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feeds: blogs, news, RSS and more. An effortless way to read and digest content of your choice.
Get Feederrsshub.app
Get the latest updates from BBC News 中文网 directly as they happen.
Follow now 780 followers
Last updated 26 days ago
26 days ago
「別讓德黑蘭變成下一個加沙」:伊朗民眾訴說震驚與困惑圖像來源,Getty Images圖像加註文字,以色列在週日夜間持續對伊朗首都德黑蘭發動攻擊。加油站與麵包店前排著長隊,車潮擁擠,人們紛紛試圖逃離伊朗首都。此外還有那漫長而驚恐的每個黑夜。德黑蘭居民對以色列上週五(6月13日)凌晨突襲伊朗仍心有餘悸。從他們口中講述的是恐懼與困惑、無力感,以及矛盾的情緒。「我們好幾晚都沒睡覺了,」一位21歲的音樂系學生透過加密社交軟體告訴我說。「大家都在逃,但我不會。我爸爸說,死在自己家裡比逃跑更有尊嚴。」不願透露真名的多妮婭(Donya)是眾多夾在她所痛恨的本國政權和以色列之間的伊朗人之一。她曾透過螢幕遠遠地看到了以色列在加沙的毀滅性力量。「我真的不希望我美麗的德黑蘭變成加沙。」她說。圖像來源,Getty Images圖像加註文字,德黑蘭日夜遭受以色列的襲擊。對於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呼籲伊朗人民站起來反抗神權政府,她有堅定的回應:「我們不要以色列來拯救我們。從來沒有哪個外國真正關心過伊朗,」她說,「我們也不想要伊斯蘭共和國。」另一名女子說,起初看到以色列擊殺那些她以為「永遠不會死」的伊朗高層軍官時,感到過一種「奇怪的興奮」。「那種強權的形象突然崩塌了,」她向BBC波斯語頻道表示。「但從第二天起,當我聽說有普通人——我不認識的人、像我這樣的人——也被殺時,我開始感到悲傷、恐懼和哀痛。」她說,當聽到南帕斯天然氣田遭到攻擊時,她的悲傷轉為了憤怒。她擔心以色列想把伊朗「變成廢墟」。她說,這是自己人生中第一次開始準備面對死亡的可能。根據伊朗官方數據,???上週五以來已有超過220人喪生,其中很多是婦女與兒童。以色列當局表示,伊朗飛彈在同一期間造成至少24名以色列人死亡。圖像來源,Getty Images圖像加註文字,當人們試圖離開城市時,德黑蘭街道上出現長長的車流。與以色列不同,伊朗沒有即時的空襲警報,也沒有掩體可供逃生。飛彈從天而降,而德黑蘭發生的汽車炸彈攻擊——以色列與伊朗媒體皆有報導——更讓人陷入恐慌與混亂。甚至有些現政權支持者也對其引以為傲的防禦系統被徹底擊破而感到不滿。而很多伊朗人對政府的不信任根深蒂固。多妮婭過去常違反政府的嚴格服裝規定,披著未遮蓋的頭髮外出。現在,她的大學考試延後到下週,她選擇留在家裡。「我晚上真的很害怕,」她說,「我會吃點藥讓自己放鬆,試著入睡。」伊朗政府建議民眾可前往清真寺和地鐵站避難。但當爆炸毫無預警地發生時,這並不容易。「德黑蘭是個大城市,但每個社區似乎都受到了影響,」另一位年輕女性向BBC波斯語部表示。「現在我們只能每小時查看一次新聞,並打電話給住在被炸區域的親友,確認他們還活著。」她和家人已離開原本的住處,搬到一個沒有政府建築的區域。但在伊朗這樣的國家,你永遠不知道你的鄰居是誰。她說,以色列的攻擊讓伊朗人也出現了分裂,有些人為政權的損失感到高興,也有人對那些以色列的支持者感到憤怒。很多伊朗人不斷切換立場。甚至在一些家庭中也出現激烈分歧。「這情況就像泰坦尼克號(Titanic,鐵達尼號)撞上冰山後的最初幾個小時,」她說。「有人試圖逃生,有人說沒什麼大不了的,還有人繼續跳舞。」她告訴BBC,她一直都反對伊朗的神權統治,但認為內塔尼亞胡對伊朗的行動「無法原諒」。「不論是否支持這些攻擊,每個人的生活都已經徹底改變。」「大多數伊朗人,即使反對政府,也已經明白自由和人權不會從以色列的炸彈中降臨,尤其是當它們落在居住著手無寸鐵的平民的城市時。」她說:「我們大多數人都很害怕,也很擔憂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我們已經準備好急救包、食物和水,以防情況惡化。」以色列表示,伊朗軍方故意將指揮中心和武器藏在民用建築與這些區域裡面。伊朗龐大的海外僑民群體也感到憂心。「很難形容現在當一個伊朗人是什麼感覺,」朵蕾·哈提比-希爾(Dorreh Khatibi-Hill) 說。她是住在英國利茲的女性權益倡議者和研究員,與家人、朋友和其他反政權人士保持著聯繫。「你會為那些折磨與殺害人民的政權成員被清除而感到高興。」「但是我們也知道平民正在死亡。這是一場毀滅性的災難。」她說,對於正在發生的事情,伊朗人並沒有獲得準確的資訊。「伊朗的最高領袖還活著,而伊朗人卻在逃命,」她說。「沒有人希望伊朗變成另一個伊拉克、敘利亞或者阿富汗。我們誰都不想要這場戰爭。我們也不想要這個政權。」
26 days ago
