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rything you care about in one place

Follow feeds: blogs, news, RSS and more. An effortless way to read and digest content of your choice.

Get Feeder

manateelazycat.github.io

manateelazycat.github.io

Get the latest updates from manateelazycat.github.io directly as they happen.

Follow now 56 followers

Latest posts

Last updated 5 days ago

产品经理怎么指导设计师工作?

6 days ago

今天给公司同事培训怎么和设计师一起工作,下面是培训的内容: 要明确用户画像,要全盘告诉设计师这个项目启动的原因是什么?刚需是什么?有什么限制?用户人群是怎么想的?技术上有哪些限制?要尽量多的和设计师同步全部信息,让他们知其所以然,不能只给设计草图。只给设计草图会导致设计师内心不清晰,做的图看起来不错,但是逻辑和细节经不起推敲。如果低质量的设计图流到研发团队,容易导致返工 尽量用白板或白纸表达,表达的前提多在脑袋里运行 “虚拟 PS/Figma”,任何设计图和代码之前,先在脑袋里模拟软件的运行,想象自己和软件交互的细节。这样做的好处有两点,一是执行速度会非常敏捷; 二是如果逻辑过于复杂,也许流程并没有错,但是有可能是方向错了。长时间锻炼自己的虚拟设计图的技能,会很大概率做出交互流程简洁的软件,降低用户的认知门槛,并提高软件的易用性 各种控件的使用场景和细节要烂熟于心,每个控件要保证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并且尽量少的打断用户,避免过多的焦点切换设计。UI 方面要注意基本的对齐,同时又要合理的运用留白,做到乱中有序,严谨而不死板 而顶级设计师的抽象技能就是要注意颜色、字体和留白。我们的软件是无形的,想象我们交付的是一座大楼,后台逻辑就是大楼的骨架,软件颜色就是大楼的整体风格,控件就是里面的门、窗和软装,动效和阴影就是建筑里面的灯光等等。我们作为团队交付的是用户体验,而有形的东西 “颜色、字体和留白” 的高级感恰恰在于轻微的差别。 这三个方面的进阶方法不来源于同行...

读《学习型组织笔记》

6 days ago

读了公司战略辅导老师送的新书《学习型组织笔记》,这本书是《第五项修炼》的配套读物,下面是我的阅读收获。 人只能赚到认知范围内的钱 人的认知边界,就像一张无形的地图,决定了我们如何看待世界、做出决策、应对挑战。大多数人并非被现实限制,而是被自己的认知模式所困住——我们习惯于用过去的经验预测未来,却忽略了世界的变化; 我们用既定的社会观念衡量成功,却忘了真正的幸福可能不在其中。认知的局限,像一层无形的天花板,让人即使再努力,也难以突破原有的轨道。只有当我们意识到这些思维的盲区,主动扩展认知边界,才能真正掌控人生方向,打破那些看似不可逾越的限制 愿景才是团队持续增长的动力,钱不是 没有愿景的团队,就像一个没有温暖和关爱的家庭,成员可以勉强待着,但总感觉缺少归属感和动力,彼此之间只是机械地履行“职责”。 而有共同愿景的团队,就像一个充满爱与支持的家,每个人不仅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更清楚为什么而做,彼此激励、成就,哪怕面对困难也充满力量。有共同愿景的团队成员不是“必须去做什么”,而是“我们渴望共同实现什么成果”。 这份共同的信念,会在每一次协作中点燃团队的热情,让每个人不仅仅是“完成工作”,而是真正地在创造价值,感受到成长和成就。 创始人太猛的公司会出问题 很多公司在初创阶段,由于精准捕捉到市场机会,迅速崛起。然而,随着团队扩张、市场竞争加剧和需求变化,组织的复杂性陡增,创始人个人的领导力已难以支撑整个团队的运作。 此时,组织内部可能会因文化、沟通、协作问题导致效能下降,同时高昂的固定成本也让企业在面对挑战时难以灵活应对。当创始人无法像早期那样凭借个人能力带领团队突破困境,企业往往会从巅峰快速滑落,陷入负向循环,甚至走向衰退。这种模式是很多企业未能持续成长的核心陷阱。 年轻人不同元素缺失时的典型困境...

