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feeds: blogs, news, RSS and more. An effortless way to read and digest content of your choice.
Get Feederplink.anyfeeder.com
Get the latest updates from 架构师之路 directly as they happen.
Follow now 41 followers
Last updated 2 days ago
3 days ago
今年4.8启动创业,6月份是第三个月,和大家做一个6月份的社群总结汇报。经过几个月的打磨,社群的日常流程基本跑通了:1. 活动2. 直播3. 福利4. 问答5. 日常思考以6月份为例,6月份的主题是【职业规划】。【第一点】四场活动6月份策划了4场活动:1. 技术这条路,到底有没有前途?2. 职业之路,到底能不能复制?3. 职业之路,到底能不能规划?4. 如果能规划,典型路径是怎样的?每次活动,都有非常多童鞋参与作业。【第二点】两场私域直播6月份做了两场私域直播:1. 《管理转型》,6.72. 《职业规划》,6.28直播情况都比较火爆,感谢大家周末抽时间参与学习。【第三点】四轮福利6月份策划了四轮福利:1...
5 days ago
《架构师之路:架构设计中的100个知识点》75.群消息昨天《群消息已读回执,为什么这么难?(第74讲)》,有朋友反问:你凭什么默认群消息只存储了一份?今天来聊聊这个问题。群消息,究竟存一份还是多份?任何技术方案,都不是天才般灵感乍现想到的,一定是一个演进迭代,逐步优化的过程。 群信息,用户信息,群成员关系都是基础数据:group_info(gid, group_info);user_info(uid, user_info);group_members(gid, uid);假设一个群(gid)里有4个成员,其中:1. 三个在线(A, uid1, uid2);2. 一个不在线(uid3);A发送了一条消息,很容易想到,对于不同的群友消息存多份,每个群友一个队列来存储。但由于在线的用户会实时的收到消息,所以暂定只为离线的用户存储。 用户收到的群消息,也是基础数据:user_msgs(uid,msgid,gid,sender_uid,time,content);很容易想到,整个群消息的发送流程如上图1-4:1. 发送消息;2. 查询状态;3...
6 days ago
《架构师之路:架构设计中的100个知识点》74.群消息已读回执零、场景描述每当发出一条微信消息,都希望对方尽快看到,并尽快回复,但始终不知道对方是否阅读。微信用于个人社交,产品设计上,在线状态,强制已读回执都有可能暴露个人隐私,故微信并无相关功能。钉钉用于商务交流,其“强制已读回执”功能,让职场人无法再“假装不在线”,“假装没收到”。群消息的流程如何,接收方如何确保收到群消息,发送方如何收已读回执,究竟是拉取,还是推送,是今天要聊的话题。一、群消息投递流程,以及可达性保证核心问题1:群消息,只存一份?还是,每个成员存一份?答:存一份,为每个成员设置一个群消息队列,会有大量数据冗余,并不合适。核心问题2:如果群消息只存一份,怎么知道每个成员读了哪些消息?答:可以利用群消息的偏序关系,记录每个成员的last_ack_msgid(last_ack_time),这条消息之前的消息已读,这条消息之后的消息未读。该方案意味着,对于群内的每一个用户,只需要记录一个值即可。解答上述两个核心问题后,很容易得到群消息的核心数据结构。群消息表:记录群消息。group_msgs(msgid, gid, sender_uid, time, content);各字段的含义为:消息ID,群ID,发送方UID,发送时间,发送内容。群成员表:记录群里的成员,以及每个成员收到的最后一条群消息。group_users(gid, uid, last_ack_msgid);各字段的含义为:群ID,群成员UID,群成员最后收到的一条群消息ID。在核心数据结构设计完之后,一起来看看群消息发送的流程。业务场景假设:1. 一个群中有A, uid1, uid2, uid3四名成员;2. A...
7 days ago
《架构师之路:架构设计中的100个知识点》73.网页端收消息场景描述在网页端登录的用户A,有两类发送给他的消息:1. 系统发给A的“系统通知”;2. 用户发给A的“聊天消息”; 系统侧,一般来说,对每一个接受消息的用户都有一个“待收消息”的队列,里面存放了需要给这个用户的所有消息。 用户A,如果是在网页端登录,有几种常见的收取消息的方式呢?常见的方案有3种。 方案一、轮询拉取轮询拉取,这是最容易想到的实现方式:1. 网页端起一个timer,每个一段时间(例如10秒),发起一个轮询请求,拉取队列里的消息;2. 如果队列里有消息,就返回消息;3. 如果队列里无消息,就10秒后再次轮询; 这种方式的优势是:实现简单,直观且,容易理解,互联网兴起时,人数不多的聊天室就是这么玩的。画外音:我最早玩的聊天室,是创办于1996年的互联网老站碧海银沙,大家听过吗? 缺点也很明显:1. 实时性差:最坏的情况下,1条消息进入队列后,10s之后才会收到;2...