以色列如何憑藉小而精銳的軍隊對付龐大的伊朗?圖像來源,Getty Images圖像加註文字,在連日對伊朗的攻擊之後,以色列於週一襲擊了位於德黑蘭、由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新聞網使用的一棟建築物從紙面上看,以色列與伊朗的實力對比似乎是懸殊的——一個九百萬人口的國家對抗中東的巨人、8800萬人口的伊朗。但是以色列擁有強大且先進的軍事力量——主要但不完全依賴美國提供的武器——這令它能夠壓制這個體量大得多的敵人。BBC由此來探討中東新一場戰爭中的軍事實力對比。以色列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果?以色列表示,已經掌握德黑蘭上空的制空權。雙???空中戰力完全不對等——伊朗那幾架老舊戰機甚至沒有起飛的跡象。以色列配備了美製現代戰機,能從近距離精準投擲炸彈——似乎也幾乎不用擔心會被擊落。伊朗的防空系統大多在去年十月以色列的先發攻擊當中已被摧毀——當時以色列使用遠程武器打擊伊朗的S-300飛彈系統。近日,以色列空軍持續攻擊地面雷達和發射器。甚至在攻擊開始前,以色列就已派遣情報人員潛入伊朗,準備干擾其應對行動。以色列的摩薩德(Mossad)特工使用走私進入伊朗的無人機攻擊剩餘的防空系統。以色列的攻擊也消滅了伊朗高層指揮官中的很多人,進一步削弱其反擊能力。伊朗還有能力反擊嗎?在以色列發動攻擊前,美國曾形容伊朗擁有中東「最大規模的彈道導彈庫」。估計數量在2000至3000枚之間——其中一些導彈與生產工廠已遭到以色列攻擊。以色列國防軍(IDF)也表示已摧毀伊朗三分之一的地對地飛彈發射器。儘管如此,德黑蘭仍能一波一波地向以色列發射導彈,部分甚至穿破了以色列先進的防空系統。雖然伊朗的導彈計劃已受重創,但尚未被摧毀,這仍是對以色列最直接的威脅。此外,伊朗仍保有大量短程防空導彈。英國皇家聯合軍事研究所(RUSI)的軍事專家賈斯汀·布朗克(Justin Bronk)指出,儘管以色列現在可能掌握了對德黑蘭的制空權,但尚未達到全面的空中統治力,短程導彈仍具威脅。圖像來源,EPA圖像加註文字,美國表示,伊朗擁有中東地區最大的導彈庫存伊朗有盟友嗎?它們可能會做什麼?多年來,伊朗一直對加沙的哈馬斯和黎巴嫩真主黨提供軍事顧問、武器與技術支援。但過去兩年來,以色列的行動大幅削弱了這些勢力對其邊境的威脅:哈馬斯在加沙幾乎被消滅,真主黨的戰力也大幅下降,甚至都未有對以色列攻擊其金主作出回應。雖然地處也門的胡塞武裝較為遙遠,但仍然偶爾向以色列發射飛彈。他們在今年初撐過了美國的持續轟炸,甚至用短程地對空飛彈擊落了數架美軍「死神」無人機。其他國家會被捲入嗎?伊朗有能力損害區域內的西方利益。伊朗支持的伊拉克武裝團體曾攻擊區內的西方軍事基地。美國和英國已在為最壞情況做準備。目前約有100名英國軍人和美軍駐守在巴格達。這也是為會麽英國首相施紀賢(Kier Starmer)最近下令增派颱風戰機至塞浦路斯的原因之一。英美海軍人員和艦艇也部署在巴林。戰爭持續越久,區域內西方部隊面臨的風險就越大。伊朗仍有能力干擾或封鎖全球主要航運通道之一——霍爾木茲海峽(Strait of Hormuz)。德黑蘭目前可能不願擴大衝突,但若其選擇這麼做,仍具備能力。圖像來源,Getty Images圖像加註文字,以色列擁有如 F-35 等美製戰機以色列能實現其目標嗎?以色列目前佔上風,但其軍事行動能否持續,很大程度上仍仰賴美國的支持。以色列每年獲得數十億美元的美國軍援。大多數從美製戰機發射的武器都是從美國運來的,甚至「鐵穹」防禦系統的部分攔截導彈也是美國製造。以色列用來攻擊伊朗地下核設施的「鑽地炸彈」大多也由美國提供。美國總統特朗普目前支持這些武器的使用,但據報導,他曾否決以色列攻擊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計劃。美國也尚未提供以色列唯一可能摧毀福爾多地下核設施的武器——重達3萬磅(1.36萬公斤)的「巨型鑽地炸彈」(Massive Ordnance Penetrator),該武器只能由美國B2戰略轟炸機投擲。即使美國持續提供軍事支援,以色列的行動仍有其極限。空襲或許能延緩伊朗的核計劃,但是無法徹底摧毀。以色列推翻伊朗政權的希望似乎不太可能實現。空襲能帶來恐懼、混亂和廢墟,但想想2011年的利比亞,或以色列至今對???沙的持續攻擊:這些行動都很少能夠帶來乾脆利落的勝利。
26 days ago
面對伊朗局勢,特朗普可以如何選擇?圖像來源,Getty Images特朗普總統對以色列與伊朗衝突的評論,先是全力支持以色列的攻擊,後來極力與之保持距離,之後又重新靠攏,反覆不定。他的模糊立場加劇了戰事升溫下的不確定感。與此同時,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表示,這些攻擊是與美國「完全協調」的。那麼,對於特朗普來說,考量的因素是什麼?更重要的是,他現在有哪些選項?1. 屈從於內塔尼亞胡的壓力,讓局勢升級當以色列的飛彈週四(6月12日)擊中德黑蘭時,特朗普威脅伊朗領導人,稱他的以色列盟友將會配備美國的炮彈,進行「更加殘酷」的攻擊。我們知道特朗普最終的目標。他和內塔尼亞胡一樣,認為伊朗不能擁有核武。關鍵的不同是,他偏好透過美伊之間的協議達成這個目標(這一路線也符合他自詡世???級談判高手的形象)。但他對於如何達成目標的態度左右搖擺,有時強調武力威脅,有時又推動外交。上週他甚至在同一段話中說,以色列攻擊伊朗可能有助於達成協議,也可能令之「告吹」。他的不可預測性有時被支持者事後解釋為戰略性——所謂的「瘋子理論」。這種理論曾用來描述特朗普的談判策略,認為透過製造不確定性來迫使對手(甚至盟友)讓步。這理論最早可追溯至冷戰時期的里查德·尼克松(尼克遜)總統。