读《第五项修炼》

8 days ago

最近比较忙,这本书断断续续的读,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才读完,篇幅中等,之所以慢慢读,是因为有些内容要读一下再想一想,这样比较有收获。 这本书整体讲的是一种整体世界观和系统化思考的方法,我觉得收尾的那篇宇航员的内容比较好: 当我们在太空中的时候,我们才会看地球是一个整体,而不是各种国家政治和文化的纷争,当你经历了太空视角后,再去看平常的国家之争,文化之争,政治形态之争,就不会太在意,因为这些事情相对于太空中的地球来说,都太微不足道了 当我第一次去香港的时候,不光是沉迷于出片的港式街景,而是切实的感受到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人自由的走在街道上时,那种自由会让你对所做的事业更加从容,更在乎真正的创新和意义,而不会像大陆那样,创业不是根据个人兴趣,所有的动作都盯着稀缺方向,同质化的使劲卷,即使卷到最后的人也会彻底迷失个人和组织的目标 当我第一次去看祖国西部的大好河山,看到那么多世界级的雪山、峡谷、草原、冰川和牛羊时,你才能理解,其实世界非常大,我们很小,我们所谓的痛苦、理想和重要的事情,不过是自己给自己设置的限制和假象,地球离了谁都转,我们在城市里看重的事业和理想,对于体验的人生过程来说,其实并不重要 我想这就是这本书最想讲的事情,向内求,让我们真正的问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真正往后退很多步,我们会获得更大的视野。更大视野会让我们看到事情的整体,也可以看到整体中各个部分的互动关系,当我们用第一性原理去看待很多事情之间的关系时,我们就已经具备了系统化思考的能力。如果我们经常这样锻炼,我们就会把系统化思维的能力转化为开车那样的潜意识动作。 系统化思维变成习惯后,做事就有更有远见,团队之间对未来目标也会更加明确,做事的过程也会更加水到渠成。因为你一旦习惯了系统化思考后,做事就不会沉迷于局部的细节,而局部细节带来的争执和痛苦也不会影响到我们自己。 当然,这本书依然还有很多实操的细节,对团队沟通和管理也很有帮助,下面是我的视角里的一些收获: 公司组织和管理上会有很大的 “滞延” 现象,今天做的事情,要在很远的未来才能体现。所以,最佳解是往后退几步,看更大全局去思考复杂问题。不要及时性的做很多短期应激反应,如果组织的病因是结构性的,应激短期措施反而得到会适得其反的结果 管理者要通过全局去看...

AI 时代我们还需要认真学习编程语法吗?

10 days ago

推友问: 现在 ai 这么智能的时代,还需要认真学习和练习编程语言的每一个语法吗(目前在 freecodecamp 上学习前端的语言,课程特别特别细致,每次讲新的内容都会让我练习两到三次,有时候就会怀疑 ai 啥都会写为啥自己需要记住每???个语法准确的样子) 我的回答: AI 时代对编程人员的要求更高 如果你只会基本的语法,而没有很强的架构设计能力,AI...

无法沉下心安静学习

10 days ago

推友问: 一个人需要学大量东西的时候无法沉下心安静学习,这种时间管理与自我控制有什么好建议吗 我的回答: 那是因为你的能力太差,而理想太大,每天都在幻想未来会怎么样,而动手能力不够。 知道原因,就反过来,减少幻想,减少欲望,多读书,多实践,你就会静下心来。

怎么能够像别人那样轻松实现功能?

10 days ago

推友问: 别人能轻松写一个脚本或者一个插件实现自己想要的功能。比如自己想写或者做什么东西 应该基于什么考虑来完成呢?比如我想收集一个商场网站的各种数据,做爬虫和统计,该怎么做呢 我的回答: 逆向思维: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反向推演自己想要的知识,没有 AI 之前,这个要亲自实践走很多弯路,现在有了 AI,从目标反向列学习知识就很简单了 知道需要哪些知识后,去学 然后实践,实践的作用是,不光是知道了,还能理解,最后融会贯通

个人业余时间做的产品如何低成本找到用户?