7 days ago
社群模块:用户思考主题时间:4.14【第一部分:用户思考+输出+行动】这是我(徐石头)今天的15分钟思考:我是从教师转行到程序员,大学专业是汉语国际教育,大部分同学当老师,而我不想当老师,我不喜欢第一天就可以看到退休的生活。一开始学编程的时候,对没有基础的我来说确实很难入门,也想过放弃。老板要我做一个医院官网,就是做不出来,结果被辞退了。换一家公司后,为了能够完成工作留下来,主动加班学习,下班后在出租屋继续学习,解决不了问题做梦都想着,晚上睡不着,凌晨醒来研究解决到天亮,同事戏称码神。一年内公司主动给我加两次薪,升任主管。十年前,我是在网上和人争论哪门语言哪个技术牛逼能够吵一天的人。十年后,我更关注怎么写好每一行代码,怎么做好一个产品,怎么用技术推动业务发展。技术就是细节,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在大部分人无法理解的 0 和 1 世界,我自得其乐,为每一个优化进步满心欢喜。我曾写过一句话,愿无岁月可回首,且与代码共白头。【第二部分:沈剑反馈】10年前我写文章的时候,经常和不同意我的留言争论,特别上头。后来我问元认知思考:别人不同意我,为什么我会上头,为什么我会争论?原来,我想让所有人都认同我。后来,我成长了:输出,与我有关;认不认同,和我无关;我们不能让所有人满意,没有义务帮助无关的人成长。元认知这个工具很有意思,能够更深刻的反思,让自己更清楚的认识自己。以上,分享给你。==全文完==这是一个什么社群?- 专注职场发展;- 不宣扬焦虑,鼓励接纳,鼓励行动;- 大家相互激励,一起行动,拿到结果;- 一年至少50场活动,至少12场私域直播。如何加入社群?微信群?见图中二维码,加入社群后会拉群。《40岁,创业2个月了,人生总得做点啥...》 文章原文
8 days ago
我的第一本架构译作,也是《分布式系统模式》的首译,进入了JD图书销量榜与JD新书热卖榜双榜单。JD图书销量榜JD新书热卖榜画外音:计算机与互联网大类,软件工程及软件方法学二级类目榜单。目前几乎都是AI书籍的天下,在架构类书籍几乎无人问津的今天,能有此成绩,实属不易,感谢大家的支持。《分布式系统模式》是什么类型的架构书籍?关于“分布式系统模式”(似乎是废话=_=)。什么是模式?模式,是对于重复出现的问题,提炼专家经验,能够实现高效复用的解决方案。设计模式,是经过验证的面向对象设计的经验结晶。分布式系统模式,是经过验证的分布式系统架构设计的经验结晶。有本书讲解了30种常见的架构模式:就这么说,但凡搞分布式系统架构设计,上面这些架构模式,你都是逃不开的。本书的作者是谁?本书的译者是谁?陈斌,NETSTARS CTO技术著作:《一本书读懂支付》《AI驱动软件开发》翻译著作:《架构即未来》《架构真经》《数据即未来》《区块链启示录》《Python机器学习》《企业AI战略》沈剑,“架构师之路”主理人,架构经验丰富,之前没有出书/译书经验,这是他的第一次。他很爱惜羽毛,对书籍的质量要求很高。有什么福利吗?新书上架,7折(原价99)。库存还有多少本?上次问出版社,据说有500本,前几天卖了一批,应该还有货。如何购买?有位朋友在群里给我留言:架构师之路,白嫖了10年,这一次,补票的时候到了。处女译作,感谢大家的支持。 文章原文
9 days ago
《架构师之路:架构设计中的100个知识点》72.系统通知架构设计什么是系统通知?广义系统通知:1. 有1对1的通知,有一对多的通知;2. 有相对实时的业务通知,有能够容忍一定延时的系统通知;任何脱离业务场景的架构设计都是耍流氓,不同业务场景下的系统通知,究竟是推还是拉呢? 第一大类:系统对1的通知典型业务,计数类通知:1. 有10个美女添加了你为好友;2. 有8个好友私信了你;很多业务经常有这类计数通知,通知结果只针对你,这类通知是推送,还是拉取的呢?常见的有这样一些实践: 如果业务需求对计数需求需要实时展现,例如微博的加好友计数,假如希望实现不刷新网页,计数就实时变化:1. 登录微博时,会有一个计数???拉取,对网页端的计数进行初始化:int getCountByType(int countType)2. 在浏览微博的过程中,一旦有人加你为好友,服务端对网页端进行实时推送,告之增加了1个(或者N个)好友:int addCountByType(int...