特朗普的一些顧問與支持者,在對伊朗的策略上支持「極限施壓」式的「瘋子理論」。他們認為威脅最終會奏效,因為他們認為伊朗並不真心想談判(儘管2015年伊朗曾簽署奧巴馬主導的核協議,而特朗普後來退出了該協議)。圖像來源,Getty Images圖像加註文字,德黑蘭國家廣播大樓發生爆炸,濃煙升起內塔尼亞胡持續施壓,要特朗普走軍事路線而非外交路線,而美國總統——儘管他多次表達想贏得諾貝爾和平獎的願望——最終可能會選擇兌現對德黑蘭的強硬威脅。以色列也可能在幕後加強對美國的施壓,要求其參與行動,以將任務完成。美國擁有以色列認為能摧毀伊朗福爾多地下濃縮鈾設施的穿透炸彈。隨著戰事升級,共和黨內鷹派議員對特朗普的壓力也在增加,他們長期主張對伊朗進行政???更替。特朗普也會認為,這樣的壓力能迫使伊朗以更弱的立場回到談判桌。但事實是,伊朗原本已經準備談判,第六輪會談原定於週日在阿曼與特朗普的特使史蒂夫·威特科夫(Steve Witkoff)進行。現在,這場會談已取消。2. 中間路線——維持現狀到目前為止,特朗普重申美國未參與以色列的攻擊。升級衝突對特朗普來說風險極高,可能影響他的歷史定位。美國海軍驅逐艦與地面飛彈防禦系統已在協助以色列防禦伊朗的報復攻擊。特朗普在美國國家安全會議內的一些顧問可能會勸他避免採取任何可能加劇以色列對伊朗攻擊的行動,尤其是在有些伊朗飛彈已突破以美聯合防禦並造成傷亡的情況下。內塔尼亞胡現在主張,以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Ali Khamenei)為目標,將會結束而非升高衝突。但一位匿名美國官員週末向媒體透露,特朗普明確反對這樣的行動。圖像來源,Getty Images圖像加註文字,伊朗彈道飛彈擊中特拉維夫的多棟建築物3. 聽從「MAGA」的聲音,作出退讓特朗普考量的一大政治因素是他在國內的支持。國會中多數共和黨人仍堅定支持以色列,包括持續提供軍事援助。許多人公開支持以色列對伊朗的攻擊。但特朗普「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的運動中,一些關鍵聲音現在是完全反對這種傳統的「鐵桿」支持以色列的立場。過去幾天,他們質疑美國為何要冒被捲入中東戰爭的風險,這與特朗普「美國優先」的外交政策承諾背道而馳。挺特朗普的記者塔克·卡爾森(Tucker Carlson)上週五發表尖銳批評,指責政府聲稱未參與攻擊並不屬實,並主張美國應該「放棄以色列」。他說內塔尼亞胡「和他那個好戰的政府」正試圖把美軍拖入戰爭。卡爾森寫道:「參與這場戰爭,等於是向投票支持建立一個真正美國優先政府的數百萬選民豎中指。」同樣地,特朗普忠實支持者、國會議員瑪喬麗·泰勒·格林(Marjorie Taylor Greene)在X上發文說:「任何想讓美國全面介入以伊戰爭的人,都不是美國優先/MAGA。」這實際上是特朗普的一大弱點。這使得他有更大壓力在美國和以色列的攻勢之間保持距離,而從公開言論來看,他似乎已有所回應。MAGA陣營的辯論在週末達到高峰,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表示,他與俄羅斯總統普京一同呼籲結束戰爭。到了週日,他說伊朗與以色列應該達成協議,並補充說:「美國與攻擊伊朗的行動無關。」伊朗已經發出威脅,若美國協助以色列防禦,就像目前所見的,它將會攻擊美軍在中東的基地。美軍出現任何傷亡的風險,都可能令MAGA的孤立主義聲音迅速壯大,進一步迫使特朗普撤退,並敦促內塔尼???胡盡快停止攻勢。
26 days ago
大量未成年人迷上電子煙,會有多危險?圖像來源,Peter Dazeley/ Getty Creative圖像加註文字,一次性電子煙已被認定為有害環境。全球各國已針對電子尼古丁傳送系統(俗稱 「電子煙」)日益普及的現象設立限制措施。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電子煙的包裝色彩繽紛,且市面上至少有1.6萬種口味,導致在許多國家兒童與青少年的使用率超過成年人。最近實施新規的是英國,自6月1日起全面禁止一次性電子煙的銷售與供應。違法商家在英格蘭將面臨無上限罰款,累犯者甚至可能被判處最高兩年監禁。英國政府希望透過限制一次性電子煙的取得,減少其對環境的破壞,同時抑制未成年人使用電子煙的情況。電子煙的危害有多大?研究顯示,電子煙的危害遠低於傳統香煙,後者含有煙草、焦油及多種致癌毒物。然而,電子煙可能對肺部、心臟與大腦造成長期損害,一些醫學專家建議僅供成年人戒煙時使用。電子煙的蒸氣中也含有少量化學物質,通常包括成癮性物質尼古丁。英國衛生及社會關懷部(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Social Care)表示:「電子煙對於成年吸煙者來說可能是有效的戒煙工具——但我們始終明確表示,兒童與非吸煙成年人不應使用電子煙。」雖然仍需更多研究來全面了解電子煙的影響,但世界衛生組織在2023年12月警告,關於其危害的「令人震驚的證據」正在增加。英國曼徹斯特都會大學於2020年的研究發現,電子煙對肺功能與心血管功能的影響「與吸煙相似」。研究也警告,電子煙「可能單獨促使青少年開始吸煙」——這也是世衛組織關注的風險。2025年2月,英國政府宣布一項耗資6200萬英鎊的研究計劃,追蹤10萬名兒童長達十年,從8至18歲,以更深入了解風險。世衛總幹事譚德塞(Dr. Tedros Adhanom...
