的规律,那就是会伴随着低端白酒,那这些低端酒怎么办的呢?倒掉可惜,只要能赚钱,肯定还是会卖的。五粮液的营收从18年的377亿,提升到24年的831亿。但是销量却从19万吨跌到了16万吨。单价从93元提升到242元。五粮液的增长是来自于价格的增长,是其调整产品结构的增长。不过24年的五粮液,同比23年,还是实现了量价齐升的态势。五粮液的单瓶成本也是上升的。只是价格上升更快。接下来看泸州老窖,泸州老窖酒也十分优秀。泸州老窖的营收从18年的129亿增长到24年的312亿。销量从18年的14.6万吨逐年递减到21年的7.8万吨。然后又开始回升,到24年的10.4万吨。有一定的起伏。但是泸州老窖的瓶单价却上涨非常快,从41元上涨到142元。泸州老窖的增长,最大的动力来源于价格的提升。泸州老窖神奇的成本端上升的完全没有单价的快。然后我们看汾酒,汾酒近几年的表现,也是相当相当的优秀。汾酒是清香型白酒,其产量受到制约的因素很少。不像酱香型白酒,需要五年的时间,需要好的地理位置。浓香白酒需要越老的窖池,能够产能越优质的白酒。清香只需要地缸,就能生产,无时间、空间的制约。汾酒营收从18年的93亿,增长到24年的359亿。单价从64元上涨到77元。汾酒业绩的提升主要来自于销量的增长。从7.2万吨到22万吨。这可谓是一个巨大的增长。汾酒在销量上,已然超越了五粮液、洋河。汾酒的单瓶成本最神奇,竟然呈现下降的趋势。接下来看洋河。洋河的营收增长在24年被打断,出现大幅度下滑。洋河的销量,也是???山车的。从18年的21万吨,到21年的18万吨,再到24年的14万吨。洋河的销量肉眼可见的在下滑。虽然洋河的瓶单价在上涨,从18年的51元,上涨到24年的96元。我们可以看到,洋河增长乏力,无论是销量还是单价。洋河的单瓶成本上涨了2倍,但是单瓶价格却没有上涨2倍。还有最近的优等生,古井贡酒。古井贡酒营收从18年的85亿,增长到24年的229亿,增长速度超快。销量从8.2万吨增长到12.8万吨,瓶单价从48元,增长到84元。古井贡的增长是量价齐升的增长。古井贡酒的单瓶成本上涨没有瓶单价快。成本端控制不错。一家营收的增长,最好的是来自于量价齐升,说明产品又受欢迎,大家还能接受其价格的上涨。因为白酒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所以,我们看经销商的数据也非常重要。二、经销商的数据茅台的经销商,是逐年递减的。但是在24年,茅台为了发展系列酒,还是加大系列酒的招商力度。茅台经销商的营收,其实从19年到23年,基本没有怎么增长。这是茅台自己控制的结果,这一阶段,茅台大力发展直销。直销的利润更高,茅台也更愿意做。没有把更多的资源倾向于经销商。这点其实也能理解。24年,茅台平均每个经销商能做4262万的营业额。五粮液的经销商数量是从2476个到3711个。每个经销商的能力也在提升。这样的经销商状态是最佳的。经销商数量增加,单个经销商的营收也在增加。24年,五粮液平均一个经销商能做2240万的营业额。点赞。接下来看泸州老窖,泸州老窖就没有这么好的了。这几年,泸州老窖的经销商数量在下降。但是泸州老窖单个经销商的能力却在提升。每个经销商都很能打。24年,泸州老窖,每个经销商能做1747万的营业额。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下汾酒汾酒的经销商相当给力。经销商的数量,从18年的2355个,增长到24年的4553个。平均每个经销商的营收,也是几乎翻倍。24年,每个经销商的营收有788万。接下来再看洋河洋河???经销商数量多,但质量不佳。洋河的经销商数量下降非常厉害,虽然单个经销商的营收有所增长,但是还是相对其他同行来说,比较弱。24年,洋河单个经销商的营收仅为319万。古井贡的情况跟汾酒就非常像。经销商数量,从18年的2951增长到5089个,每个经销商也非常能打,从贡献344万的营收增长到449万的营收。这种双增长的态势,对企业来说,是最友好的。三、销售费用率接下来,我们可以看各家公司的销售费用率的趋势,可以看出这家公司的品牌力怎样。茅台的销售费用率是最低的,这品牌能力也是最强的。茅台的销售费用率,控制在3%上下,简直太优秀了。