11 days ago
6月社群主题:职业规划模块:私域直播标题:《职业规划,我们究竟如何做选择?》时间:6.28 20:00直播讲些什么内容?1. 上篇(回顾) - 我走的路,到底有没有前途? - 职场之路,到底能不能复制? - 职场之路,到底能不能规划? - 职场之路,典型路径是怎样的?2. 中篇(工具)...
12 days ago
社群模块:用户思考+输出+行动不少童鞋问我,社群里的小伙伴是如何“思考+输出+行动”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实现自己职场跃升的?这里,我举一个更具体的例子。==@小虾米侠客 的思考+输出+行动==之前下过决心:1,要研究学习某一个开源工具,每天至少花2个小时读源码;2,每天留半个小时总结今日成长;3,每天睡前要做简单反思;结果失败了,为什么我最长只能坚持一个月?步骤一???思考诱惑太多,人似乎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不用坚持就能做到坚持,在不感兴趣的领域需要消耗很大能量去对抗。个人对历史、军事、国际政治比较感兴趣,现在手机APP的推荐又做的太好,只要打开手机专门推荐这类信息,会有浏览不完的兴趣点,每天不自觉的大量时间消耗在了这里,为此已经把抖音卸载,它实在太懂我想看什么了。睡前想的不是个人今天干了啥,想的是特朗普下一步要干啥,台湾这仗应该怎么打。想要改变这样的状态,还是需要投入精力,对抗多巴胺,逼自己投入时间在对应的项目,克服懒惰。步骤二:输出核心问题:时间问题兴趣和职业绝大多数时候都不会统一,可能绝大多数人都在平衡兴趣和职业,但是职业是谋生手段,兴趣是多巴胺奖励,还是要适度。每个人都不只是为自己活的,还是要把更多时间投入到职业相关中,提升家人生活质量,家庭对抗风险能力,因此需要投入能量去对抗兴趣。步骤三:行动简单微调自己的行动计划,使得行动变得更可行:1. 源码学习:源码学习时间降低,一周花5个小时,今天周四,还欠4个小时,不写这个,感觉又完不成了,写这个提醒自己得加紧;2. 每周总结:不一定每天都有有价值的成长的,一周一次,周日总结;3. 每日反省:当天发生较大问题,睡前一定要复盘原因,这个目前一直是这么做的,要不然睡不着;今日15分钟思考,以上。沈剑反馈:==全文完==这是一个什么社群?1. 专注职场发展;2. 不宣扬焦虑,鼓励接纳自己,鼓励最小化行动;3. 大家相互激励,一起行动,拿到结果;4. 一年至少50场活动,至少12场私域直播。社群slogan:每天思考15分钟,每天完成一件小事。如何加入社群?原价1024,618巨折,扫码你就知道。后续恢复原价,在此承诺:越早加入越优惠。画外音:618大促活动进行中,7.1恢复。全年活动策划等更多细节,详见:《40岁,创业2个月了,人生总得做点啥...》我未来10年的事业,就在这个社群里。你,愿不愿意一起? 阅读原文 文章原文
12 days ago
社群模块:问答社群同学提问:1. 要去大公司还是小公司?职场现状:小公司,go开发,感觉现在行情不景气且都饱和了,没有太多发展空间,而且学历不咋好。所以目前不准备投入太多时间发展技术。2. 如何发展副业?副业现状:文章,做的不持续,断断续续的;视频,想做的方向太多(读书会、认知观点、 跑步方向、国学故事...),但没确定做哪个。3. 怎么更好地把控自己?学习和计划时断时续,没有达到预期的提升,总是被累,游戏,娱乐这些事情所影响。4. 怎么把学到的东西快速转化为能力?读了很多东西,内化成功的不多。目前学习方法就是看和做笔记,在运用上就没做到刻???练习。沈剑回复如下:如何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这个问题有点大,且因人而异,我没法给你答案。但我可以说下我的经历,思考与行动。去大公司还是小公司?我的职场经历:百度 -> 58 -> 快狗打车 -> 创业。我的思考是:1...