26 days ago
上萬元購買一段名企實習 中國大學生正為付費求職灰色產業埋單圖像來源,Getty Images圖像加註文字,中國2025年畢業大學生預計超過1200萬人,就業市場競爭激烈。6月,上海一所大學的大三學生李小姐正在申請明年秋季入學的海外研究生項目,急於補充一段名企實習經歷以「提升背景」的她,從社交媒體小紅書上收到了一家求職機構主動拋來的橄欖枝。谷歌、微軟、亞馬遜、高盛、路易威登......在另外一家中國求職中介機構的宣傳冊裡,從科技金融到時尚快消,各大行業的頭部名企躍然紙上——這些都是該機構宣稱可以帶你「內推入職」的目標企業。李小姐後來的經歷證明,這些誘人的實習機會並非天上掉餡餅,而是一種需要花費上萬元人民幣購買的「付費實習」,有的項目甚至陷阱重重。5月下???,據多家中國媒體曝光了中國興業銀行的一項實習計劃,該銀行可為存款千萬人民幣以上的客戶子女提供知名企業實習機會。 在又一個暑期實習季到來前夕,這則新聞迅速發酵,讓花錢換來的「付費實習」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包括畢馬威、安永、騰訊、寶潔在內的中介內推名單裡的熱門名企,近期都透過官方渠道公開譴責「花錢買實習」的行為。 騰訊今年三月表示,任何員工若以「內推」为為由收取費用,將面臨反舞弊調查。中國教育培訓機構前從業者楊先生對BBC中文透露,不管是中介和企業員工合作的「真實習」或是是中介偽造的「假實習」,「縱觀整個行業,其實本身都不太合規,一直處在灰色地帶。 」但在中國大學畢業生人數屢創新高、求職升學越來越難的背景下,灰色地帶形成的畸形市場需求持續旺盛,業內估計總規模已達數亿人民幣。圖像來源,Getty Images圖像加註文字,中介向大學生拋出的誘人橄欖枝往往包含了「背景提升」,但相關收費價格不菲。每月收費1.5万元的實習職位對忙於申請海外研究生的大三學生李小姐來說,這是她遞交申請前的最後一個暑假,「背景提升」顯得十分重要。一家名為「互聯派」的求職中介機構向她拋來了橄欖枝。 「我在小紅書上評???了一條有關實習內推的帖子,之後就有工作人員來聯繫我加微信,」李小姐回憶,這位工作人員自稱「前端導師」。起初,這位導師並不急於談論實習崗位的話題,而是耐心地為李小姐規劃實習方向以及未來的職業選擇。 「我們交流了一些行業的問題,電話溝通了好幾次,(我)就感覺他們對市場以及每個職業的薪資同招聘情況有一定的瞭解,挺靠譜的。」李小姐說。隨後,這位前端導師向李小姐推薦了一份為期三個月的美國某著名食品品牌的遠程市場營銷實習崗位,但李小姐需要為此向該中介機構支付每月1.5万元人民幣的服務費用,不接受定金。 「看我不太放心,他就答應我先交一個月的錢,讓我先實習一個月,如果後面我想轉成三個月的話再轉,照常發放實習證明。」圖像來源,provided圖像加註文字,李小姐在收到實習崗位錄取郵件後中斷了付款,因為她覺得自己上當了。李小姐在導師指引下登陸註冊「互聯派」的微信小程序,在一個名為「啟航計劃」的菜單欄裡簽署了蓋有該公司公章的合同,並通過微信掃描其官方收款碼匯款1.5万元,「一切看起來似乎都很正規」。付款之後,李小姐被這位前端導師拉入了一個五人微信群,群裡還有兩個擁有互聯派企業微信認證的「學管師」以及一個自稱为「面試老師」的人。「 我們在微信上約好了面試時間,但他的朋友圈屏蔽了我,我都不清楚他的身份真假。」李小姐說。這場面試通過一通微信語音電話進行。 對於面試的内容,李女士認為「非常幼稚,沒有任何專業上的提問」。...
26 days ago
從運動鞋看製造業回流 美國能擺脫對亞洲廉價勞工的依賴嗎?圖像來源,Keen圖像加註文字,美國鞋履品牌Keen已將部分生產線搬回美國。在美國肯塔基州路易維爾郊區的一個角落,家族企業Keen鞋業公司一座新工廠即將在本月開工。這項舉措與特朗普政府所倡導的「美國優先」經濟願景不謀而合——它象徵著美國製造業長期以來被承諾、卻少有實現的復興希望。然而,Keen新工廠的背後,反映出美國製造業的複雜現實。這座工廠僅有24名員工,卻高度依賴自動化設備。精密機器人可完成融合鞋底和修剪材料。這反映出當今製造業的重大轉型。製造業如今已不再像以前那樣,以勞動密集特征成為經濟繁榮的引擎,而是資本密集、高科技主導的行業。「美國的人工成本非常高,」Keen營運總監哈里·佩魯馬爾(Hari Perumal)表示。他指出,與亞洲的工廠相比,美國的人工支出大約是後者的10到12倍。這樣的現實早在2010年就迫使Keen尋求新解法。當時中國製造成本上升,Keen開始轉向美國國內生產。如今,這個決定在特朗普政府加徵關稅的背景下,為公司提供了某種程度的緩衝。但這絕非單純的成功案例。製鞋產業與許多行業一樣,仍深度依賴遍布全球的供應鏈。絕大多數鞋子仍在亞洲依賴人工生產,每年有數十億雙鞋進口到美國。為了讓本土製造具經濟效益,Keen大量投入自動化技術,讓肯塔基工廠僅需相當於海外工廠一小部分員工數的人手即可運作。