接下来看五粮液五粮液的销售费用率一直以来控制在10%左右,24年略有增长。五粮液的品牌能力也是相当不错。接下来看泸州老窖大家看,泸州老窖的销售费用率是逐年下降的,说明泸州老窖的品牌已经深入人心,无需再投入大量的销售费用就可以保持业绩的增长了。看看汾酒汾酒也实现了,业绩的增长无需靠大量的销售费用投入了。销售费用率也控制在10%左右的了。这也太优秀了。洋河的销售费用率却是逐年上升的。说明洋河的品牌力,还需要再建设。古井贡酒的销售费用率,这几年有所下降,不过还是在30%左右。看似比较高,但其实古井贡酒是把返利算到销售费用里面去了。我们看整个趋势可以看到,古井贡酒在销售费用率的控制上,还是做得比较好的。四、净利润率茅台的净利润率是最高的。这是无敌的。茅台的净利润率高达50.54%,一元的营收,变成5毛钱的现金流。五粮液的净利润率在35%左右。也是相当优秀的。泸州老窖,这几年相当优秀。从26.7%提升到43.19%。汾酒一样优秀,净利润率从15.63%提升到34%。这种经营管理能力,得点大大的赞。洋河24年的净利润大跳水,从30%左右,断崖下跌到23.11%。古井贡酒的净利润有所上升。从19.52%上升到23.4%。小结茅台是最优秀的。要实现业绩的增长也是最容易的。可以增加经销商,可以提高单价,还有产量的提升。手里可以打的牌最多。五粮液的话,这几年在销量上,是呈现下降的趋势。如果品牌力能够得到提升,销量上能更进一步,五粮液也是无敌的。泸州老窖的增长,也是来自价格的提升,经销商这几年是下降的趋势,如果能增长一下,必然带动更多的销量。汾酒目前看,销量增长很快,如果单价还能提高,品牌力继续增强,汾酒未来前途光明。洋河在销量下滑,把自己公司的内部问题解决好,人的问题解决好。也还是有机会更进一步的。古井贡酒非常优秀,公司文化狼性。品牌上能更进一步,费用端能下降一些,净利润率会得到提升。从目前的数据来看,茅台是最优秀的。汾酒是进步最快的。各位是怎样看的呢?本话题在雪球有38条讨论,点击查看。雪球是一个投资者的社交网络,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点击下载雪球手机客户端 http://xueqiu.com/xz]]>
1 day ago
2025年一季度财报一出,中药界的两大“顶流”——片仔癀和云南白药,又双叒叕被拉出来“比美”了。一个靠“一粒药卖760元”撑起千亿市值,一个靠“牙膏卖到全国第一”稳坐日化头把交椅。这俩活宝的财报,就像两个性格迥异的学霸:一个闷声发大财,一个卷到飞起。咱们今天就来扒一扒,到底谁更“能打”!一、赚钱能力:片仔癀“抠门”但会过日子,云南白药“大方”但利润狂飙片仔癀:一季度营收31.42亿元,同比下滑0.92%,但净利润10亿元,反而涨了2.59%。这操作就像“奶茶店销量降了,但涨价+省广告费,利润反而更高”——毛利率从47%降到45%,但销售费用直接砍了38%,最终每卖100元能净赚32元,比去年还多赚0.8元。把我惊的直呼:“这波操作,666!”云南白药:营收108.41亿元,同比微增0.62%,但净利润19.35亿元,暴涨13.67%!工业毛利率飙到68.34%,工业收入同比涨7.63%。这就像“卖牙膏的突然开始卖高端护肤品”,利润直接起飞。不过,云南白药也“抠”了一把:销售费用降了13.23%,管理费用降了3.12%,但研发费用涨了4.96%——这波“降本增效+偷偷搞研发???,堪称“闷声发大财”的典范。二、业务结构:片仔癀“药+妆”双线作战,云南白药“工业+商业”两点开花片仔癀:核心业务:肝病用药(比如片仔癀锭剂)扛起大旗,但成本压力山大——牛黄两年涨了154%,单粒药成本飙到210元。不过,片仔癀直接提价到760元/粒,还新增了32家国药堂,找了220个名医坐诊,医院渠道销量暴涨21%。黑马业务:化妆品一季度卖了1亿元,同比暴涨41%!珍珠霜、珍珠膏在天猫、京东美妆榜排前三,复购率高达38%。这波操作,简直是“中药老字号玩转美妆圈”的教科书。海外布局:东南亚销量涨了35%,还和泰国正大集团合作建厂,从“出口产品”变成“当地制造”。这波“出海”,直接对标云南白药牙膏的全球化野心。云南白药:工业板块:收入44.70亿元,同比涨7.63%,毛利率68.34%。