11 days ago

推友问: 个人业余时间做的产品如何低成本找到用户? 我的回答: 世间一切都没有低成本一说: 做产品要全身心投入,业余做的产品,竞争力怎么比得上别人团队全职做的? 获客推广就是要投入,不管钱和时间,都要持续投入,不舍得钱,怎么能够获客? 那些自媒体每天渲染,别人怎么低成本赚钱,但是他们从来不说别人无数次失败和试错的背后成本。 不要期望一步登天,也不要期望业余时间和低成本能赚到钱,那都是不是投机,那是做白日梦。

AI 时代和架构设计能力

11 days ago

推友问: 大佬好,最近比较迷茫在面对 AI 能力日渐强大的今天,同组同事之间依靠 AI 能快速的缩小差距快速完成需求,我感觉如果不做点相关 AI 的研发是不是就拉不开差距。或者说是,在系统架构等相关顶层设计方面下功夫才是正确的。 我的回答: 写软件主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基础知识:计算机底层原理、编程语言和编程工具 需求理解:对产品的目标以及用户的需求理解的足够透彻...

为什么不用 Wayland?

11 days ago

推友问: 你只用 X11,为什么? 我的回答: X11,为什么不用 Wayland? Wayland 那点性能优势,在硬件显卡面前微乎其微 Wayland 多进程混合:我需要多进程混合 API,X11, 就一个...

怎么给自己的人生加燃料,去成为期待的自己

11 days ago

推友问: 你怎么看待平台期和瓶颈期的区别?怎么给自己的人生加燃料,去成为期待的自己 我的回答: 我的职业生涯没有平台期和瓶颈期的概念,我没法回到你这个问题。 怎么给自己的人生加燃料: 多读书:大多数人之所以抱怨社会,攻击他人,根本的原因,就是他想要的太多,能力太弱,能力和理想不匹配。现实生活中,闹得最凶的就是小孩子,能力太弱。所以,多读书就是最好的方式,不是遇到问题才读书,而是一直保持读书,只有读书才能提升认知,提升认知才能时刻做好准备 2.价值观:建议听罗大伦老师的道德经和王阳明的传习录,这两本书看懂了,就会知道大道。大道道理懂了,很多事情做事就不着急了 3.不要期待:人一生最累的就是悔恨过去没有投机发大财,过度期待未来可以买彩票中奖,而忘记活在当下,体验每天的夕阳、草坪、小花、家人和宠物的陪伴。所以,不要期待,日拱一卒,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就是最快乐的自己

在職涯以外,編程和其他相關知識為你的人生帶來了哪些影響?

11 days ago

推友问: 在職涯以外,編程和其他相關知識為你的人生帶來了哪些影響? 我的回答: 好问题 编程思维:严谨的逻辑思维长期训练,生活中遇到的事情也可以受益,比如 2 个月前车被蹭了找不到人,就可以运用逻辑推理,从周边视频、行车记录仪、AI 增强图像、微信挪车、抖音查交通法到和交警周旋,靠技术硬控让对方 2 个小时内赔偿我,而不是自认倒霉 https://x.com/manateelazycat/status/1907809098357420448 产品思维:凡是不要认为是...

技术大头兵,如何转管理

11 days ago

推友问: 技术大头兵,如何转管理? 我的回答: 管理和技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工种: 管理本质是要团队利益大于个人利益,人话就是,天天帮助别人,自己不要写代码。团队进展缓慢的原因一般都是需求不明确、沟通信息差、资源卡住了,而管理者应该向篮球后卫一样,在团队里到处乱窜,传球,组织,最后进球 视野不一样:管理要关心他人,从组织管理到每个人的职业瓶颈,组员知识不够要传授看书经验,组员心理遇到问题了,要及时疏导,组员有成绩以后要及时夸奖和给物质激励 有担当:有成绩是团队的,有错误是自己的,时时刻刻照顾好兄弟姐妹,这才是管理,做好救火队员,做好大砖头(哪里需要哪里搬),做好纯牛马。这才是好的管理者 管理本身就是舍身为人,只有团队好了,管理者才会获得自己的成就和物质回报。 哪些人不适合当管理者? 自恋的人:获得一点成就就夸夸其谈的,生怕天下人不知 自私的人:帮助他人的发心不对,利用成员的人心恶来操控他人 不会分享的人:先有舍才有得,财散人才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