「我們正在美國以非常具效率且具經濟效益的方式製鞋,」佩魯馬爾說。「而我們能做到這點,靠的就是大量自動化設備,並從產品設計、使用的材料,到可自動化的程度等方面,全部重新思考。」圖像來源,Keen圖像加註文字,Keen在美國的工廠導入機器人技術進行生產。Keen面對的挑戰,也反映出整個製造業重返美國的難度。像耐克(Nike)、阿迪達斯(Adidas)、安德瑪(Under Armour)等品牌,早在約十年前也曾嘗試在美國發展新型製造技術,最終都未能成功。即便是Keen,目前也僅有約9%的鞋款是在美國組裝。事實證明,要以新方式大規模生產鞋子,既複雜又成本高昂。美國製造業的故事,是從驚人崛起到逐步衰退的歷程。二戰後,美國工廠大量生產鞋子、汽車和家電,創造數以百萬計的工作機會,構築出穩健的中產階級。但隨著20世紀末全球化加速,許多產業轉往海外,尋求更便宜的人力和較寬鬆的法規。這一轉變使美國的工業核心地區空洞化,並引發至今仍在發酵的政治與經濟緊張。製鞋業正是這些變化的象徵之一。約99%在美國銷售的鞋子都是進口產品,主要來自中國、越南和印尼。美國本土的製鞋供應鏈幾乎不存在——僅有約1%的鞋子在美國國內製造。你的器材不支持播放多媒體材料Play video, "不只是DeepSeek:《中國製造2025》如何讓中國崛起", 節目全長 7,0307:03音頻加註文字,《中國製造2025》如何讓中國崛起Oka Brands是仍在美國製鞋的少數公司之一,其執行長佩珀·哈沃德(Pepper Harward)對此深有體會。Oka在喬治亞州布福德的工廠為紐巴倫(New Balance)和Ryka等品牌製鞋。然而,要在美國取得價格合理的零件與材料,一直是個挑戰。「這不是一個能自給自足的生態系統,」哈沃德說,「你必須自己建立,而這非常困難,因為供應商往往來來去去,並不穩定。」為了取得鞋底所需的泡棉與PVC材料,Oka Brands甚至試圖借用汽車產業的供應鏈網絡——這是一種非典型但不得不採用的方法。圖像來源,Oka圖像加註文字,製鞋公司Oka完全在美國本土生產。對Keen與Oka這類企業而言,在美國製鞋需要長期的投入、創新與耐心。而問題在於,在當前的保護主義政策下,這種模式能否實現規模化發展?哈沃德指出,因關稅影響,本地製造近年來確實受到更多關注。他也提到,疫情期間的供應鏈混亂,進一步強化了重新在地化的興趣。但他對僅靠關稅能否促成製造業大規模回流仍持懷疑態度。「大概需要十年、相當高的關稅,才可能給企業足夠的誘因去這麼做。」哈沃德表示。他認為,即使如此,業界也可能僅看到約6%的產能真正回流美國。至於Keen,早在十多年前的規劃,如今終於開花結果。這正是只有家族企業才能承擔的長期投資。佩魯馬爾解釋:「我們是一家私人企業,堅持以價值為導向。我們可以做出這類決策,而不必擔心每一季的財報表現。」然而,即使是已在美國製鞋的公司,也難以逆轉過去數十年的全球化趨勢。Keen的新工廠並非復興過往的象徵,而是窺探美國製造未來形態的一扇窗口——在那裡,科技與傳統交會。
27 days ago
印航空難「黑盒子」錄音開始被調查 同型號客機「技術原因」折返香港圖像來源,Getty Images圖像加註文字,調查人員正設法還原印度航空班機起飛後旋即墜毀的原因。10 分鐘前空難調查人員正解讀印度航空失事航班AI171的駕駛艙話音記錄器(CVR),期盼從中找到事故原因的重要線索。AI171航班由一架波音波音787-8夢幻客機(Dreamliner)執飛,原定上星期四(6月12日)從印度西部城市艾哈邁達巴(Ahmedabad)前往英國倫敦蓋特威克機場(London Gatwick),在起飛後不久墜毀,造成至少270人罹難。飛機上配置了兩台俗稱「黑盒子」的飛行記錄儀,印度當局星期天(15日)尋獲了CVR,飛行資料紀錄器(FDR)則已在事故發生翌日從殘骸中尋回。在調查工作仍在進行之際,另一架印航波音787-8客機從香港出發往德里(Delhi)的客機星期一(16日)起飛後不久因技術原因折返。印航在一份聲明中證實,涉事航班編號AI315,目前正接受檢查「以確保萬全」;香港機場管理局發言人在回答BBC中文的電郵查詢時稱,客機於13:15安全降落香港國際機場。綜合香港國際機場的航班訊息與民航追蹤網站 flightradar24.com 數據,涉事客機事前執飛AI314航班從德里往香港,星期一06:20(格林尼治標準時間星期天22:20)到達,原訂於08:50再執飛AI315返回德里,但延至12:16才出發,起飛後不久便告折返。印航與香港機管局的聲明均未提及延誤原因。圖像來源,Reuters圖像加註文字,AI315號航班折返香港後,其航班訊息在屏幕上顯示為「延誤」。圖像來源,Flightradar24.com/Google圖像加註文字,從民航追蹤網站 flightradar24.com 數據所見,AI315在飛進南中國海後不久即折返香港。解讀「黑盒子」駕駛艙話音記錄器(cockpit voice recorder, CVR)和飛行資料紀錄器(flight...
