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feeds: blogs, news, RSS and more. An effortless way to read and digest content of your choice.
Get Feederyihui.org
Get the latest updates from 中文日志 on Yihui Xie | 谢益辉 directly as they happen.
Follow now 59 followers
Last updated about 2 years ago
almost 3 years ago
酸酸的桑葚 浸入醇甜的酒酿 清苦的苦瓜 敷上蜂蜜 腥的肉丝 抖进糖砂 大火中浓郁的香 无味的硬花生 搅进糖稀 停不下来的嘎嘣 煮开花的绿豆 冻进糖水...
almost 3 years ago
好嘛个杨阿姨 公然违抗我的三令五申 又备了生日礼 黄老师赶来 双手奉上 子恺散文漫画集 惊天一问:三十九? 才二十八岁 零一百二十个月的我 暗暗叹息 内心甚至几乎小声哭泣 却强装镇定...
almost 3 years ago
一条狗 地阔凭狗跃、天高任狗追 扯着脖子上的铁链做这般白日梦 一面葵 扭头在满天阴云中 寻找太阳的方位 一只蛾 在窗缝射出的一线灯光下 来来回回地进退 一个人 哆嗦着想打开门锁 却被黑影拖回走廊深处...
almost 3 years ago
阿呆在学校 做了一本父亲节小书 书中问他 最想送爸爸什么礼物 阿呆写道 一口新的不粘锅 免得爸爸 隔三差五 需要拿螺丝刀 重新拧紧 家里那锅的松垮垮把手 哈...
almost 3 years ago
过去的日子 云淡风轻 风平浪静 异乡的异客 不在中国 所以不过中国的节 不是美国人 所以不过美国的节 过去的日子 云淡风轻 风平浪静 在磕磕绊绊的小过节中...
almost 3 years ago
一冰箱的剩菜饭 欲请钟大仙 来随意聚个简餐 前后请了两遍 还是巍然不动如山 大仙回曰 这大周一的恐怕不便 大家上学的上学 上班的上班 我还急着赶论文死线 这听来着实可怜 我一声慨叹...
almost 4 years ago
昨晚睡觉之前抬头瞄了一眼后院的夜空,看到一钩新月,略微发红。其尖其长,都超出我以前看过的钩月。看了一下日历,六月初三。 此前读了两遍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其中第一句第二个词“地白”又让我稍微回忆了两分钟儿时的月色。不得不说,我已经多年没有注意过月光照耀下的“地白”这种景象,但小时候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夏天的夜里,吃完晚饭洗完澡,因为月光照耀下村里的景色都和白天烈日强照时大不一样,真的是月色如水如练,所以让我感到非常新鲜,会开心地四处跑。在前面《故乡的原风景》中,我便专门写了一段那时候的月色。 为什么长大后很少再注意到月色了呢? 我想这主要是因为长大后的绝大部分时间都住在钢筋水泥、灯火通明的城市里了,人造的灯光掩盖了月光。其次是因为生活节奏变得紧张起来,不紧张的时候夜生活也变得丰富得多,学习、工作、笙歌、饕餮、鸡飞狗跳,让人很难想到外面还有什么月光如练。 如果我们不再注意到月光,那月亮的存在还有意义吗? 思考自己存在的意义这种问题,往往让人感到有些恐慌。害怕答案是没有意义,或找不到意义,或者担心现在好不容易找到的意义有一天会消失——相聚离开,都有时候,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 前年我提到爱默生关于成功的定义,它的最后一句话是“至少有一个人的生活因为你的存在而变得轻松一点”。这是把存在的意义寄托在他人身上,可能也是最常见的“意义”。我们常常听到“我辛辛苦苦就是为了你”这样的话,尤其是家长对孩子。我个人不是很喜欢这种绑架他人的话,尽管我知道它是出于善意。背负另一个人存在的意义,实在让人感到沉重。幸运的是,我成长过程中从没听我爹这样对我说过。我很清楚他辛辛苦苦就是为了我们弟兄二人,但他往往身教而不言传,从不明说。 人的存在是为了孩子,相信大多数家长都是这么想;连达里奥也不例外,打拼一生要留下财富保护家人。问题是,这样有没有让孩子因为家长的存在而变得轻松一点?本狗爹并不是传统意义上负责任的爹。至少当前阶段,我在克制要将我的物质财富传递给孩子的想法,也不想将我打下的江山拱手让给他们。我希望他们可以活出他们独立于我的完整精彩人生,即便这样会让他们吃苦。而我的精神财富基本上都是公开的(如果这也算得上财富的话),他们将来是否看得上或是否愿意继承,是他们自己的事,与我无关。当前阶段,我只是教他们识字、为他们写故事,希望他们能养成阅读的习惯,但就算他们走不上这条路,那也无妨;我本来就享受写这些故事,不需要此事有更多的附加在孩子身上的意义。 其实爱默生那句话有一处微妙,那就是它用的是完成时。他列举的种种成功之中,只有这一句的时态是完成时。确切翻译的话,应该加个“曾经”——“至少有一个人的生活曾经因为你的存在而变得轻松一点”。 我觉得有了这个“曾经”的限定后,存在的意义无论对人对己,都会轻松得多。可惜人似乎有一种追求永恒的本能,就像《西方哲学简史》中所说的: 不断有人投身哲学领域进行研究的目的之一便是追求永恒。这种追求是一种本能,最早是出于对生活的热爱和灾难的躲避。 若想追求永恒的意义,那大概只能像保尔柯察金那样“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奋斗终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