核心产品(比如云南白药气雾剂、牙膏)继续稳坐市场第一,但应收账款同比增长10.08%。商业板块:收入63.71亿元,但毛利率只有6.21%。这就像“卖牙膏的突然接了个超市批发单”,虽然营收高,但利润薄。AI转型:云南白药直接接入DeepSeek大模型,上线数字员工“白小柒”“重小楼”,搞智能营销、辅助研发。这波操作,简直是“中药老字号玩转AI”的先锋。三、现金流与风险:片仔癀“囤货狂魔”,云南白药“应收账款压顶”片仔癀: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9.16亿元,同比暴涨72.33%!这得益于“卖货收现金30.4亿元”+“拖供应商账期更长”。更绝的是,片仔癀囤的牛黄足够用到2030年,堪称“中药界的仓鼠”。云南白药:经营性净现金流7.14亿元,同比涨35.39%,但应收账款高达109.24亿元,同比涨10.08%。这就像“卖牙膏的赊账太多,钱暂时收不回来”——虽然利润涨了,但资金回笼速度得提上日程。四、分红与估值:片仔癀“抠门”,云南白药“大方”片仔癀:摊薄每股收益1.66元,但股息率不足1%,堪称“中药界的铁公鸡”。云南白药:基本每股收益1.08元,股息率4%左右,分红率高达90.09%!这波操作,简直是“股东的贴心小棉袄”。五、总结:中药界的“茅台”和“牙膏大佬”,谁更香?片仔癀:靠“稀缺原料+品牌溢价+跨界美妆”撑起千亿市值,但研发费用占比仅2.5%,长期创新压力不小。这就像“中药界的奢侈品”,赚的是高端市场的钱。云南白药:靠“牙膏+日化+AI转型”稳坐行业龙头,但商业板块毛利率低,应收账款压力大。这就像“中药界的日化巨头”,赚的是规模效应的钱。最后灵魂拷问:如果你是投资者,会选“抠门但会过日子”的片仔癀,还是“大方但赊账率高的”的云南白药?答案: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全都要!(毕竟,中药界的“茅台”和“牙膏大佬”,谁不想一起抱回家呢?哈哈)上述内容仅作参考,非投资建议。本人能力有限,若有疏漏、笔误或数据偏差,还望海涵,感谢理解!#雪球星计划# #今日话题# $云南白药(SZ000538)$ $片仔癀(SH600436)$本话题在雪球有5条讨论,点击查看。雪球是一个投资者的社交网络,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点击下载雪球手机客户端 http://xueqiu.com/xz]]>
1 day ago
一,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2025年3月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生猪3063万头,环比增长40.7%3%,同比增长20.4%。2025年1-3月,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合计屠宰生猪9056万头,同比增长8.1%。2024年,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占全国出栏量的比例为48.07%,占比较2023年提升0.7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占全国出栏量的比例震荡提升。二,十六省市宰后均重与猪价4月生猪价格维持小幅震荡,宰后均重持续提升后,距平月末小幅回落但仍处于历史同期次高水平,显示出行业目前压栏压力较大。三,猪肉价格4月生猪价维持小幅震荡,猪肉价格缓慢下滑。在生猪价格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的情况下,近期猪肉零售价却持续高于去年同期,显示出鲜肉需求的回升。四,利润以上数据仅为简单测算,仅供参考。(注:计算方法屠宰毛利=出栏均重*0.75*白条出厂价-当月均重*生猪均价批发毛利=出栏均重*0.75*(白条批发价-白条出厂价)零售毛利=出栏均重*0.75*(猪肉零售价-白条批发价))五,HN省日度屠宰量2025年4月HN省共屠宰生猪270.6万头,同比增长40.57%,环比增长5.61%。