27 days ago
G7峰會五大看點,看懂加拿大總理卡尼的重要時刻圖像來源,Getty Images世界上幾個最富有國家的領袖齊聚加拿大洛磯山脈中的一座豪華山間小屋,參加今年的七國集團(G7)峰會。這場精英聚會,正值西方盟國面臨多重危機之際,從發生在三個洲的衝突到全球經濟不穩定。加拿大是今年G7的輪值主席國,在亞伯達省卡納納斯基斯(Kananaskis)接待來自意大利、美國、法國、德國、英國和日本的領袖。加拿大承諾將重點放在全球經濟與安全議題上,設定一套精簡的優先事項排序。但是現在,馬克・卡尼(Mark Carney)精心規劃的議程被以色列與伊朗的衝突打亂了。這是他首次以加拿大總理身份參加的重要國際會議。這裡,我們來看看是他即將面臨的五大挑戰:伊朗擾亂計劃,卡尼迎來關鍵時刻這場峰會原本是要考驗他是否有能力實現為加拿大提出的三大宏願:讓加拿大在全球舞台上扮演領導角色、成為G7中最強的經濟體以及擺脫對美國的依賴。如今,伊朗議題突然成為G7的首要議程,而這是一個難以達成共識的主題。但有一點是明確的:外界將密切關注卡尼如何應對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後者過去常常削弱加拿大的主權。多倫多大學G7研究小組主任約翰・柯頓(John Kirton)表示,從迎賓儀式開始,卡尼就必須展現出他平等對待特朗普的態度,並在會議進行時能夠適當制衡他。這場峰會也可能為加拿大帶來一些成果,例如與美國達成新的貿易與安全協議,這些協議上個月在華盛頓已有初步討論。在那次會面中,卡尼送給特朗普一些來自卡納納斯基斯鄉村俱樂部的高爾夫用品,該球場位於峰會的嚴密管制區內。特朗普因素此次峰會正值特朗普發起的全球貿易戰期間,他利用關稅作為重新平衡貿易關係的手段。他曾表示,美國被「遠近各國掠奪、洗劫、強姦與劫掠,無論敵人還是朋友」。世界銀行預測,由於由美國關稅影響,全球經濟將迎來自1960年代以來成長最緩慢的十年,這使得峰會上的經濟討論可能充斥著尷尬的對話,或者用外交術語來說,充斥著「直言不諱」的對話。峰會將於當地時間週一早上以全球經濟討論揭開序幕。但特朗普在去年11月的選舉勝利已將全球議程推向貿易之外。這次聚會也讓他有機會在移民、關鍵礦產、安全與毒品走私等其他優先事項上取得進展——這些議題都排入了這一天稍晚的議程。特朗普自上任以來已和每一位G7領袖會晤過,但他這次仍安排了多場一對一會談——他已將卡尼排入週一早上的行程表中。你的器材不支持播放多媒體材料Play video, "特朗普2.0下,中加關係會回暖嗎?", 節目全長 9,2509:25音頻加註文字,特朗普2.0下,中加關係會回暖嗎?避免重演2018年的不歡而散這是特朗普第二次以美國總統身份訪問加拿大,上一次是在2018年魁北克省的沙勒瓦(Charlevoix)峰會(魁北克在2018年主辦了第44次G7峰會),當時他剛對加拿大、墨西哥與歐洲課徵鋼鋁關稅。那場峰會以爭執與混亂收場,一張著名的照片記錄了那一切:德國前總理安格拉・梅克爾(Angela Merkel)與不服氣的特朗普對峙,其他領袖與美國幕僚在旁觀望。圖像來源,Bundesregierung/EPA領袖們在全球貿易的最終公報措辭上難以達成共識——這一幕正是那張照片所捕捉的——然後特朗普提前離開峰會。他飛往新加坡與朝鮮領導人金正恩會面,並在空軍一號上發文抨擊當時的加拿大總理賈斯汀・特魯多(Justin Trudeau)。七年前的緊張氣氛至今仍未完全消散。卡尼希望避免出現類似的失控局面,他上個月對天空新聞表示,從那次事件中學到的教訓是:「要保持一致——私下說的話與公開說的一樣,峰會期間與會後說的也要一致。」G7是一個「共識機構,我們是合作夥伴」,一位加拿大高級官員上週在簡報中這樣表示。帶著這樣的理念,加拿大決定完全放棄傳統的最終公報,改以六份簡短的聯合聲明取而代之,涵蓋山火、關鍵礦產等重要議題。山林大火、AI、關鍵礦產與烏克蘭加拿大此次峰會的重點是打造更強健的經濟,強化和平與安全,包括善用人工智能(AI)的力量和鞏固關鍵礦產供應鏈。雖然預期不會有廣泛的氣候變化承諾,但該議題已納入議程。一位高級官員指出,將努力改善國際間對日益嚴重的全球森林大火威脅的聯合應對。2023年是加拿大有紀錄以來最嚴重的野外火災季節,今年可能是第二嚴重。煙霧已籠罩北美與歐洲部分地區,對卡納納斯基斯的與會者而言,這可能成為可見的威脅提醒。烏克蘭也是議程上的另一大焦點,總統澤連斯基(Volodomyr Zelensky)將出席,期望討論對烏克蘭的持續支持、對俄羅斯的制裁以及重建資金的未來安排。週二早上將聚焦於這場衝突,預計烏克蘭將推動對俄羅斯實施更多制裁。卡尼也將打擊外國干預列為峰會的重點——特別是針對全球僑民社群的干預,這可能會引發與部分非G7與會領袖的緊張對話。地緣政治雷區作為東道主,加拿大也邀請了非G7成員國的領袖參加,卡尼已邀請數位領袖出席,其中一些頗具爭議。如前所述,澤連斯基將出席。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27 days ago