13 days ago
过去十年里,不少出版社都邀我著书,但我一直没敢踏出那一步:不自信,且害怕,觉得自己架构能力还达不到…23年的时候,机械工业出版社找到我:沈老师,有一本很经典的架构书籍,现在还没有中译版,有没有兴趣?我们邀请了陈斌老师,你们一起联译,来不来?没错,这本《分布式系统模式》,我的处女译作。这是什么技术书籍?关于“分布式系统模式”(似乎是废话=_=)。什么是模式?模式,是对于重复出现的问题,提炼专家经验,能够实现高效复用的解决方案。设计模式,是经过验证的面向对象设计的经验结晶。分布式系统模式,是分布式系统架构设计的经验结晶。本书详细介绍了哪五大类分布式系统模式?1. 数据复制模式;2. 数据分区模式;3. 分布式时钟模式;4. 集群管理模式;5. 节点间通讯模式。更详细的,有本书讲解了30种架构模式:就这么说,但凡搞分布式系统架构设计,上面这些架构模式,你都是逃不开的。本书的作者是谁?本书的译者是谁?陈斌,NETSTARS CTO技术著作:《一本书读懂支付》《AI驱动软件开发》翻译著作:《架构即未来》《架构真经》《数据即未来》《区块链启示录》《Python机器学习》《企业AI战略》沈剑,“架构师之路”主理人,架构经验丰富,之前没有出书/译书经验,这是他的第一次。他很爱惜羽毛,对书籍的质量要求很高。什么时候发售?刚上架。有什么福利吗?早上问的,价格是动态的,双11可能会有更大活动。库存有多少本?据说应该有500本。如何购买?兄弟姐妹们,有句话我憋在心里没和出版社吐槽,500本,架构类的技术书籍,真的没人看了吗?明明是一本,架构师必读的经典呀...有位朋友在群里给我留言:架构师之路,白嫖了10年,这一次,补票的时候到了。我要团队的技术人,人手一本...人手一本,我泪目了。处女译作,感谢大家的支持。 文章原文
14 days ago
什么样的问题是好问题?一个对我很重要,但我没有深度思考过的问题。社群4.8创立以来,推进了十几个活动,牵引渴望职场发展的小伙伴思考+输出+行动。四月份的活动主题是《职场心态》,其中的第二个活动是:我为什么工作得不开心?步骤一:我分享自己的深度思考。《我为什么工作得不开心?》(沈剑)我离开公司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我突然意识到,我工作得并不开心。很多人或许不理解:一个一线城市,香港上市公司,CTO,收入可观,怎么可能工作得不开心呢?而事实是,有两种情绪围绕着我:一个,恐惧。一个,愧疚。为什么恐惧?内心为什么害怕?1. 来自年龄的增长,来自体重的增加,来自体检报告一项一项的飘红项。害怕,怕死;2. 来自技术更新换代的冲击,来自公司发展的不确定性,来自职场的竞争。害怕,怕失业;3. 来自家庭的争执,害怕冲突;4. 来自房贷的压力,害怕破产;...为什么愧疚?1. 对大老板,公司业务萎靡,业务不及预期,我有责任;2. 对团队,不但吃肉喝汤的承诺没能兑现,团队还连年缩减,我有责任;3. 对家里的娃,早出晚归一天到晚看不见,一个不称职的父亲,我有责任;...这些,我也和成长教练也都聊过(2022年左右)。她说,恐惧和愧疚是人最负面的两种情绪。很多人用这两种情绪控制别人。最典型的是家长。你不听我的,我就揍你(利用恐惧控制孩子);或者,我今天这么辛苦,还不是为了你(利用愧疚控制孩子)。其次是职场KTV。你不听我的,绩效325就是你(恐惧KTV);或者,要不是我护着你,你早就被公司裁了(愧疚KTV)。很多人用这两种情绪麻痹自己。怎么麻痹?我停滞不前,是因为我害怕,是因为我愧疚。毕竟,相比行动,麻痹自己,给自己一个理由来得更容易一些。画外音:元认知坦诚面对真实的内心。成长教练说,好消息是:你能将自己抽离出来,站在上帝视角来审视自己。并已经觉察到自己的这两种情绪,已然是很好的起点。看见它,接受它,改善它,还是只能靠你自己。没错,只能靠我自己。我认为对我帮助最大,让我有所改善的三个点:1. 元认知;2. PEACE思考框架;3. 最小行动法;画外音:这三个工具的详细介绍见社群。于是我:…过程暂略过...结果是不会骗人的,接下来的2年时间,自己有着明显的变化:1. 体重,降了20斤,高血脂消失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