1-4月合计屠宰生猪1060.58万头,同比增长21.89%。六,HN省屠宰量与猪价4月生猪价格维持小幅震荡,HN省生猪屠宰量震荡提升后5月初迅速减少。七,HN省重点淘汰母猪屠宰企业屠宰量HN省六家重点监测淘汰母猪屠宰企业4月总屠宰量为10.56万头,环比增加41.01%,同比增加38.87%,占全省总屠宰量的比例为3.9%,占比较上月增加0.98个百分点。八,开工情况HN省2025年4月有开工记录的屠宰场共171家,虽然比3月增加16家,比去年比去年同期增加14家,但是其中屠宰天数小于10天的屠宰企业由上月的7家增加至29家,4月仅开工1天的达到21家,很明显是为了防止企业被屠宰系统锁定而进行的预防性操作。开工数大于10天的屠宰企业142家,比上个月还减少了6家。九,分析一季度全国生猪出栏同比增长0.1%,但一季度规模以上生猪屠宰企业屠宰量增长了8.1%,显示出屠宰行业规模化程度的进一步提升。同时一季度猪肉产量增长1.2%大于出栏量增幅,显示出均重的增长。4月全国宰后均重继续提升,且已经达到历史同期最高水平,行业压栏压力较大。一季度生猪出栏量和猪肉产量同时增长,行业成本同比也明显下降,但今年一季度全国生猪均价高于去年一季度,盈利水平更是大幅改善。这其中一方面是冻肉库存大幅下降,需要大量鲜肉替代冻肉供给,另一方面则是猪肉需求的明显改善。$牧原股份(SZ002714)$ $天康生物(SZ002100)$ $双汇发展(SZ000895)$本话题在雪球有2条讨论,???击查看。雪球是一个投资者的社交网络,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点击下载雪球手机客户端 http://xueqiu.com/xz]]>
1 day ago
军工,在这个时候,“爆发”。除了“事件催化”,还是“事件催化”。因为,做“业绩反转或修复”的,目前还基本处于“左侧”待定区域。而且,这一板块,“较为特殊”。前两年,大富翁对于“军工板块”的梳理时,有过分析,因为这一行业,“主要的订单”,是源于TO G,也就是Government。而我们从“业绩”导向来进行梳理的话。军工板块,整体在2024业绩下滑明显。其中,国防军工(中信)板块2024年实现营收4191.79亿元,同比-12.85%,实现归母净利润152.58亿元,同比-45.03%另外,今年“一季度”来看,2025一季度板块实现收入773.29亿元,同比-14.36%,归母净利42.01亿元,同比-28.87%。所以,板块的整体业绩上,也就是上面的这类成绩单的“数据”。但是,“局部细分板块”,确有值得研究的地方。因为,虽然行业因素导致整体板块利润修复不明显,但是上游的信息化、新材料等上游领域的部分标的在需求、订单甚至业绩层面已出现明显好转迹象,这类“新兴”细分领域,有望率先于整个板块而先于反弹。另外,近2年,“周边不太平”。大富翁盯着军工板块中,一个“较为重要”的子领域,就是——军贸。大伙可以留心下。因为短期,“印巴”导致的事件催化,目前排头上涨的,就是偏“军贸”的这一核心股。而且,A股不少的军工类上市公司,将这一“业务”在2024~2025开始,作为了主要发力的点。原因就是“国际局势”相对复杂多变,且在2025,有多国已经“提高了国防预算”,目前全球的军费开支,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当然,各国的“国防压力”也水涨船高。所以,“老特”一上台,就要宣布“对欧、对乌”,削减这方面的“开支”,它们作为全球军火龙头,也招架不住了。此外,国内方面,自25年2月份起,部分企业的基本面已出现明显改善,其中航天、导弹细分方向的改善最为明显,部分上游企业订单规模同环比有明显好转,在资产负债表端体现出了下游需求放量的态势,此外部分企业公布的订单数据也显示了下游已逐步进入高景气阶段。而短期内,“印巴”的冲突,为何对咱们A股中的“偏军贸”的企业,有所博弈上涨呢?这是因为,老巴与我国在军贸进出口贸易上依存度较高,尤其是集中在航空、航天、航海等高价值武器装备领域。