2025世俱盃知多少:FIFA力推的俱樂部版世界盃圖像來源,Getty Images2 小時前2025年國際足聯俱樂部世界盃(Fifa Club World Cup,另譯「世界冠軍球會盃」)於週六(6月14日)在美國揭幕。這項經國際足聯重新改制並擴大規模的賽事首次在美國舉行,某種程度也被視為2026年美加墨世界盃的預演。本屆賽事採用全新賽制,為期一個月,並從此改為每四年舉辦一次,而非過去???每年舉行。參賽球隊也從過去的僅七隊,擴增至32支球隊。這項改制過去曾被國際足聯前主席塞普·布拉特(Sepp Blatter)形容為「錯誤」,而現在它的爭議性和影響力同樣重大。哪些球隊有資格參賽?來自六大洲際足球聯會的球隊將參加本屆俱樂部世界盃,分別是:亞洲(AFC)、非洲足聯(CAF)、中北美洲及加勒比海(Concacaf)、南美洲(Conmebol)、大洋洲(OFC)以及歐洲(UEFA)。大多數情況下,2020-21至2023-24四個賽季當中的各洲洲際盃賽(如歐洲的歐洲聯賽冠軍盃)冠軍球隊都獲得參賽資格。大洋洲則是從這四年中表現最好的冠軍隊伍中選出。圖像來源,Getty Images圖像加註文字,英超球隊曼城和切爾西(車路士)均因近年歐冠成績而有參賽資格歐洲是擁有最多參賽名額的一個洲,共12個。這些名額是根據球隊在歐洲聯賽冠軍盃過去四年中的成績決定的。因此,近年奪得該項賽事冠軍的切爾西(車路士)、曼城、皇家馬德里和巴黎聖日耳曼(巴黎聖日耳門)都有參賽資格,只不過巴黎的資格並非來自上個月歐聯決賽的勝利。其他參賽的歐洲球隊則是透過歐足聯根據四個賽季的表現所制定的排名系統獲得資格。每個國家最多只能有兩支球隊參賽,除非有超過兩支球隊在合資格期間贏得過最高級別的洲際俱樂部賽事。奧地利的薩爾斯堡紅牛(因國際足聯贊助規定,將以薩爾斯堡FC名義參賽)將會參賽。他們之所以取得參賽資格,是因為他們是過去四個賽季中排名最高的奧地利球隊,而且該國球隊也未佔滿兩個名額。亞洲、非洲以及中北美洲各有四個名額,美國作為主辦國額外獲得一個名額。南美洲有六個名額,大洋洲則有一個。賽事有多少個國家的球隊?新版俱樂部世界盃,這一次是首屆,有來自20個不同國家的球隊參加。歐洲方面,共有七個國家的球隊參賽:英格蘭、西班牙、德國、意大利和葡萄牙各有兩支球隊,法國與奧地利則各有一支。(注:英格蘭在國際足聯體系中屬相當於「國家」的獨立足球實體)南美洲的六個名額由來自巴西和阿根廷的球隊獲得。巴西的帕爾梅拉斯(彭美拉斯)、弗拉門戈(法林明高)、弗魯米嫩塞(費路文尼斯)和博塔弗戈(保地花高)在資格期間贏得了南美解放者盃(南美自由盃),因此全部入選。亞洲方面,代表球隊來自沙特阿拉伯、日本、阿聯酋和韓國;非洲的四個名額則由來自埃及、突尼斯(突尼西亞)、南非和摩洛哥的球隊獲得。中北美洲方面,美國與墨西哥各有兩支球隊參賽。原本墨西哥應有三支、美國一支,但由於FIFA對多俱樂部擁有權的規定,萊昂(Club Leon)於三月被取消資格,經過附加賽後由洛杉磯FC取代。國際邁阿密(Inter Miami)則因贏得2024年「美職聯支持者盾」(MLS Supporters' Shield)而取得資格,美國作為主辦國也獲得額外一個名額。大洋洲唯一的參賽名額由新西蘭的奧克蘭城獲得。梅西參賽了?圖像來源,Getty...
27 days ago
報道指特朗普要求以色列「不要暗殺」伊朗最高領袖圖像來源,Getty Images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川普)拒絕了以色列暗殺伊朗最高領袖阿里·哈梅內伊(Ayatollah Ali Khamenei,哈米尼)的計劃。該消息由三位美國官員向BBC的美國合作夥伴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CBS News)透露。據一位官員指,特朗普告訴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暗殺哈梅內伊「不是個好主意」。美國總統尚未就此報導公開發表評論。據稱,該次對話發生在以色列週五(6月13日)對伊朗發動攻擊之後。在接受福克斯新聞(Fox News)採訪時,對於路透社有關特朗普否決暗殺伊朗什葉派最高領袖計劃的報導,內塔尼亞胡並未直接確認或否認。「有太多從未發生過的對話被錯誤報導,我不打算談論這些,」以色列總理說。「但我可以告訴你,我們會做我們需要做的事。我們會做我們該做的事,我認為美國知道什麼對美國是好的,我就不多說了。」一名以色列官員向CBS新聞表示,「原則上」以色列不會「暗殺政治領袖,我們專注於核子與軍事目標。我不認為那些負責這些計劃的人應該過得逍遙自在。」以色列首先於週五對伊朗的核設施及其他目標發動攻擊。兩國自此持續互相發動大規模攻擊,至週日已進入第三天。特朗普在自創社交平台「真相社交」(Truth Social)上針對中東局勢升級的最新帖文表示:「伊朗與以色列應該達成協議」,並補充說他會讓雙方停止敵對行動,「就像我讓印度與巴基斯坦停火一樣」——他指的是兩國最近的對峙。在前往加拿大參加七大工業國組織(G7)峰會前,特朗普向媒體表示,美國將繼續支持以色列,並拒絕透露是否曾要求以色列停止對伊朗的攻擊。原定於週日舉行的新一輪美伊核談判已被取消,調解人、阿曼外交部長巴德爾·阿爾布賽義迪(Badr Albusaidi)提前一天宣布了這一消息。一名知情官員向路透社透露,伊朗告訴卡塔爾及阿曼,在仍遭以色列攻擊的情況下,不願意就停火進行談判。特朗普於週六表示,美國「與對伊朗的攻擊無關」。「如果我們以任何形式遭到伊朗攻擊,美國武裝部隊將以前所未見的力量與威力對你們進行回擊,」他警告說。
27 days ago
電動車電池金屬開採競賽威脅海洋天堂圖像來源,Global Witness圖像加註文字,印度尼西亞的拉賈安帕特群島被稱為「海上亞馬遜」。環保人士使用無人機拍攝並分享給BBC的一系列震撼影像,似乎顯示了鎳礦開採如何破壞在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海洋棲息地,造成森林消失與水域污染。印尼西南巴布亞省的拉賈安帕群島(Raja Ampat),被譽為「海洋的亞馬遜」。但非政府組織「全球見證」(Global Witness)表示,近年來當地開採鎳礦的活動有所增加,而鎳是電動車電池及不鏽鋼的原料。印尼政府本週吊銷了該地區四家礦業公司的許可證,目前僅剩餘一家。此舉動受到環保人士歡迎。印尼環境部在網上發表聲明,稱「拉賈安帕的生物多樣性是全人類的世界遺產,必須受到保護。我們極度關注該地區發生的採礦活動。」然而,全球見證的一項調查所拍攝的照片,似乎顯示當地環境已受到破壞。航拍的圖像顯示森林消失、沉積物流入擁有豐富珊瑚礁的海域。圖像來源,Global Witness圖像加註文字,2024年12月拍攝的照片顯示了拉賈安帕特群島卡威島上的採礦活動。「全球見證」告訴BBC,從2020年到2024年之間,群島中多個小島上的採礦用地擴大了500公頃——約相當於700個足球場的面積。包括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在內的一些保育人士擔心,政府的決定可能會被礦業公司的上訴推翻。而在擁有特別豐富鎳礦的加格島(Gag Island),仍有一家礦業公司獲准繼續營運。政府表示將會要求該公司「修復當地的生態影響」。海洋生物學家與珊瑚礁保育人士馬克·厄德曼博士(Dr Mark Erdmann)向BBC表示,他對政府吊銷礦業許可證的決定「感到驚喜且非常高興」。「這裡是全球海洋生物多樣性的核心地帶。」他說。圖像來源,Global Witness圖像加註文字,拉賈安帕特的卡威島採礦照片顯示,沉積物流入沿海水域。厄德曼博士在拉賈安帕地區工作已逾20年,創辦了一項名為「Reshark」的鯊魚野放計劃。他補充說:「正是印尼人民發出的憤怒聲音,讓政府開始重視這件事。」但這場生態爭議也凸顯出一個矛盾:為了電動車與其他低碳能源所需的電池技術,當中所帶動的金屬需求反而對環境造成破壞。根據能源經濟與金融分析研究所(Institute for Energy Economics...
27 days ago
AUKUS:特朗普會否讓澳洲的潛艦計劃觸礁?圖像來源,PA Media圖像加註文字,「奧庫斯協議」潛艇交易對澳洲在該地區的安全至關重要澳大利亞國防部長本週稍早醒來時,彷彿陷入一場惡夢——而自從唐納德·特朗普在去年11月再次當選美國總統以來,這場噩夢就一直籠罩著他。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美英澳三邊協議正面臨審查。該協議將向澳洲提供尖端核潛艇技術,以換取澳洲在亞太地區協助對抗中國。白宮於週四表示,希望確保這項所謂的「奧庫斯協議」(AUKUS)能與總統的「美國優先」政策保持一致。這是華盛頓最新一項舉措,對其與坎培拉長期以來的友誼構成挑戰,也引發澳洲國內的擔憂,即在全球衝突升溫之際,澳洲???能會被其最重要的盟友拋下。「我認為現在沒有任何澳洲人能真正感受到我們的盟友對我們的安全有百分之百的承諾,」澳洲洛伊研究所(Lowy Institute)安全計劃主任山姆·羅格文(Sam Roggeveen)表示。對澳洲而言的關鍵協議從表面上看,澳洲是「奧庫斯協議」的明顯受益者,該協議價值高達1,760億英鎊(約 2,390億美元;3,680億澳元)。這項協議所依賴的技術來自美國,而英國早已擁有這項技術及其自有的核動力潛艦。但由三國共同設計與建造的新型潛艦,將會是更先進的版本。對澳洲而言,這代表其軍事能力的一次關鍵升級。新型潛艦將能比現有的柴油動力艦隊航行得更遠、更快,並首次具備對敵方進行遠程打擊的能力。對美國來說,分享這項被稱為其國防技術「皇冠上寶石」的技術,是一項重大舉措;而英國願意交出引擎設計藍圖,也同樣意義非凡。然而,歷來美國與英國政府都認為,武裝澳洲對於維護亞太地區的和平至關重要,儘管這個地區距離他們本土遙遠。專家指出,這關乎將他們的技術與軍事裝備部署在「正確的位置」。但值得注意的是,當「奧庫斯協議」於2021年簽署時,三國的領導人與現在皆不同——當時是喬·拜登(Joe Biden)領導美國、鮑里斯·約翰遜(Boris Johnson)領導英國,以及史考特·莫里森(Scott Morrison)領導澳洲。如今,在特朗普以日益孤立主義的視角審視美國的全球關係時,有人認為美國從「奧庫斯協議」中獲益的情況已遠不如從前。美國國防政策副部長艾爾布里奇·柯爾比(Elbridge Colby)將主導白宮對該協議的審查。柯爾比曾是「奧庫斯協議」的批評者。一位五角大廈官員告訴 BBC,這項審查的目的是確保協議符合「常識與美國優先的標準」。他們提出的兩項審查標準頗具指標性:一是要求盟友「全面承擔集體防衛的責任」;另一項則是強調必須確保美國???工產業優先滿足本國需求。特朗普政府一貫對包括澳洲在內的盟友表達不滿,認為他們在國防支出上未盡全力。他們也指出,美國目前連為自己軍隊生產足夠的核動力潛艦都感到吃力。柯爾比本人去年曾表示:「當我們最需要這項皇冠上的寶石時,為什麼還要把它送出去?」堪培拉感受到寒意圖像來源,Getty Images圖像加註文字,該協議於2021年在線上新聞發布會上宣布然而,澳洲政府目前仍表現得相當冷靜。官員們表示,新政府重新評估前任政府的決策是很自然的事,並指出英國的新任工黨政府去年也曾對「奧庫斯協議」進行過審查。「我非常有信心這項協議會實現,」澳洲國防部長理查德·馬爾斯(Richard Marles)在接受澳洲廣播公司(ABC)訪問時如此表示。但毫無疑問,這項審查已在坎培拉引發了初步的焦慮與不安。「我認為,從『奧庫斯協議』一開始,焦慮就與它如影隨形……審查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其他的一切,」來自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的尤安·格雷厄姆(Euan...