而根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和平研究所的统计,老巴,是我国重要的军贸产品进口国,而按照该研究所的军贸指标统计,在过去五年,2020~2024年期间,咱们对老巴的军贸出口指标占总军贸出口指标的63.02%,而老巴呢,则它的军贸进口指标中有81.15%来自中国!而具体的军贸产品来看,目前根据国内外媒体已报道披露的,老巴进口了我国的,包括歼10CE战斗机、LY-80中程防空系统(红旗16出口型)、红旗-9/P远程防空导弹系统、054A/P性护卫舰等航空航天航海武器装备系统。而且,短期内,这一交火的地区也比较特别,在“克什米尔”,这是紧挨着咱们的。所以,逻辑上,老巴作为咱们军贸重要的进口国之一,和咱们的这方面的关联度较高,因而,A股上面,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军贸板块”个股的上涨。目前,“一梯队”已经起飞,随后,就是观察,如若“印巴”反复,那么则会进一步的轮动咱们的“军贸板块”的???二梯队相关公司因事件催化的补涨。逻辑上来讲,这是一个“主题打野”的板块,目前“业绩”的修复,还相对有限,但是,局部的偏“军贸、新兴材料”的细分板块,则先于整个行业而率先因“事件刺激”而启动。因而,这类细分板块,是可以先行关注的,对于“主题选手”来说。而至于“印巴”的后续,这个超出我的“分析范围”了,这个,就交给军事专家来给出观点了。对于普通人来讲,如果想要在这类“事件驱动”而导致的“主题行情”中,分得一杯羹,我的建议是——ETF。你比如,像“军工龙头ETF”等,没有个股的波动大,但是,依旧能够感受事件催化下的主题风格的打法策略。所以,对于小散来讲,如果笃不定相关公司,无深度分析公司业务、业绩比重及历史财务指标的能力,唯有“ETF”是相对不错的可选。但是,近年来,地缘事件频出,真希望,能保持和平下去,珍惜和平,要不然,受苦受难的,还是那些地区的相关百姓。但是,就像钱学森将军所讲,“有剑在手,但是可以不用”,所以,咱们在2025年“多国提高国防预算”之下,咱妈,也相应的,对于这一方面的“订单需求”有所放量,尤其是一些“新兴”的军工科技领域,比如“无人机”等等先进设备领域。所以,这一“外围环境”变化之下,预计,此前军工板块的业绩触底,会有逐步的带动回升的作用。但是,从“打法”上,目前还主要偏“事件驱动”的主题打法。本话题在雪球有0条讨论,点击查看。雪球是一个投资者的社交网络,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点击下载雪球手机客户端 http://xueqiu.com/xz]]>
1 day ago
2025年,京东以“品质外卖+低佣金+物流协同”策略高调进军外卖市场,与占据70%份额的美团展开正面交锋。这场战役不仅涉及用户补贴、商家争夺与运力比拼,更是即时零售基础设施与生态协同能力的终极对决。以下从竞争格局、核心竞争力、估值及后市投资价值展开分析。一、竞争现状与策略对比 1. 京东的进攻逻辑(1)差异化定位:主打“品质堂食外卖”,以连锁品牌商家(如瑞幸、海底捞)为核心,通过“0佣金初期政策+长期5%低费率”吸引优质供给,并依托达达130万骑手和智能调度系统实现30分钟送达。 (2)物流协同:利用京东物流午间运力闲置(波谷利用率38%),通过外卖订单摊薄边际成本,同时以“外卖赠PLUS会员”反哺电商用户黏性。 (3)数据整合:打通外卖消费与3C家电购买行为,探索跨场景精准营销(如“买空气炸锅用户减少炸鸡订单”)。 2. 美团的防守策略(1)护城河加固:凭借680万活跃骑手、5.82亿年交易用户及超脑算法调度系统,强化履约效率;推出“钻石商家计划”降低KA客户抽成至18%,并通过“二选一”协议限制商家多平台运营。 (2)即时零售扩张:美团闪购日均单量近1000万单,覆盖全品类,2024年已实现微利,形成“高频外卖+低频闪购”的流量闭环。 (3)成本控制:通过无人配送试点(如无人机)及算法优化,应对骑手社保成本上升(2025Q2起缴纳),预计运营效率提升可覆盖新增支出。 二、核心竞争力与护城河1.美团 :(1)强大的即时配送网络 :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